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揭祕:歷史上的“鐵帽子王”是什麼 ?怎麼來的

揭祕:歷史上的“鐵帽子王”是什麼 ?怎麼來的

這要從清代皇族的封爵說起。

揭祕:歷史上的“鐵帽子王”是什麼 ?怎麼來的

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即和碩親王、親王世子、多羅郡王、郡王長子、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封爵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因軍功受封,叫軍功封;一種是以皇帝直系子孫受封,稱恩封。

乾隆時曾規定:以軍功得封者,無論王、貝勒均世襲罔替,即世代襲本爵,永不降封;恩封王、貝勒等爵,均每世遞降一等承襲,從王爵遞降至鎮國公,郡王爵通降至輔國公,貝勒遞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貝子遞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公遞降至鎮國將軍,輔國公遞降至輔國將軍,再後則以此爵世襲罔替。

有清一代近三百年,以王爵世襲罔替者僅有十二家,他們是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和慶親王。

北京俗語稱他們為:“鐵帽子王”。十二家鐵帽子王的殊榮,有的是由於軍功,有的則是其他的原因。

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八家均以其始封祖在清朝開國及入關統一中國時期立下汗馬功勞而受封的,因為他們勳勞卓著,所以王爵世襲,無嗣或嗣王有罪革爵以旁支承襲王爵。

禮親王的始封祖為和碩禮烈親王代善,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在後金建國前就隨父征討女真各部,以作戰勇敢被稱為焉“古英巴圖魯”。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封代善為和碩貝勒,稱大具勒。在明清薩爾滸決戰、征伐葉赫部等戰役中,代善率所部勇敢作戰,立有戰功。

天命十一年清太祖崩逝,代善及其子嶽託擁立皇太極即汗位,是為太宗。後又迎合太宗意,改變了四大貝勒共坐聽政的制度,獨尊太宗,加強了後金皇權的集中鞏固。清太宗死後,代善支援兩黃旗大臣立太宗之子還檢舉了自己的兒子碩託、孫子阿達禮謀立睿親王的隱碟。最後由他主持確定了立福臨(清世祖)為帝,睿親王、鄭親王輔政的妥協辦法,避免了褚王爭立、互相殘殺的局面,為入主統一奠定了基邀。順治五年十月,代善病逝,賜祭葬,立碑紀功。

鄭親王的始封祖為鄭獻親王濟爾哈朗,他是清太祖之弟舒爾哈齊(曾封莊親王)六子,幼育於太祖,是鐵帽子王中唯一一位非清太祖子孫。濟爾哈朗初封貝勒,從徵朝鮮、蒙古,崇德元年四月進封和碩鄭親王。世祖即位,與睿親王多爾袞共同輔政,封信義輔政叔王。一度曾受多爾袞排摘降郡王,順治八年領銜奏追削多爾袞爵,受世祖信任。十二年五月薨逝,立碑祀功。

睿親王始封祖為清太祖十四子多爾袞。初封貝勒,太宗初從徵察哈爾蒙古多羅特部,以作戰勇敢賜稱“墨爾根代青”。天聰、崇德間履次出征,曾敗內蒙古林丹汗,得元朝玉璽,皇太拯因改國號為清,改元崇德,封多爾袞睿親王。皇太極突然崩逝,多爾袞成為皇位的有力競爭者,但他最後顧全大局,與禮親王共立太宗幼子,自己攝政,協調了諸種關係,作好了逐鹿中原的準備。順治元年五月,多爾袞進入北京,安撫百姓,為崇禎帝發喪。又主持清朝統一全國的戰爭,制定了各種章法、制度。順治元年十月,清世祖在北京登極,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禮儀視褚王有加。五年十一月,以南郊祭天禮成,尊封“皇父攝政王”。

順治七年十二月,年僅三十九歲的多爾袞病死於口外的喀喇城,棺槨還京,世祖親迎至東直陰。詔追尊為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多爾袞近侍蘇克薩哈揭發他殯服逾制,繼之鄭親王等又聯銜奏多爾袞種種過惡,“背誓肆行,妄自尊大”。已成年的清世祖無法忍受多爾袞先前的跋扈,下詔廢其尊號,黜宗室,毀墳墓,財產入官。

乾隆四十三年,清高宗乾隆下韶為多爾袞平反昭雪,其爵恢復世襲罔替,因多爾袞無子,以其弟多鐸子多爾博為多爾袞後,以其五世孫輔國公淳穎襲封,追封四代皆睿親王。

豫親王始封祖為清太祖十五子豫通親王多鐸。多鐸幼封貝勒,太宗時曾在大淩河大破明祖大壽之軍,崇德元年封豫親王。順治元年入關,受命為定遠大將軍,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以痘疾病逝。多鐸死後,子孫襲封者改號信親王。受親兄多爾袞之案牽連,降封郡王,乾隆四十三年仍復原封。

肅親王始封祖為清太宗長子肅武親王豪格。豪格自幼從父祖出征,初封貝勒,以圍明都北京有功,進封和碩貝勒,崇德元年封肅親王。順治初授靖遠大將軍,西征川陝,剿擊李自成、張獻忠餘部。豪格也是太宗死後帝位的有力爭奪者之一,與多爾袞素不和睦。順治五年二月,四川平定,豪格回京,被多爾袞以循隱部將冒功等罪名拘禁,不久即死於獄中。順治八年正月,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復原封。

莊親王的始封祖為清太宗第五子承澤裕親王碩塞。碩塞曾隨豫親王多鐸在河南進攻李自成,又隨軍攻破南京,擄弘光帝朱由菘。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博果鐸襲爵,改號莊親王。雍正元年博果鐸死,身後然嗣,宗人府題請以聖祖康熙之子為後,世宗雍正乃以其十六弟允祿為博果鐸後,襲封。

克勤郡王始封祖為禮親王代善長子嶽託。嶽託自幼即隨父祖與諸叔征戰,屢建戰功,太宗崇德元年封成親王。嶽託作戰勇敢,但為人卻十分傲慢,為諸王所不容,屢次被汙告於太宗,太宗曾兩次免其死罪,封爵兩度降至貝子。崇德三年,清兵大舉入關,嶽託兵掠山東,攻克濟南,病死軍中,詔封克勤郡王。

順承郡王的始封祖為代善之孫勒克德渾,其父為代善第三子薩哈璘。薩哈璘兼通滿、漢、蒙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薩哈璘次子,順治元年被任命為平南大將軍,代豫親王多鐸守江寧,參與平定南明諸王及李自成餘部的統一戰爭。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九年薨逝,由其子勒爾錦襲封。

這八位王爺的“世襲罔替”得自清初統一中國的戰功。故於北京俗語中被稱為“八大鐵帽子王”。

另外四位世襲“鐵帽子王”與這八大鐵帽子王不同,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以及慶親王四家“世襲罔替”親王的始封祖不是開國時期的功勳親貴,能膺此封典,主要是與皇帝的特殊關係。

怡親王的始封祖為怡賢親王允祥。他是清聖祖的第十三子,康熙時與皇四子雍親王胤禛關係十分密切,雍親王即位,即封允祥為和碩怡親王。允祥以認真辦事,謙和待上,深得清世宗寵愛。雍正八年王葬,以其“公忠體國”,諡號賢,特命於諡上加“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配享太廟,並更定園寢之制,視親王例加厚,不避帝諱,名上一字復“胤”。乾隆時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

恭親王的始封祖為恭忠獲王奕?。奕?是清宣宗道光第六子。道光本欲在皇四子即後來的咸豐帝和皇六子奕?二人中擇一人立為皇太子,舉棋不定。在道光遺詔,除寫明咸豐入繼大統外,還特別寫上了奕?封親王。文宗咸豐即位,即封為恭親王。文宗崩,慈禧太后聯合奕?發動政變,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奕?為議政王。奕?以其“稠繆宮府、定亂綏疆”,匡輔清世中興,受命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同治七年以後,清朝政權已重新掌固,功高權重的奕?開始遭到慈禧太后的嫉恨,兩次藉故降其封爵為郡王。“甲申易樞”後,奕?基本不再參與朝政。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復起管理總理衙門。光緒二十四年四月,戊戌政變前夕,恭親王病死,詔諡為忠,配享太廟。

醇親王的始封祖為醇賢親王奕譞,他是清宣宗道光的第七子,咸豐時封醇郡王,其福晉為慈禧太后胞妹。同治十一年進封親王。同治崩,無嗣,慈禧太后立醇親王子載湉為帝,繼咸豐嗣,即光緒帝。自己繼續垂簾聽政。醇親王以皇帝本生父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直到光褚十六年死去,配享太廟,諡“皇帝本生考醇賢親王”子載灃襲爵。

最後一位世襲罔替親王是慶親王奕劻,他是清高宗乾隆十七子慶僖親王永璘之孫,初襲封輔國將軍,咸豐時進封貝子、貝勒。光緒十年,命管理總理衙門,封慶郡王。二十年以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封親王。因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在光緒超後期政治上有較重要的地位,曾與李鴻章一起參與辛丑議和。慈禧與光緒死去後,政權落入載灃之手,為緩和親貴之爭,命王爵世襲罔替。但奕劻生前清朝就已滅亡了。

雖然這十二家王爺的王爵“世襲罔替”,被稱為“鐵帽子”,但並不代表真是“鐵帽子”。歷史上“鐵帽子”王自身因罪被處理的例子屢見不鮮。

如世襲禮親王昭槤,是清代著名筆記《嘯亭雜錄》的作者,但他因妄自尊大、目無君上、濫用非刑虐待下屬、凌辱大臣被嘉慶皇帝革去王爵,押入宗人府圈禁。王爵被授予昭槤的堂兄麟趾。

罪行更重的甚至能危及“鐵帽子王”王爵本身的存廢。

如順治年間多爾袞死後“睿親王”一爵被廢,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乾隆時代才重新恢復。同治年間世襲鄭親王端華、世襲怡親王載垣因罪被賜自盡,兩個“世襲罔替”的親王王爵也被削為世襲“不入八分輔國公”,兩年後才重新恢復為世襲親王。

因此,就是在清代,“鐵帽子王”也不是“免死金牌”,一旦干犯國法,“鐵帽子”也保不住被制裁的命運。

標籤: 揭祕 帽子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2424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