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考古發現 大興安嶺現“畏兀兒蒙文”巖畫

考古發現 大興安嶺現“畏兀兒蒙文”巖畫

在中國大興安嶺阿爾山地區發現了蒙古文字的巖畫,這一發現,對大興安嶺地域的時代歷史具有了重要的考究價值

考古發現 大興安嶺現“畏兀兒蒙文”巖畫

中國巖畫學會理事、大興安嶺巖畫發現與研究學者崔越領12日對外披露,近期,他在大興安嶺阿爾山地區發現一處黑色豎排筆書巖畫,經請教內蒙古文字專家,分析認為為“畏兀兒蒙文”(亦即老懞文)巖畫。

據崔越領介紹,新發現的這一處巖畫,其黑色豎排筆書有的尚能清晰看清楚,有的因遺存痕跡慘淡,而無法“辨識”。他在請教當地蒙文學者辨認,蒙文學者稱,像是蒙文,但不認識。隨後崔越領又請內蒙古當地蒙文學者鑑定,分析認為是“老懞文”,即史稱的畏兀兒蒙文,但具體內容尚不能釋義。

筆者瞭解到,老懞文也稱畏兀兒蒙文、回鶻蒙文。據崔越領介紹,蒙古社會原無文字,祖先的歷史和文化千百年來僅以口耳傳承而延續,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蠻部後,從俘虜的乃蠻部掌印官畏兀兒人塔塔統阿處瞭解到文字的作用和重要性,於是成吉思汗命塔塔統阿創制蒙古文字,塔塔統阿依據畏兀兒字母來拼寫蒙古語,產生了最早的蒙古文字——畏兀兒體蒙文。

解密點評:“畏兀兒蒙文”巖畫的發現,揭示了蒙古文字再創造體制上,體現了偉人成吉思汗對文化的態度。這不僅僅是改變了民族的觀念和意識,也開創了一個文化的新紀元。蒙古的歷史從此被載入史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vdlo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