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文史百科 >

為什麼日本在侵華的時候把中國叫做支那?

為什麼日本在侵華的時候把中國叫做支那?

相信很多讀者聽到稱呼中國為支那會感覺到刺耳,魯速君也不能免俗,這是因為我們經常在書上和電視裡看到或者聽到日本人會以蔑視的語氣用支那來稱呼中國,那麼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日本人會稱呼中國為支那,而我們聽起來又那麼刺耳呢?支那到底是不是一個貶義詞呢。我們今天就來研究下。

為什麼日本在侵華的時候把中國叫做支那?

其實支那這個稱呼也分為兩個階段,中性含義和貶義含義。

支那是古代很多國家對於中國的稱呼

支那,亦作至那、脂那、摩訶至那國等,可能起源自梵文(cīna),,原為古代佛教經典對中國的稱呼,古代佛教徒稱印度為“中國”,稱中國為“支那”。隨著佛教流行,這個名稱被傳播到中亞與東南亞,也影響了西歐。中國曆代佛教徒也常使用這個名稱。這個階段其實是發源階段,一如中國在英語裡是“China”一樣,只是個代稱,China的本意是瓷器,由於從中國這個地方出來的瓷器最出名,所以用“China”代指中國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中國的英文名字,但是這個是沒有貶義的。

而支那這個詞彙是在9世紀通過佛教傳入到日本,日本江戶時代之後,支那這個稱呼成了日本民間普遍的非正式稱呼,其實這個也跟中國特有的朝代更替,國號更換有關係,我們都知道像日本自始至終都是那個天皇幾乎沒有改姓,而日本的國號也是從大約中國唐朝的時候從倭國改成了日本國,沿用至今。歐洲也普遍如此,但是中國不一樣,從商到周到秦,在到漢,每當朝代更替的時候,中國的國號就要更改。所以中國這片領土沒有固定的稱呼,所以引用佛教對中國稱呼是一種簡便的方法。

支那曾經是清朝末期知識分子的自稱

其實本來,支那這個稱呼也是中性的,並沒有任何的的歧視的含義,而到了清朝末期,由於變法和預備立憲的失敗,讓很多維新派人士投向了革命的懷抱。而革命的口號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由於清是滿洲的國號,所以這些革命人士和知識分子都紛紛拋棄清這個國號,該稱自己為支那人,比如國父孫中山先生1914年給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伯爵的密函中即自稱支那、對支政策、支那革命黨­、支那國民、支那人等,共計34次。

而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1902年在日本東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等等,還有梁啟超,宋教仁等都曾自稱為支那人,主要這個時候的支那還是中性詞,而且為了發對清朝的統治。

支那在日本全面侵華以後變成了貶義詞

這個時候的知識分子和革命黨人因為清朝還存在的緣故所以自稱支那人,但是隨著清朝退位,中華民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終於有了歸屬,從此以後大家都是中國人了。所以這個時候大家就會重新審視支那這個名詞了,而日本侵華的陰謀正在一步步實施,因此,在1919年五四運動之際,一些中國愛國志士上書政府,要求日本不得使用“支那”或“支那共和國”的說法。這個時候的北洋政府與日本交涉,但是並沒有什麼結果,這個時候的日本正處於蒸蒸日上時期,所以並沒有理會北洋政府,雖然在一些公文往來中文部分使用了中華民國,但是在日文裡依然用支那來稱呼。

1937年日軍侵華地圖

隨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日本開始用北支稱呼中國華北,中支稱呼中國華中,南支稱呼中國華南。這個時候中國在聽日本稱呼中國為“支那”,那就變了味道了。且因屬敵對兩國,對於“支那”大多是負面批評,“支那”逐漸被附加了愚昧、劣等之類的負面意象。

此後,“支那”在中國地區被視為是一種種族歧視語,是對中國人的貶抑。而中國也一直在抗日戰爭的同時,爭取日本取消該稱呼。

抗戰勝利後,日本官方逐漸取消支那稱呼

二戰結束以後,日本政府接受中華民國政府之要求,釋出《關於迴避使用支那稱呼之事宜》,已經不在公家單位與各類機關團體使用此一名詞,教科書的戰時作品中的“支那”均一律改為“中國”。現代日本民間也都不使用這個詞語,但是並不代表沒有日本人仍然使用,一些日本的右翼分子,如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則繼續使用該詞。有時日本右翼政治人物也用英文“China”的日語發音“チャイナ”,作為折中說法。只要這個稱呼還在,說明日本右翼對於中國的覬覦並沒有消失,反而在右翼勢力中會再次壯大。

標籤: 支那 侵華 日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wenshi/deg24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