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劉備不肯重用趙雲背後的難言之隱:竟是因為這

劉備不肯重用趙雲背後的難言之隱:竟是因為這

歷史中的劉備識人、知人、用人,遠勝諸葛亮,遠勝蜀漢陣營中的任何人。一身在人才方面慧眼如炬的劉備決無可能對常年跟隨的趙雲看走了眼,不重用的理由只有一條:不堪大任,做保鏢到很稱職。

劉備不肯重用趙雲背後的難言之隱:竟是因為這

三國所以能為人津津樂道,多多得益於半真半假的名著〈三國演義〉。眾人鹹雲:要破除演義迷信,拉諸葛亮下神壇。其實演義中神化的何止諸葛一人,神化最著者為諸葛,次者為不曾溫酒斬華雄,斬顏良卻未誅文丑,不曾過五關斬六將,不曾華容道捉放曹,被後人奉為帝的關羽。再次者當屬趙雲,前二者歷史真面目已多有揭批,惟獨趙雲仍為眾人之最愛,不疑演義中的神化描寫。雲之擁躉少安毋躁,不妨先來看看趙雲一身在歷史中的表現。

趙雲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公孫瓚自己就是庸才,趙雲即便是天兵天將也不會被他用出個模樣,所以雲在公孫處毫無表現。

投奔劉備,雲得名主,下面便是他此後的所有表現:

1.及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

張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操兵無敢近者。或謂備:“趙雲已北走。”備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雲身抱備子禪,與關羽船會。

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2.孫權聞備西上,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慾將備子禪還吳,張飛、趙雲勒兵截江,乃得禪還。

3.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

分遣趙雲從外水定江陽、犍為,飛定巴西、德陽。

4.操運米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過期不還。翊軍將軍趙雲將數十騎出營視之,值操揚兵大出,雲猝與相遇,遂前突其陳,且鬥且卻。魏兵散而複合,追至營下,雲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魏兵疑雲有伏,引去;雲雷鼓震天,惟以勁弩於後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備明旦自來,至雲營,視昨戰處,曰:“子龍一身都為膽也!”

5.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

雲、芝兵弱敵強,失利於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軍將軍。

在趙雲統共五次的身手施展中,竟只有一個是攻城略地,也不過是疲憊益州的兩個郡縣,在劉備已破綿竹,張飛在另一路協同作戰,要想失敗也困難的局面在完成的。而其餘四次皆在各種失誤或失敗中扮演救火隊。窮其所能不曾斬一名大將、拔一處要塞、破一次大敵;畢其一身不曾領重任而為先鋒或統帥、鎮關隘而獨當一面、加高官而成封疆大吏。

劉備取益州克漢中後,自稱漢中王。直接拔牙門將軍義陽魏延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以鎮漢川。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鎮守荊州;張飛為右將軍,假節,領巴西太守;馬超為左將軍,假節;黃忠為後將軍,趙雲僅得到翊軍將軍,疑為近衛軍、御林軍的統領而已。而他在許多年前第一次護救劉禪於長阪後就已封為牙門將軍,竟然多年後不及一個新的牙門將軍直升鎮遠守咽喉要塞。

許多人在說劉備真是瞎了眼,竟然不重用趙雲。不然不然,觀趙雲此前可曾斬獲顏良這樣的名將?可曾擊破張郃這樣的強敵?可曾將兵城下便震降成都這樣的要地?可曾一戰而斬夏侯淵這樣的統帥?

於是又有人說趙雲沒有大的建樹,是劉備不曾給趙雲表現的機會。不然不然,歷史中的劉備識人、知人、用人,遠勝諸葛亮,遠勝蜀漢陣營中的任何人。即便不能與曹操比肩,也相去不遠,否則他無法由窮寇至霸主。政治家可以不知兵不通治,卻不能不知人善任。一身在人才方面慧眼如炬的劉備決無可能對常年跟隨的趙雲看走了眼,不重用的理由只有一條:不堪大任,做保鏢到很稱職。

趙雲的追星族們請放下手中的爛番茄和臭雞蛋,俺並無意搗毀子龍神壇,只企圖還雲一個歷史真面目,而且是一個其實很光輝面目。

俺在史書中看到的趙雲,雖不算一個出色的將才,卻在他身上看到了武將中絕無僅有政治眼光。來看看幾段其他將領掙紅了臉也憋不出來的政治見地吧。

1.時議者欲以成都名田宅分賜諸將。趙雲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今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不宜奪之以私所愛也。”備從之。

2.漢主恥關羽之沒,將擊孫權。翊軍將軍趙雲曰:“國賊,曹操,非孫權也。若先滅魏,則權自服。今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

3.亮問鄧芝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趙雲身自斷後,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雲有軍資餘絹,亮使分賜將士,雲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以上事實已足夠顯現趙雲的大局觀和政治判斷力,這正是前後左右四大將軍所缺乏的。在軍事方面他雖無甚建樹,卻決無錯漏和慘敗,用圍棋語言來說,是當之無愧的善敗者不亂。空營計這樣的創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需要泰山崩而目不瞬的超人膽識和驟然臨之而不驚的非凡沉著。劉備不假重兵於雲手,常留在身邊,正是要其揚長避短,既能處變不驚、有條不紊地看護自己、家人及群臣的安全,還能用其遠見卓識的大局思維得到頗有價值的進言。

這麼久遠的歷史會有很多真相消亡了,卻總留下一絲線索讓後人探尋。去過成都武侯祠的人都會驚異地發現,順平侯趙雲竟然端坐在文臣廊!這是個不經意的失誤嗎?可不要忘了武侯祠在《三國演義》的作者出生前就有了。趙雲雖脫下了百萬軍中單槍匹馬如入無人之境的五虎上將的外衣,卻展現了獨具魅力另一面,並帶有幾分神祕。

相關閱讀:劉備昧心參與剿殺關羽:劉備謀害關羽的真實原因

《三國演義》中,華容道生擒曹操是劉備唯一成功的機會,但由於諸葛亮、關羽另懷心思,曹操被放,三足鼎立形成。諸葛亮希望在三足鼎立中實現與哥哥諸葛瑾的聯吳抗曹,創立諸葛天下;關羽希望在三足鼎立中甩開心存異志的哥哥,與關平、廖化獨立打天下,匡復漢室;劉備也希望在三國鼎立中除掉威脅阿斗繼承權的關羽、關平和劉封,建立自家嫡傳天下。關公在麥城表面上受到孫曹兩處夾擊,實則還有司馬氏、諸葛兄弟和劉備三方的暗中參與,五方缺少任何一方都難以扳倒強大的關公。

一、華容道活捉曹操是劉備稱霸的唯一機會,但三個和尚沒水吃

曾經有人問,《三國演義》中劉備與其子劉禪到底錯失了多少次統一天下的機會?其實,看上去很多,實際只有一次,那就是華容道!此後的機會都不是機會,作者為了政治上迎合正統,情節上精彩好看而故作驚險並抱憾。

假設關羽在華容道不殺不放曹操,而是生擒曹操,情況會如何?劉備將複製劉邦垓下的逆轉,在赤壁一戰成功。接下來就只需要邊挾曹操以令諸侯,邊誘逼劉協禪讓了。但一旦拖入三足鼎立,劉備就被動了,人家東吳只會在你弱小的時候聯合,稍許強大就會提防,他們不能讓聯合成為陪太子讀書的事情——諸葛亮因此失敗。反之,如果不聯合,就會是這樣的情況:

1、關羽以忠漢之名伐強魏防弱吳,失敗;2、劉備以重義名義吞弱吳拒強魏,失敗。可見,錯過華容道之後,劉蜀無論如何掙扎,都是死路一條。小說的本質就是要證明這個道理,揭示這個事實。

我們就該追問了,後面他們各逞個人英雄的失敗可以理解,為何當九年級劍客齊聚一堂也會坐失良機呢?原來,世上不只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個諸葛亮賽過張子房,還可能三個和尚沒水喝。人們常說,曹操得天時,孫權得地利,劉備得人和,但赤壁大戰收官之時,劉備恰恰在人和上出了問題,三人已然同床異夢,各懷心思。

二、諸葛亮和關羽在華容道同時背棄劉備,但用意有別

首先我們來分析諸葛亮。他本該意識到聯合東吳在理論和實踐上的不確定性,赤壁大戰前,他可是冒著生命危險拜見孫權、周瑜,好不容易舌戰群儒才求得了孫劉聯合。但他為什麼仍要堅持打持久戰,豪賭孫劉會長期聯合呢?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解讀過,他的“隆中對”是主觀為自家兄弟,客觀為劉備兄弟,他相信諸葛瑾在東吳為內應,聯合有保障。他們的戰策是先促成三足鼎立,再讓諸葛瑾“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自己“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誠如是,則大業可成,諸葛天下可興矣。所以,“隆中對”的第一步是雙贏,第二步是零和,是劉備的噩夢。諸葛要在這一步中滅除他和關羽。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諸葛亮沒想到江山代有才人出,東吳陸遜及時取代了諸葛瑾,曹魏司馬懿之神算更是高出了自己兩個數量級。(其背後推手是司馬徽。)諸葛亮在失去兄弟幫助之後,還曾炫耀自己智力之外的大仁大義大勇,結果六敗祁山。不能客觀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是諸葛亮敗北的內因。

其次來分析關羽。按說關羽深研《春秋》,完全懂得在放曹與殺曹之間,還有一條中庸之道——擒曹——可以選擇。既可確保劉備勝券在握,又能報答曹操昔日之恩情,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依樣償還就是。忠義兩全。但就像昔日降漢不降曹一樣,關羽此時也忠漢不忠備了。當初他與劉備結義,為的是“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而非扶劉備稱帝。在東漢尚未滅亡之前,任何人想稱帝都是大逆不道。劉備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故而總是躲躲閃閃。但他的韜晦之術能瞞過曹操,卻騙不過關羽的丹鳳眼,他從幾件事情看出了兄長的異志。

一是在許田打圍時,劉備制止關羽殺曹操。當時的情況是,曹操用天子的寶雕弓、金鈚箭射中一隻大鹿,群臣以為是天子所為,山呼“萬歲”,曹操卻“縱馬而出,遮於天子之前以迎受之。眾皆失色。”關羽亦大怒,提刀拍馬想斬曹操,卻被劉備搖手送目制止了。過後劉備辯解說是怕投鼠忌器,誤傷了天子。實際上憑藉關羽的功夫,是不可能誤傷的。關羽的回答是:“今日不殺此賊,後必為禍。”他開始明白劉備根本就沒有清除王側、安定國家之心,而是惟恐天下不亂,留著曹操先竊取漢室、禍害黎庶,自己再反奪天下。像劉秀一樣實現所謂中興漢室。這是劉關之間出現的第一次意見分歧。

二是劉備執意聘用諸葛亮為軍師,而該軍師的戰略是慫恿劉備先取代劉表,後取代劉璋。以此類推,最後勢必就是三級跳,取代劉協。這些忤逆主張都與關羽的忠義思想格格不入。更可怕的變數是,這位軍師能說劉表不久於人世,劉璋闇弱,某一天必然也會找劉備的茬,來個合理禪讓。所以,無論是“三請”之前,還是“三請”之後,關羽都不喜歡諸葛亮,哪怕是軍令狀賭輸了,也絲毫沒有折服之意。這是劉關的第二次分歧。

三是劉備於新野收劉封為義子,關羽當即就質問他:“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劉備說:“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亂之有!”是啊,若真能待之如子,將來把帝位也傳給這位長子,的確不會生亂。但劉備是這樣的人嗎?關羽不信,故“不悅”。關公更大的不悅在於劉備的做法是針對關平而來的。因為劉關張既是比親兄弟還親的三位一體、情同一人的兄弟,關平也理所當然享有繼承資格,他在第二代中年紀居長,德能也強於阿斗。劉備懷疑關羽收關平是不服自己這個老大,進而要爭奪下一代的繼承權,為提前防範,便收了一位年齡更大的“器宇軒昂”的義子。(其實關羽並非此意,見下文。)這是劉關的第三次意見分歧。

歷次爭執,劉備都以老大哥的口氣和堂而皇之的大道理佔據上風,但關羽也被逼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他要來一次總爆發,阻止劉備與諸葛亮合力篡漢。於是我們就看到,關羽在華容道假以還情的名義,大刀一揮放走了曹操。

三、關羽組建自己的班子試圖隻手補天,但漢朝氣數已盡

進一步分析,我們會發覺關羽放曹操也是為了達成三足鼎立,但他的本意與諸葛亮截然不同,是為了匡復漢室。自從許田打獵回來,關羽就不再信任劉備,他決心另起爐灶建立自己的班子,便在千里尋兄的路上明收了義子關平,暗收了江湖好漢廖化,準備將來獨立打天下,踐履結義時的承諾。獨立打天下與聯合打天下的區別就在於,可以掌握話語權,可以自己做主將天下交還給獻帝,而不必再聽憑兄長陽奉陰違、一意孤行。但關羽就是關羽,為了不讓世人指責他忠而無義,將原本光明正大的事情做得非常謹慎隱蔽。這大概也是他常看《春秋》的原因——學隱微。《春秋》還時刻提醒他尊儒守仁,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

應當說,關羽的戰略也並非夢想,當時魏、吳兩地的確沒有一人敢與他分庭抗禮。關羽先是通過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讓曹操成為了驚弓之鳥,聽說關羽來襲,曹操直想著遷都以避其鋒;之後又以單刀赴會讓魯肅等東吳文武噤若寒蟬。這些都是關羽在決戰之前做的準備和威懾,不可謂不充分。另外,關羽也耐心等到劉備漢中稱王,異志不止是個傳說之後才興兵。

但關公還是沒料到歲月會如此無情,自己的身體在走下坡路,後輩關平和廖化跟不上,而東吳一代勝於一代,尤其是魯肅之後的呂蒙、陸遜,能做到比自己還講義;曹魏的後生司馬懿更是勸曹操不必遷都,設巧計轉禍於東吳。如此懸殊,關羽便在取得“攻拔襄陽”、“水淹七軍”的短暫優勢後,很快陷入了四面楚歌。實際上這些新人的出現並非偶然,決賽從來就與預賽不同,而且自古亂世出英雄,英雄出少年。更何況關羽所忠實的漢朝已經氣數殆盡,成了各路諸侯共同摧枯拉朽的物件。雖然關羽的忠漢不同於董承的維護既得利益,不同於伏皇后的鐘愛獻帝本人,是出於對大漢盛世的緬懷,是出於對儒家正統的維護,是出於華佗式的醫人醫國,但彼時東漢畢竟已經腐朽到不可救藥了,急需改朝換代了。

而在封建社會,沒有民主競選,要做到改革圖新,又繁榮安定是不現實的,必須經歷足夠的混戰和分合,才能完成新舊交替。由於關羽誓死擁躉他的大漢王朝,也就不可避免遭到了曹、孫、劉、諸葛、司馬五大反漢勢力的聯手圍剿,最終敗走麥城。儘管關羽個人能力十分強大,五方缺少任何一方都難以短時間撼倒他,但失敗卻是註定了的。他身首異處、分葬三地的悲壯結局,便是當時整個大漢的寫照——四分五裂。隨著這根擎天柱的傾頹,東漢也徹底失去了匡復的希望。

四、劉備喪盡天良謀害關羽、關平和劉封,但阿斗終究扶不起

薑還是老的辣,劉備提前看到關羽父子不具備單打獨鬥的能力,所以他要收劉封為義子,真正的目的不是繼位,而是擺開爭位的架勢激怒關羽。他知道,關羽這種誰也不服的人一旦被激怒,必將做出脫離組織、獨闖天下的事情。俗話說,好漢難敵兩雙手,何況面對的還是多個龐大的集團呢?關羽父子只能作困獸之鬥,死無葬身之地。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劉備明知關羽在荊州起兵,情況十分危急,也不派人相助,只一味在成都與諸葛亮裝聾作啞、飲酒作樂。諸葛亮還需要動些腦筋,比如要諸葛瑾給關羽介紹女婿,激化關羽與孫權的矛盾;比如要將心腹孟達安插在劉封身邊,阻止劉封可能的相助。而劉備則只需不作為即可。世人心目中的厚重關山,在他不過是一根可以隨意撣去的輕飄的羽毛。

但劉備也僅僅在算計兄弟方面有一些陰招,對於華容道決定性的失誤,則渾然不覺,甚至也希望看到三足鼎立。原因有三:其一,儘管他幼年之時就有了做天子之志,將大桑樹當車蓋,實際還存在許多心理障礙,根本沒想到幸福會來得這麼快。試想,他連篡奪劉表、劉璋都扭扭捏捏,能一下子幹出同時挾持天子與曹操的事情嗎?膽識決定高度,他需要通過三足鼎立,逐步壯大賊膽。其二,儘管他長了一副帝王相,真正擅長的只是販屨織蓆。這種凡心肉胎,就像唐僧,是永遠飛不起來的,只能一步一步往上走,從荊州到益州,走到哪裡算哪裡。能力決定高度,他需要通過三足鼎立,逐步提升賊能。其三,赤壁之戰時,劉備認為自己長兄獨裁的地位還不穩固,關羽在一旁窺測,繼承人也沒有安頓好,這可是比自己當皇帝更要緊的事情,總不能眼睜睜看著親生骨肉阿斗成為劉封或關平的臣子吧。胸襟決定高度,他需要通過三足鼎立尋機治死關羽、關平,還有劉封。

“厚黑學”認為劉備是臉皮厚,我卻認為他臉皮薄、心黑,表面上他不好意思取代宗親劉表、劉璋,實際他連手足兄弟關羽都敢殺;表面上他待義子如己出,實際是要讓平封相爭,阿斗得利。殺完關羽,他哭得昏死;殺完劉封,他又哭得染病。何其薄黑!事實證明,薄黑學遠勝於厚黑學。

劉備謀害關羽還有另一個原因,為出師東吳正名。劉備畢竟不是蠢瓜,閒來沒事也經常咂摸一些奇巧淫技。他將“隆中對”來了一個斧正:你孫權看我強大了,不聯合了,不是嗎?我就吃掉你,比聯合更可行且等效。不能以忠漢之名吃你嗎?我就以重義之名,比扶漢更催人淚下。所以,我們就看到劉表並沒有與關羽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是有條不紊先於西蜀稱帝,再以兄仇煽動國人的義憤,發動伐吳戰爭,最後還要慢慢統一“三國”。——這就是劉備的誓言,這就是劉備的義氣,除了能像席和屨一樣編織和販賣以外,沒有任何其它意義。

歷史終究是公正的,劉備撐破天也只作了偏於一隅的蜀國之君,他心愛的阿斗終究扶不起,還留下了“樂不思蜀”的笑柄。而關公卻贏得了全中國人一千多年的尊敬和擁戴,世稱關帝,關廟在各種廟宇中也數量最多。願赤面赤心的關帝永垂青史青天,永賜安定安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pzyz9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