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新青年》創刊後無銷量 刊登狂人日記後起死回生

《新青年》創刊後無銷量 刊登狂人日記後起死回生

1918年的清明節,對魯迅而言,有著特別的意義。

《新青年》創刊後無銷量 刊登狂人日記後起死回生

那一年,新文化運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陳獨秀備受矚目,其創辦的《新青年》,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陣地,也成了各種政論的焦點。

但是,有一件事,卻令陳獨秀有點無可奈何。《新青年》自創刊後,銷量一直上不去。陳獨秀為此東奔西走,也約了不少名家的稿子,但卻收效甚微。

銷量上不去,以效益為先的書局,自然考慮《新青年》的停刊事宜。後來,儘管經陳獨秀力爭,休刊並未馬上成為現實,但若銷量仍無起色,休刊是必然的事兒。

為此,陳獨秀不得不關注一些能讓刊物起死回生的作者。經錢玄同介紹,陳獨秀認識了魯迅,並敏感地嗅出了魯迅身上不同尋常的氣息。在與魯迅一番長談後,魯迅不但給出了對《新青年》的改組意見,還答應為刊物撰稿。

當時的魯迅,名為“周樹人”。他在清明節前夕,連夜趕稿,一直到清明節的清晨,才將稿子寫好。這篇稿子,是魯迅將一個遠方親戚患精神病的事情,加以改編而成。題為《狂人日記》,署名則為“魯迅”。

這是魯迅第一次使用“魯迅”這個筆名。從那以後,魯迅一發不可收,漸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力。

魯迅在清明節寫的這篇白話文小說,深得陳獨秀的讚賞。對魯迅來說,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這一年的清明節,魯迅向封建遺毒發起了挑戰,也從此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成為反封建陣營裡一位筆鋒如刀的大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oo98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