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民國百姓生活是戰亂和貧窮:民國大師離的太遠

民國百姓生活是戰亂和貧窮:民國大師離的太遠

在文化上的民國熱中,我們看多了張愛玲穿旗袍的不可睥睨,林徽因的才貌雙絕,民國“四大美男子”的氣度,清華國學四導師的異彩……可在當時的普通百姓看來,民國留給他們的,更多是戰亂和貧窮。

民國百姓生活是戰亂和貧窮:民國大師離的太遠

民國範兒?1932年出生的山東大學附屬中學退休高階教師章巨集禮卻陌生於這個詞語,因為在他的童年裡,到處是動亂和烽火。小時候他住在浙江三門縣,日本人經過時,他隨堂哥逃到鄉下去避難,從此居無定所。

“我今天在這裡呆兩天,過幾天又逃到另外一個地方,就是這樣過來的。連生命都保證不了,哪談得上教育!”他記得鄰居在上海一家味精廠當職員,廠是外國人開的,不是日本人的,就因為這個,日本人就把他的宅子全燒光了。

71歲的王雲記得,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街上很亂,到處都是打仗的,普通百姓不敢出門,飛機在頭頂上轟鳴,就把床支高一點,全家躲在床底下。後來戰爭越來越激烈,只好躲到地窖裡面。“真像電影裡演的那樣。”王雲那時候才5歲,經常看到有膽大的人跑到街上搶麵粉,因為很餓,連危險都顧不上了。

“當時物資非常短缺,我們院裡有個蔡老師,是國小的教員,他把書都撕掉當柴火,在院子裡偷偷烙餅,實在是太餓了。後來,家裡實在呆不下去了,爸媽就領著我們挑著擔子往姥姥家走,像逃難一樣,很多人都扔掉了不需要的東西,路上亂七八糟的,也沒人撿,命是最重要的,東西都不重要了。”王雲說。

“農村沒地的,就在秋收的時候拾糧食去。村裡有個人,一直到18歲,連衣服都沒有,夏天就赤身露體。”80歲的山東警察學院退休教授張復天回憶,那個年代,貧窮和災難剝奪了人的尊嚴。

山東水利勘測設計院退休高階工程師黃貽生出生於湖北省石門縣,當時縣裡只有兩所中學。公立的學校只招收兩個班,一共120人,非常難考。“我沒有考上公立學校,就讀私立的,可是私立學校的學費貴一倍。”黃貽生記得,那時候不交錢,交實物,兩擔稻子,四個籮筐,有二百多斤,一般家庭完全負擔不起。

“那時候能學完高小已經是很有文化的人了。”80多歲的趙黎平說,當時上學用的是國民黨自編的國家標準課程課本,分為初小和高小,初小就是一年級到四年級,一共學八冊書,高小是五年級到六年級,學第九到十二冊書,一個鎮上就一所高小。

“高小不好考,你要是考不上還可以到初小再上學,然後接著考,很多人都留級五六年才考上。”章巨集禮國中畢業,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文化人”,他說,現在所津津樂道的民國學校生活,他從來沒有經歷過。

“1949年冬天,我在三門中學國中畢業,那是縣裡唯一的中學。你想象不到那時的中學條件有多差,國中畢業的時候,還不知道什麼是燒杯、什麼是試管、什麼是顯微鏡。”章巨集禮說,球場是在竹林裡開出來的一片場地,有松樹,籃球架就是利用南北兩棵松樹做的,在松樹上面拴上一個鐵圈。“那時候我沒有聽說過現在所說的民國大師,大學離我們太遙遠,更何況是他們,我們過的只是普通的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g67x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