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康熙的重臣卻為何在吳三桂問題上與皇帝唱反調?

康熙的重臣卻為何在吳三桂問題上與皇帝唱反調?

康熙皇帝搞掉鰲拜集團,自操威柄之後,有三件事困擾著他,他自己說是“夙夜厪念”,哪三件呢?三藩、河務、漕運河務就是黃河治理,漕運就是運河的漕糧運輸問題,此二者雖然在當時是棘手難題,但終究屬於常規治理問題,假以時日,治理對路,還是可以解決的。但是,所謂三藩,則是大問題,是威脅大清王朝穩定的政治問題。康熙皇帝在少年時代,就知道“三藩勢焰日熾,不可不撤!”更知道“三藩俱握兵柄,恐日久滋蔓,釀成不測,故決意撤回”。

康熙的重臣卻為何在吳三桂問題上與皇帝唱反調?

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位漢人藩王,為大清一統天下立下汗馬功勞,滿清朝廷也以列土封疆為酬勞,三人勢力早已尾大不掉,三人地盤內,朝廷幾乎無法染指。

三藩之中,吳三桂勢力最大,佔據雲貴,兵多將廣。

三藩,如同毒瘤,對於一心想要重建大一統絕對皇權的康熙帝而言!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上表朝廷,稱自己已經老邁,想要回遼東老家養老,但是同時又提出一個要求,讓自己的兒子尚之信繼承王爵,留鎮廣東。

老爹走了,兒子繼續當藩鎮,這是皇帝難以接受的。康熙帝答應了尚可喜回老家,但是尚之信留鎮廣東則是不可以滴。康熙就是要撤掉平南王的藩封!吳三桂、耿精忠獲悉後,於七月間分別上書請撤藩,吳、耿二人是在試探朝廷的意思,看看康熙敢不敢動他倆。吳三桂打出這張牌後,康熙帝召集廷臣商議,大多數的王公大臣都懾於三藩兵力,主張不要撤藩。八旗入關的雄風都哪裡去了?看來北京城的紙醉金迷已經讓八旗墮落了。滿朝重臣,只有戶部尚書米思翰、兵部尚書明珠、刑部尚書莫洛三人主張撤藩。

康熙帝早就將三藩視為心腹大患,撤藩是他心中的既定方針,如果善於揣摩聖意,就應該說撤藩。但是,三藩在當時的實力確實嚇人,如果真的激起吳三桂等人造反,大清能否打贏也是未可知之事!一味迎合聖意,似乎又有點拿國運拍馬屁的意思。

當時,朝中首輔重臣索額圖在這個問題上,選擇了與皇帝對立的意見,他反對撤藩!

一心要成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對群臣說:“三桂等蓄謀久,不早除之,將養癰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發!”

皇帝乾綱獨斷,下詔撤藩。果不出所料,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吳三桂殺掉朝廷派出的雲南巡撫朱國治,正式造反,祭出“反清復明”大旗。

吳三桂的兵馬都是百戰之師,起初所向披靡,清軍節節敗退。各地擁兵督撫也相繼加入三藩陣營,大清真的藥丸嗎?

三藩之亂,舉朝震動,人言洶洶,“諸臣中有一聞變,便遣妻子回原籍者“,也就是說滿洲貴族對打贏根本毫無信心,甚至有人提出將中原還給漢人,讓給吳三桂,咱們退回遼東吧。

首輔索額圖,更是怒不可遏,他覺得就是那幾個主張撤藩的人蠱惑皇上,才釀成激變!

索額圖上疏,請誅倡言諸臣,以謝三桂。如果索額圖的建議得到採納,明珠等三位就要成為晁錯了,當年漢初七國之亂,景帝就是先服軟,殺了晁錯。康熙帝不是漢景帝,他要做獨裁者,就必須在艱難情況下堅持己見!康熙雷霆一怒,對群臣說:欲遷徙吳三桂者朕之意也,他人何涉?據說,”索額圖甚懼而退。“這是《康熙起居注》裡記載的。此時,在康熙眼中,索額圖固然還是可以倚重的重臣,但是見識上就明顯不行了,是個沒有政治遠見的人。毋論其他,他的前途也就堪憂了!

滿清打敗吳三桂也著實費力,歷經八年,康熙二十年,才勘定大亂!康熙帝回顧往事,曾經說過:

吳逆倡亂,有謂撤藩所致,請誅建議之人者,朕若從之,皆含冤泉壤矣”。

在撤藩問題上,索額圖與皇帝唱了反調,這不能不使得自己在政壇的積分受到影響。不過,從表面上看,皇帝還是很信賴索相。康熙偶感風寒,不能御門聽政時,命“啟奏本章俱送大學士索額圖等”。

這是因為索額圖還有用!

朱言曰:專制皇權政治下,臣子之政治生命,乃至生理生命皆操於帝王之手!索額圖一時人傑,但由於未能時時處處揣摩聖意,故而埋下禍根!等待他的將是萬丈深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v2lv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