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崇禎皇帝為何在上吊前5天重新給魏忠賢修墳?

崇禎皇帝為何在上吊前5天重新給魏忠賢修墳?

魏忠賢是明朝末期最得寵的太監,自稱九千歲,明熹宗的時候,他飛揚跋扈,排除異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等到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位後,立即找了個藉口,頒佈魏忠賢十大罪狀,發配鳳陽,後又命人讓魏忠賢自殺。

崇禎皇帝為何在上吊前5天重新給魏忠賢修墳?

可以說,崇禎除掉魏忠賢及其黨羽,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朝廷內外都拍手稱快,歌頌崇禎皇帝是位明君。然而後來事件發生了反轉,公元1644年,在李自成即將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禎皇帝下密旨,把魏忠賢的遺骸收葬,重新埋在魏忠賢生前看好的香山碧雲寺。

在這個風雲飄搖,國破家亡的時候,崇禎皇帝為何會突然改變主意,否定自己以前的決策,給魏忠賢修墳立碑呢?這相當於一國之君向天下昭告說,我當初錯了,現在對不起。皇帝如此的行為,在歷史上微乎其微。

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魏忠賢的價值和功績。魏忠賢是明熹宗最信任的太監,如果只是因為當初私交較好,明熹宗大可只給魏忠賢榮華富貴即可,但現實情況是,熹宗不僅給錢,還給權,許多事物直接讓魏忠賢處理,而且很少出亂子,對維護皇權和明朝統治有巨大的作用,因此,魏忠賢也達到了太監能達到的最高位置。

終明熹宗一朝,魏忠賢雖然排除異己,但是在政務上面很有才能,幫助明熹宗處理了很多棘手的問題。因此,明熹宗臨終前特意囑咐自己的弟弟朱由檢說:“恪謹忠貞,可計大事”。這是對魏忠賢能力的極大認可。

雖然崇禎即位後,很想有一番作為,自己也勤政,但是面對大廈將傾,內憂外患的危局,僅僅憑皇帝自己一個人是很難支撐得了,恰恰需要一位像魏忠賢這樣,既對皇室忠誠,又有豐富的軍事和政務能力的人來獨當一面。

並不是說有魏忠賢就能讓明朝不走向滅亡,至少也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坍塌,讓起義軍勢如破竹,連基本的有效抵抗都沒有。特別是聽到大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後,崇禎才猛然醒悟,後悔不迭。

此時崇禎已經無力迴天,在絕望中,才終於領會了自己皇兄臨終時的囑託:“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因此,在崇禎上吊的前五天,下旨把魏忠賢的遺骸重新收葬,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執政十七年的通盤否定。至此,歷經276年的大明王朝,落下帷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dlr4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