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萬曆朝鮮戰爭的歷史意義 換來東亞地區300年和平

萬曆朝鮮戰爭的歷史意義 換來東亞地區300年和平

對於發生在中國現代史上的8年抗戰,國人耳熟能詳,婦孺皆知;關於抗日戰爭的出版物,無論是通俗性的,還是研究性的,皆可謂汗牛充棟。然而,對於發生在4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的另一次長達7年之久、影響和奠定了東亞格局的抗日戰爭——— 萬曆援朝抗倭戰爭,國人卻淡忘了,不僅相關的通俗性讀物付之闕如,而且相關的學術專著也是少之甚少,偶有言及這段歷史者,或語焉不詳,或批評指揮失誤,耗費銀兩,久戰不決等等,鮮有詳細描述這場戰爭且對其給予客觀評價者。

萬曆朝鮮戰爭的歷史意義 換來東亞地區300年和平

萬曆皇帝毅然派遣明軍,傾盡全力投入援朝抗倭戰爭

現實是歷史的延續,任何一個民族都不應當忘記自己的歷史,明朝的抗日戰爭同樣也不能忘記!好在近年來出現了一個可喜的現象,那就是隨著“正說”歷史的興起,社會上出現了一股小小的 “明史熱”,一些民間史學愛好者開始加入對歷史真相的探究中,一些被遮蔽的歷史開始浮出水面,柯勝雨先生的《大明帝國抗日史》就是一部詳細深入地探究明朝援朝抗倭戰爭的一部通俗性歷史著作。

在歷史上,中國和朝鮮半島就是脣亡齒寒的關係,因此中國和朝鮮半島世代友好。日本對於朝鮮半島和中國覬覦已久,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於1592年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孱弱的朝鮮不堪一戰,政府軍幾乎被殲滅。當時的朝鮮國王李昖走投無路,被迫退往中朝邊界的義州。為了復國,李昖力排眾議,向宗主國大明帝國萬曆皇帝乞求援兵。在明廷中,雖然對於是否出兵朝鮮有著爭議,但很大一部分大臣都有遠見卓識,認為應當出兵援朝,尤其是掌握最終決定權的萬曆皇帝毅然決定派遣明軍入朝參戰。經過艱苦卓絕鬥爭,中朝取得了抗倭戰爭的勝利,日本被徹底趕出朝鮮半島。

對於這場長達7年之久的援朝抗倭戰爭,明朝可以說是傾盡全力,正如作者所說:“萬曆朝鮮戰爭實際上是一場白銀戰爭”,“耗費餉銀千萬兩以上”,“其投入經費之浩大,史上少見”。明朝也因此元氣大傷。史稱“明朝不亡於崇禎,而亡於萬曆”。據此,後世經常有人甚至是學者批評萬曆援朝抗倭政策,有的還質疑明朝出兵的合理性。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當時,日本佔領的雖然是朝鮮,但其野心相當大,始終念念不忘入侵大明。作者的論述中也多次提及這點。

援朝抗倭戰爭影響和奠定東亞格局

因此,萬曆援朝抗倭戰爭,不僅保衛了朝鮮半島,進一步鞏固了中朝友誼,而且禦敵於國門之外,使中國本土免受倭寇蹂躪,更重要的是這場戰爭影響和奠定了東亞的格局。此後,日本雖然多次發動侵略戰爭,但始終沒有能實現其佔領整個東亞的野心。這不能不說與400年前的那場戰爭有關。作者認為,萬曆援朝抗倭保證了東亞300年的和平,他還認為其中的某些戰役已經具有了現代戰爭的性質和特點,這些都是前人較少言及的。

《大明帝國抗日史》是一部通俗性的歷史讀物,但是和時下一些通俗讀物不完全相同。該書雖然語言和敘事方式是通俗的,但在對史料的運用上相當嚴肅,作者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礎上以寫實的手法去揭示戰爭中的每一個細節,並非憑空臆測。同時,作者又不拘泥於史書上的記載,而是用細膩、豐富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個歷史人物和戰爭場景,讓人讀後如臨其境,彷彿一陣陣震耳的槍炮聲就在耳邊蕩響。

對於400多年前的那場抗日戰爭,朝鮮半島的人民沒有忘記。朝鮮以神宗之主設於“大報壇”,數百年祭祀不絕。2005年5月,韓國政府重修位於泗川市的朝明聯軍戰士軍冢,並每年舉行盛大的祭奠活動,組織學生前往參觀。願《大明帝國抗日史》能喚起國人對400多年前那場戰爭的記憶,能夠促使更多人客觀地評價那場戰爭,客觀地評價萬曆皇帝!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歷史不再重演,也才能更好地發展與包括朝鮮半島和日本在內的鄰國的關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84kv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