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清朝的上書房是什麼地方?上書房之謎大揭祕

清朝的上書房是什麼地方?上書房之謎大揭祕

上書房(又稱尚書房,道光以後統稱上書房),用通俗的話說,就是清代的皇家“子弟學校”。上書房,始建於雍正年間,坐落在今故宮內乾清門的左側,共有“五楹,面向北”,其中,屋有三層,分別為“前垂天貺”、“中天景運”、“後天不老”,故有“三天”之稱(另外乾隆帝在圓明園書房內也親筆題了“先天不違”、“中天立極”、“後天不老”三塊匾額)。上書房為什麼設在這裡呢?原來,是為了“近在禁御,以便上稽察也。”雍正帝還親筆題寫了“立身以至誠為本,讀書以名理為先”的楹聯懸掛其內;乾隆帝對上書房也十分重視,他給上書房題的楹聯是:“念終始典於學,於緝熙單厥心。”

清朝的上書房是什麼地方?上書房之謎大揭祕

清朝規定,皇子六歲(虛歲)開始讀書,並特派漢、滿大學士任總師傅,讀書的地點,就在上書房。那麼,皇子、皇孫在上書房都學些什麼呢?課程包括:滿、蒙、漢(有時也學些藏文與維吾爾文)等語言文字;儒學,主要是“四書”與“五經”以及國史、聖訓、策問、詩詞歌賦、書畫與“禁習時藝”等。每個皇子都配有漢師傅,人數多少不定,總管教學事務的稱“總師傅”。同時,由於清朝是“馬上得天下”,故對皇子、皇孫的騎射武功的訓練也十分重視。因此除漢師傅外,還從滿、蒙大員中選出了師傅,名為“諳達”(滿語,漢譯為“賓友”、“夥伴”等;同時也是某種差使、教習的稱號)。

“諳達”又分為“外諳達”與“內諳達”:教弓箭、騎射的稱“外諳達”,每位皇子配有五名,為其管理鞍馬、弓箭,並“教演鳥槍”等事;教滿、蒙語文的為“內諳達”,一般有三人。他們輪流值班。再有,每個皇子還配有幾名“哈哈珠塞”(亦稱“哈哈珠子”,滿語,漢譯為“男孩子們”),他們平日主要是服侍皇子與師傅茶食等事,類似書童,從八旗大員子弟中挑選,亦輪流值班,每天二人。瞭解了關於上書房的這些基本內容,再看這個歷史劇,就容易多了。

在上書房,皇子讀書相當辛苦,據記載,他們每天早晨寅時(3—5時),就要到上書房學習,雖嚴寒酷暑不輟,先學習滿文、蒙古文等,然後學習漢文。師傅往往在卯時(5—7時)教課,一般要到午時(11—13時)方散,有時要到申時(15—17時),下午往往還有騎射等課程。元旦免上學一天,除夕及前一日到己時(9—11時)結束,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各放假一日。皇帝還經常光臨上書房,進行檢查、督促,其嚴苛程度可想而知。

由此可知,清朝對皇子的教育之嚴格,與前代“皇子出閣講學片刻即歸,徒以為飾觀者,真不啻霄壤分也。”清人趙翼在《簷曝雜記》中曾有生動的描述:“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餘內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時都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內府蘇拉(滿語,漢譯為“閒散人員”在內府供役者)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依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

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既入書房。作詩文,每日皆有程課,未刻畢,則有滿洲師傅教國書、習國語及騎射等等,薄暮始休。然者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嫻熟?宜乎皇子孫不惟詩文書畫無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瞭然於胸中。”

皇帝、皇子對上書房的師傅非常尊重。例如,雍正帝命皇子們對總師傅張廷玉、鄂爾泰要行拜見禮、作揖,張、鄂二人“立受之”。乾隆帝對上書房的師傅們也十分尊重。例如福建漳浦人蔡新入翰林院後,“入直上書房”,任總師傅三十餘年,“諸皇子皆敬憚之”。他退休後乾隆帝對他很照顧,並“每制文,屢以寄新”。嘉慶帝對他也很尊重,在他90歲生日時特賜匾額,親筆題書“綠野恆春”四字。

由於清朝統治者重視皇子讀書、習武,並注重從中借鑑、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故清朝多數皇帝、皇子精通經史、策論、詩詞歌賦與書畫等,並善於騎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zxzp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