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第一女祕”上官婉兒的愛海沉浮

“第一女祕”上官婉兒的愛海沉浮

提到上官婉兒,則無法迴避武則天,因為是武則天殘酷地改寫了上官一家的命運,更直接影響了上官婉幾的一生。

“第一女祕”上官婉兒的愛海沉浮

當年,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因起草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則天所殺,上官一族被滿門抄斬。不過,武則天卻對不滿週歲的婉兒及其母親鄭氏網開一面,將她們趕進掖庭宮當了奴隸。

史書記載,上官婉兒天性聰明伶俐,善於寫文章,小小年紀就在內廷聲名盛播,因此受到了武則天的召見並得到賞識。之後,武則天下令免除她的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自此,上官婉兒成了第一夫人的“第一女祕”,進入政治權力的核心。對於“女強人”武則天的知遇之恩,上官婉兒自然是感激涕零,感激中,還有緊緊追隨的崇拜。

如果說原來在掖庭官的時候,武后的“光輝事蹟”和傳奇經歷,對年少的上官婉兒是一種傳說中的“勵志教材”,那麼當上官婉兒來到武則天的身邊,與心中的偶像幾乎是零距離接觸時,武則天的一言一行,則具有無可言說的魅力。所以,即使後來她從別人口中得知所謂的“恩人”其實是殺父滅族的大仇人時,也只是“敬”上加“畏”。

所謂的復仇,在上官婉兒看來似乎已經不太重要,在超級強悍的武則天面前,她既沒有復仇的實力,也沒有復仇的動力。那麼,愛情或者說慾望便成了她排除寂寞的一種形式,當然,還有工作。

上官婉兒的第一個男人,大都認為是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李賢,說上官婉兒是李賢的侍讀,與“容止端雅”的李賢朝夕相處,日久生情,互相愛慕。

“侍讀”大概是不可能的,因為上官婉兒是作為特殊人才被武則天引進來,可不是為了陪太子讀書。何況三年前,李賢就被任命為太子,並開始輔佐政務,才華出眾的他表現得相當出色,對於自己這個兒子,武則天甚至有些嫉妒,怎麼可能再把婉兒交給他,讓他如虎添翼呢?

上官婉兒流傳下來的詩很少,文采風流、才情滿溢的有一首《彩書怨》:“葉下洞庭初,思君萬里餘;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欲奏江南曲,貪封薊北書;書中無別意,惟悵久離居。”

據說,她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十幾歲。如果她與李賢之間真的存在過愛情的話,那麼這首飽含著滾燙情誼的詩,很可能寫於上官婉兒16歲那年或者稍後,因為公元680年的八月,李賢被武則天廢掉太子身份,貶為庶人,後來又被迫遷往巴州。

文中的“薊北”跟李賢的“ 巴州”南轅北轍,是一種煙幕彈式的遮掩也可以說得通,因為如果公開思念太子,豈不是與武則天為敵?

上官婉兒一生,好像沒有公開與誰做過對,她的中庸狡黠,實是在險惡的宮廷中不得已的護身符。

儘管每天小心翼翼,勤勤勉勉努力做到最好。但她還是觸怒了武則天,額上那塊永不消失的傷疤就是一種最嚴厲的警告和提醒。《舊唐書》上記載:“則天時,上官婉兒忤旨當誅,則天惜其才不殺,但黥其面而已。”至於是怎樣的“忤旨”,史書都語焉不詳,只能留給後人去猜想。一種比較有力的說法是,因為上官婉兒偷偷與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調情取樂,女皇見到後,“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兒前髻,傷及左額,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虧得昌宗替他跪求,才得赦免。”

當女皇沉溺在男寵之中,獲得身心的滋潤與快樂的時候,上官婉兒的情感世界卻是荒蕪乾涸的,為轉移自己旺盛的精力,上官婉兒成了“工作狂”。

在武則天執政的很長時間裡,大臣的奏摺都交給上官婉兒批閱。按《新唐書》的記載,上官婉兒批閱奏摺至少有13年時間。除了批閱奏摺。她還日理萬機,忙著代武則天接見朝臣,所以她又被稱為“女中宰相”。

稱帝后的第五年,武則天將修《周史》這項歌功頌德的重要任務交給了武三思和上官婉兒。除男寵張氏兄弟之外,武三思可以說是武則天最信任最親密的人,她曾一度想傳位給武三思,因狄仁傑等人的極力反對而作罷。

不知武則天是不是動了惻隱之心,竟然默許了上官婉兒與侄子武三思的情人關係。

上官婉兒與武三思剛開始的情愛關係,有點兒像現在的“辦公室愛情”。在修史的過程中,孤男寡女共處一室肯定是難免的,但武三思征服婉兒的肯定不只是才華,《舊唐書》中記載:“三思略涉文史,性傾巧便僻,善事人。”此時的上官婉兒,正高貴寂寞地單身著,武三思的到來,使她在繁忙的公務裡有了一種新的寄託,她將多年來積攢起來的渴望宣洩到火一般的愛慾之中,如果說是遲來的愛情,好像缺少了點什麼,如果是飢不擇食的偷情,好像又多了點什麼。至少,在上官婉兒成為唐中宗李顯的昭容之前,她只和武三思放縱私情。

應該說,上官婉兒對武三思是有真情的,因為在最寂寞的時候,是這個男人撩起了她對生活的另一種激情,不同於“教皇”武則天對她的知遇之恩,他給她的是另一種真實的溫暖。所以,在武則天去世,武氏家族理應遭到清算的時候,上官婉兒利用自已的權力,始終保護、偏袒武三思,在中宗李顯面前,處處為他說話。這還不算,她還異常大膽地將這位情人介紹給李顯的老婆韋后。

上官婉兒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是為情人武三思的後路著想,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她也是為自己的前途著想。

中宗李顯復位後,封上官婉兒為昭容,令她專掌起草詔令。

從一開始,上官婉兒就被權力的激流裹挾著,為了生存,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情人或者說暫時壓抑生命中原始的慾望。在她眼中,中宗李顯懦弱無能,而韋后野心膨脹,很有可能成為“武則天第二”。

這一時期遊走於權力核心的上官婉兒,比在女皇時代更加如魚得水。女皇時代,武則天是她的靠山,也是她的制約,武則天可以將她從罪臣孤兒提攜到權力之巔,也可以將她再打人人間地獄。但是現在,皇帝李顯對她都有所依戀,實際的掌權者韋皇后對她心存感激,老情人武三思權傾天下、一手遮天。所以這個時期的上官婉兒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正是八面玲瓏、肆無顧忌、感覺最好的時候。可以這麼說,在大唐的天空中,她已成為一顆紅得發紫的星墾。

人在最得意的時候,難免會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掉以輕心,上官婉兒也不例外。這個即將到來的危機源自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是中宗李顯之子,但非韋后所生,韋后的親生兒子被武則天杖殺後,庶子李重俊就當上了太子,所以,韋后極不喜歡李重俊。韋后的掌上明珠安樂公主與丈夫──武三思的兒子,都瞧不起李重俊,竟然稱他為“奴才”。更加不妙的是,李重俊聽說野心勃勃的安樂公主正想效法祖母武則天,做一位女皇帝,而中宗李顯居然說要向大臣們徵求意見。

總之,按當時的局勢發展下去,李重俊雖然是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但天下很可能是別人的。在李重俊看來,損害他利益的罪魁禍首正是武三思與上官婉兒。

當時,以武三思為權力核心的政治集團完全主宰了朝政,上官婉兒與武三思私通,也是盡人皆知的事。李重俊的邏輯就是,如果沒有上官婉兒,武三思就不會得到寵信,武三思得不到寵信,韋后與安樂公主就不會那麼囂張。他的地位就不會岌岌可危了。尤其是上官婉兒,每次都在詔書中抬高武家,貶毀李家,這樣的女人,必須誅之而後快。於是,李重俊聯合羽林發動了一次宮廷政變,這次政變,差點讓上官婉兒死無葬身之地。

經過這次劫難,上官婉兒似乎有些清醒了。她明白,武氏也好,韋氏也好,最終都不太可能承繼天下,她更加看好的是李唐宗室的重要力量,即武則天的第四子相王李旦(李隆基之父)與太平公主。尤其是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的交情一向很好,二人一直都是武則天的親信,在武則天死後,她們曾一度攜手合作。但是由於一個男人的出現,兩人成為情敵。

這個男人就是崔湜,比上官婉兒小六歲,20歲就中了進士,是一位會吟詩作賦的美男。客觀地說,崔湜不僅長得漂亮,也確實有才。上官婉兒與崔湜互相仰慕、惺惺相惜,不知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又是一個什麼機緣,他們之間隔著的那層紙被點破了。一般認為是上官婉兒搬到宮外之後,兩人才好上的。史書記載:“婉兒與近嬖至皆營外宅,邪人穢夫爭候門下,肆狎暱,因以求劇職要官。與崔湜亂,遂引知政事。”

因為沉醉於對崔湜的愛慾激流之中,上官婉兒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託舉著崔湜的升遷仕途。上官婉兒44歲的時候,將崔湜提升為兵部侍郎,不久又拜為中書侍郎(正三品官)。僅過了一年,又提拔崔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也就是在這一年,崔湜因受賄破壞選法被御史揭發,趕出朝廷,貶為江州司馬,又是上官婉兒遊說奔走,說動安樂公主使他官復原職。次年,崔湜在商山道工程中,勞民傷財,沒能完工,上官婉兒則不顧其半途而廢的事實,虛誇其功,大加讚賞。

和祖父上官儀相比,上官婉兒似乎更容易陷入個人感情的漩渦不能自拔。對待武三思也好,對待崔湜也罷,大多時候處事還比較公正的上官婉兒,因為感情的親疏嚴重影響了判斷力,在公正與私情兩者之間。不自覺地滑向了後者。

如果不是唐中宗李顯的暴卒,上官婉兒與崔湜的好夢本來可以繼續做下去的。

史書都說是韋后與女兒安樂公主太想當皇帝,迫不及待地毒死了李顯。歷史學家們對此非常懷疑,認為李顯被妻子和女兒毒死是一樁千古冤案。不過是李隆基編造出來的一個討伐韋后的藉口而已。

公元710年,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起兵殺入宮中,誅討韋后及其黨羽,韋后、安樂公主相繼被殺。在震天的喊殺聲中,46歲的上官婉兒表現得異常平靜,她將自己收拾齊整,讓宮女列隊,舉著蠟燭迎接李隆基的到來。

李隆基沒有來,代他行刑的是大將劉幽求。上官婉兒拿出她與太平公主共同擬定的遺詔給劉幽求看,表明自己的立場,希望他網開一面,手下留情。

這是在中宗暴卒之後,為穩定局面,她與太平公主臨時擬定了一份遺詔:“立溫王重茂為太子,書後知政事,相王參決政務。”前兩條是韋后的授意,最關鍵的是最後一條,讓李隆基之父相王李旦參決政務,實際上是讓李唐宗室牽制韋后的力量。

上官婉兒拿出這份詔書,就是為了讓李隆基明白她的立場:詔書是她和太平公主共同起草的,說明她和太平公主是一個戰壕的盟友,而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又是這次政變的主要發起者,何況詔書上有讓李隆基之父李旦參政的內容,這足以說明上官婉兒依附李唐宗室的態度。

看得出來,上官婉兒對生命有多麼留戀和珍惜,她不想死,她想到了那位親密情人崔湜嗎?中宗暴卒之前,為了情人崔湜,她甚至與一直私交甚好的太平公主發生了磨擦,因為,太平公主也同樣喜歡崔湜。而當中宗死去之後,她重新認識到太平公主強大的力量,便又一次忍痛割愛,讓崔湜投入太平公主的懷抱,因為只有依附這個新靠山,他們的情愛之路才能延續。

大將劉幽求被面前這位鎮定、美麗的女人與這份詔書所打動,他下不了殺手。這麼重要的事,還是向主子李隆基稟報一下吧!小說、野史這樣描寫李隆基的回覆:“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後悔無及了。”因為上官婉兒先前與韋后走得太近,他不能僅憑一紙遺詔,就去相信她的立場。

上官婉兒還是被殺掉了。其實,在最後關頭,只要太平公主發話,上官婉兒就可免除死罪。可惜,崔湜那個男人也是太平公主想要的,所以,對上官婉兒的死,她採取了袖手旁觀的態度。

後來,不知是覺得愧疚,還是確實感念上官婉兒的絕代才華,唐玄宗下令收集她的詩文,一共輯成20卷,並召著名詩人張說為她寫序。在張說的眼中,上官婉兒簡直成了完美無瑕的女神,文字上能“搖筆雲飛”,政事上“一日萬機”、“應接如意”。或許,在文人的心中,文才與治世之才兼備的女人,是最讓人敬愛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vdyy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