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政治家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原因是什麼

政治家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原因是什麼

王安石變法時間有著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王安石變法時間是從1069年至1076年,歷時7年。

政治家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原因是什麼

另外一種說法是1069年至1085年,這段期間是宋神宗重用王安石起至宋神宗去世結束,歷時16年之久。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沒有錯,只是站的角度不同。

第一種說法:1069年,王安石深得宋神宗的器重和信任,王安石任參知政事,這是一個副宰相的職位,主要工作就是協助宰相處理政務。就在這個階段,王安石向神宗提出了變法,改變風俗,制定並確立法度,神宗大力支援。

為了讓變法能夠順利推行,提拔派遣了一大批新人,王安石被任命為宰相,開始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新法,新法通過“理財”和“整軍”兩個方面進行,頒佈了青苗法,均輸法,農田水利法等新法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推行保甲法等來提高軍事能力

但是王安石變法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因為變法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新法推行不足一年,保守派與擁護派就發生了激烈的鬥爭與辯論。

大家將矛頭紛紛指向王安石,王安石兩次被罷相,於1076年,王安石離開朝廷,王安石變法最終失敗。

第二種說法:基於第一種說法的,王安石之前提拔了一大批的擁護者,王安石離開後,這些新法擁護者有了自己的想法,以蔡京等人為首的新法擁護者,繼續打著王安石變法的噱頭,推行著這些新法,這些新法到了這群人手中就成為了斂財擾民的工具,被官僚地主所利用,百姓生活的名不聊生,最後隨著宋神宗的去世,變法才得以結束。

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自推行以來就飽受猜忌,出現了一波擁護派和守舊派,一方擁護一方反對,雙方打的不可開交,保守派從各方面攻擊變法,企圖罷免新法,而著名的司馬光就被歸列為守舊派一黨,司馬光反對王安石變法,這不禁讓人們好奇,司馬光為何會反對王安石變法?

司馬光曾在宋仁宗時期就提出了免役法,照理說其思維模式和想法與王安石是接近的,其次司馬光曾支援范仲淹改革,不算是因循守舊之人,到了真正變革的時候為什麼會反對呢,其原因各有說法,其眾說紛紜。

說法一:司馬光認為這場變法推行的新法弊大於利,弊處要比好處多,這就覺得沒有變法的必要了。

說法二:司馬遷生活於封建社會,從小熟讀四書五經,深受儒學的毒害很深。生活在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要想接受新思想,新思維顯然是不太可能的,司馬光就是屬於守舊派的一員,故而反對變法,屬於理念差距。

說法三:司馬光為了自身利益,王安石變法受到最大程度傷害的要數官僚地主了。北宋中期,官僚集團臃腫而龐大,在這個體系中,官員人數眾多,享受國家很好的俸祿優待,有錢拿還不用辦事,文武百官的生活可謂是相當幸福的。王安石新法推行,首先針對的就是官僚地主,且很大程度的抑制了官僚的特權及損害了其經濟利益。

司馬光當時正在寫《資治通鑑》,他花費了近30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本著作,寫完他已經是個66歲的老頭子了,司馬光一心就想編修史書,對政治沒有野心,他反對變法是因為出於私心。當時當官俸祿高,事情少,自己要想無後顧之憂的寫書,又有錢養家,那麼當官是最好的選擇了,每月有錢拿,又能幹自己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三種說法誰真誰假,真真假假現在也沒有任何意義了 。

王安石變法的性質

王安石變法於1069年開始改革,是一場由王安石和宋神宗為首的社會改革運動,以內憂外患的宋王朝為主要變法物件,王安石變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解決北宋建國後各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最終達到富國強兵的終極目標,同時抑制土地兼併,大力發展生產力,從而改變整個北宋“積弱積貧”的社會格局。

王安石變法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援與贊同,於是開始大力變法,但是最終變法以失敗告終。整觀王安石變法的性質就能看出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那麼王安石變法的性質是什麼呢?

王安石變法旨在解決封建王朝與地主之間的階級矛盾,從而解決整個國家級政府的財政問題。王安石變法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法,理財方面推行了青苗法,均輸法,免役法等,軍事方面推行了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等。從最終效果來看,王安石變法最終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國家確實富了,兵力確實強了。但是王安石變法最大的觸犯了各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保守派與利益派的強烈反對,內因外患最終導致王安石變法失敗,宋神宗去世後,王安石變法被全部廢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可以看出王安石變法的性質決定的,這次變法很大程度的損害了大地主的利益,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王安石只解決了一面,解決了政府與地主的利益分配,沒有根本解決階級矛盾。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

王安石變法的最終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社會格局,最終達到“富國”、“強兵”的目標。其實從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就能看出王安石變法的背景了。

北宋建立初期,統治階級通過一些列舉措來緩和階級矛盾,起初收到了良好的效益,政局穩定,經濟繁榮,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矛盾加劇,集權統治其消極的一面的開始顯露,並且動搖著北宋王朝的統治,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北宋中期,土地兼併現象越來越嚴重。建國初期,統治者採用的是不抑兼併的策略,地主公然兼併土地,還不用繳納任何稅賦,這種政策最終導致土地越來越集中,國家財政收入越來越少,國庫虧空。造成的一種社會現象就是農民沒地種田,田都握在地主手裡,然後農民為了種地成為了傭戶,受著地主殘酷的剝削和壓榨。百姓活不下去就舉兵起義,放下農具拿起武器,開始了反抗鬥爭之路,而且農民起義愈演愈烈,撼動了統治階級。

北宋時期,官僚機構環環相扣,人員眾多,當官者只拿俸祿,不幹事,而且官員待遇優厚。不僅如此,北宋雖有大規模的軍隊,但是沒有系統的訓練,戰鬥力極其低下。但是國家必須要養著這群人,維持龐大的官僚機構和湊齊軍餉,國庫虧空,提前消費現象很是嚴重,導致情況就是國家窮,百姓窮,官僚富,窮一些人富一些人。北宋存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

王安石變法就是基於這些因素,從而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旨在革新利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x10d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