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揭祕南宋江浙婦女為何“不會過日子”?

揭祕南宋江浙婦女為何“不會過日子”?

宋朝經濟繁榮,人們的生活富裕,就像小品裡說的那樣“腰包撐得溜鼓,有錢就得擺譜”,體現在穿衣打扮上,就是捨得花大把的銀子來裝扮自己。

揭祕南宋江浙婦女為何“不會過日子”?

北宋政權的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群雄割據的局面,老百姓的生活從此安定了下來。宋太祖趙匡胤在平定西蜀、南唐、吳越這3個文化特別發達的小國時,得到了數以萬計的綾羅綢緞。後來,朝廷設定了織錦院、染院、文繡院和裁造院等紡織機構,從此宋朝人有了穿漂亮衣服的條件。到了南宋時,由於北方領土大量喪失,朝廷不得不遷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朝廷的紡織機構也跟著一起遷到了南方,那些為宮廷服務的高階紡織工匠和紡織技術也統統南移,兩浙路(宋代行政區劃)漸漸成了全國紡織業最發達的地區。那時的南宋織錦院有織機300架,織工超過1000人,就連越州(今浙江紹興)的尼姑都善於紡織。因為寺廟裡那些織工都是北方來的著名工匠,織出的貢羅和花羅,比以前開封府和大名府出產的高檔絲織品還好。

“專賣店”和“一條街”

隨著皇室南遷的那些達官顯貴們,興起了一股追求高檔服裝熱。他們的著裝高檔考究、時尚新潮,一時間,吸引了眾人的眼球。套用一句時髦的話,就是起到了“引領服裝潮流的作用”。南宋人耐得翁在《都城紀勝》中描述臨安,用了一句現代人看著有點拗口的話,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是說,知名的店鋪一般不進粗布,只進那些華麗的質地優良的“錦綺”和“縑素”,而且是獨家經銷。在其他地方,你就是有錢都買不到。你瞧,這不就是現在的名品專賣店嗎?北宋時,都城開封府的紡織品交易市場就已經非常繁榮了。

開封府有一條名叫“界身”的巷子,是高檔絲織品交易場所,相當於現在的商品批發一條街。在這條街上,“屋宇雄壯,門面廣闊”——店鋪的房子大,門面也大,可見生意不錯;“每一交易,動即千萬”——交易額如此巨大,充分反映出宋朝人對奢華服飾的旺盛需求。從經濟上來說,南宋比北宋還要繁榮,所以南宋的紡織品交易市場,肯定比這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頭等大事”花樣多

衣服的用料如此講究,服裝的配飾自然也要上檔次。至於頭上的飾品,那就更不用說了。珠翠、鬧蛾、玉梅、雪柳、菩提葉、燈球、銷金合、蟬貂袖、項帕……這些如今只能在史料和古詩詞中才見得到的美麗名詞,其實都是婦女們戴的頭飾,光名字就這麼一大串,可見飾品的花樣之多。而這些不過是尋常百姓家婦女的頭上飾品,至於那些達官顯貴家的女子,玉石、珠寶已經無法滿足她們的胃口了。她們把目光轉向了稀有的野生動物,競相以胎鹿皮做頭飾,鬧得山民們把山裡的胎鹿都捕殺殆盡。沒有了胎鹿皮,她們又盯上了鳥,用鳥的羽毛來做頭飾。胎鹿皮和翠羽都相當難得,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可是,僅僅因為某些人愛臭美,愛顯擺,就大肆捕殺野生動物,破壞生態環境,實在是太過分了。後來,終於有人看不下去了。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朝廷下令禁止用胎鹿皮做頭飾。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最早的野生動物保護法。

打腫臉充胖子

宋孝宗時,大臣李椿曾經上奏:三十年來……農販細民至用道服(禮服,指官員的常服)、背子(印有行業標誌的馬甲)、紫衫(官服)者,其婦女至用背子霞帔。什麼叫霞帔?古裝劇裡常有“鳳冠霞帔”的說法,那是一種名貴的五彩斑斕的披風,一般只有宮廷嬪妃和貴族女子才穿戴。而南宋的“農販細民”婦女也這麼穿,可見當時的奢華之風有多麼厲害。是因為老百太富裕了,有錢沒地方花嗎?不是的。南宋時人們的生活確實不錯,但是還沒有好到民間女子也能用上“鳳冠霞帔”的地步。在奢華之風的薰染下,人們難免互相攀比,打腫臉充胖子的大有人在。因此有學者批評說,兩浙路的女子只講究吃穿,不會過日子。南宋時,臨安具有特殊的政治和經濟地位,這是服飾奢華之風能夠形成的根本原因。由於上行下效,這種風氣很快就傳播開來,對當時的整個社會風氣產生了極大影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6xv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