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民初國學大師的生意經 康梁曾以保皇會名義募資

民初國學大師的生意經 康梁曾以保皇會名義募資

梁啟超:最重要的是投資

民初國學大師的生意經 康梁曾以保皇會名義募資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和梁啟超遭到通緝,流亡海外。當時在海外華僑中,保皇黨依舊有很大的實力,兩人便以“保皇會”的名義,用股份制方式,向港澳地區、北美和大洋洲華僑出售股票募集資本,創辦“廣智書局”(位於上海外灘租界)和“新民叢報社”。梁啟超沒錢,但能寫東西,他以提供文稿作為“技術股”,佔了三分之一的股份。

《新民叢報》初創,主要文章幾乎都出自梁啟超之手。毛澤東曾回憶:“16歲時,讀到了《新民說》,讀了又讀,直到可以背出來。不僅時常模仿梁氏文風,還取名‘子任’,意為做梁啟超(任公)的學生,後來乾脆發起成立了一個‘新民學會’。”周作人回憶,魯迅在日本留學時期就對梁啟超的文章推崇備至, 不但自己如飢似渴地閱讀,還大量地郵寄回國內給他。報紙暢銷,報社的回報自然豐厚。

北洋時代,梁啟超曾兩次擔任政府總長,一是1913年熊希齡內閣的司法總長,二是1917年段祺瑞內閣的財政總長,時間都不長,以梁任公之人格和賺錢能力,實在沒必要貪墨。1918年底,梁啟超退出政界赴歐遊學,宣稱以教育文化為業,走教育救國之路——此次遊學,樑公基本是自費,換一般人肯定開銷不起。1922年,梁啟超在清華學校兼課,後應聘出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月薪大約四五百銀元。

無論是當政府總長還是清華導師,梁任公的工資收入肯定是小意思,他的版稅就不得了。民國初年,版稅給得最高的地方,當然是成立於1897年的商務印書館。商務印書館當時有多火呢?據學者陳明遠考證,“民國初年,全國書籍營業額約為1000萬元,而商務印書館約為400萬銀元,佔五分之二。”

梁啟超也頗有經濟眼光,將不少錢拿來投資,譬如他是天津中原公司的股東,也曾往北洋其他實業裡投資。梁啟超還很注意投資房產,從1912年歸國之後,十餘年時間在北京買下了幾處住房,都是氣派的四合院,無論租與賣,都是大資產。讓他最滿意的房子還是建在天津的“飲冰室”,由東西並立的兩座現代化三層小洋樓組成。他晚年的許多重要著作也是在這裡寫成,後開闢為梁啟超紀念館。1925年8月,梁啟超還出資1萬元買下了章宗祥在北戴河的別墅,這座兩層小洋樓作為樑家人休閒避暑所在。無論梁啟超收入有多高,他的錢來得都很乾淨。

康有為:最有錢的民國文人

民國年間,康有為在文壇上的地位顯然不比在晚清那會兒,即便後起之秀們對這位頑固的保皇派精神領袖多有批判,卻絲毫影響不了其張揚著發大財。如果說康有為是民國文人中最有錢的人,沒有之一——估計沒人能反對。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帝被慈禧軟禁,康有為流亡海外,組織“保皇黨”。其時六君子被弒,全國有識之士無不扼腕,海外華僑對維新志士多有同情,故而康有為籌措經費,收益頗豐。

1906年春,康有為訪問墨西哥,向華僑宣傳他的政治理念。當時墨西哥城正籌款修築有軌電車,他發現商機,買下電車軌道經過之處的大片房產。不久之後,這些地價上揚好幾倍。1907年,49歲的康有為在美國西部演講又募集了不少資金。

1914年春,康有為攜全家遷居上海,他預測到上海的地皮肯定會漲,迅速變賣了廣東的房產,在上海買了大片地皮。此後,上海地價連續飛漲,康有為一點兒一點兒地賣,大賺特賺。

1921年,64歲的康有為在英租界內的愚園路購地10畝,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園住宅,取名“遊存廬”,後世稱為“康公館”。晚年的康有為除了在張勳復辟時客串了一把配角之外,幾乎沒做什麼大事兒。他有兩大愛好:一是投資房地產,二是四處遊玩結交朋友,有時候兩者結合起來,在遊玩中投資賺錢。

除了“遊存廬”,康有為還修建了三處別墅——杭州西湖的“一天園”、上海楊樹浦的“瑩園”和青島會泉的“天遊園”。除了投資房產,康有為一年賣字也能賺不少錢。康有為會賺錢,但是開支也驚人。康有為頗有任俠之風,家中常住的門生弟子、新朋故友,少則十餘人,多則三十餘人,全都能享受到貴客般的款待。遇到囊中羞澀的青年才俊上門求助,康有為基本上是慷慨饋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1kv7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