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文史百科 >

古代曾實行天下無稅 古代清朝曾短暫實行天下無稅

古代曾實行天下無稅 古代清朝曾短暫實行天下無稅

《大漢情緣之雲中歌》這部劇都是俊男靚女演的,挺養眼,但這部劇中一些不符合歷史的橋段也挺扎眼的。在該劇第29集,劉弗陵得了重病,雲歌找孟鈺救治劉弗陵。孟鈺進宮後,劉弗陵聽說他要收診金,說只要能治好他的病,就“免天下賦稅三年”作為報酬。哎呀呀,這陸毅演的劉弗陵口氣好大哦!哪個皇帝敢這樣免稅呢?

古代曾實行天下無稅 古代清朝曾短暫實行天下無稅

“稅”,在古代中國比較複雜,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叫法和徵民手段,“役”“賦”“貢”“助”“徹”“租”“庸”“調”“捐”“算緡”“厘金”等,名稱、叫法多多。但無論哪種叫法,減稅,是古今納稅人共同的願望,也是古今通行惠民政策和做法。

人頭稅和土地稅,是古代政府最大的種稅,也是最主要的減免稅種。在災歉之年、皇帝行幸之時、重農勸農、鼓勵移民之際,朝廷都會在特定範圍、給特定物件減免稅收。減稅這類“薄稅斂”的做法,是古代統治者一貫主張的“仁政”的重要內容之一。那麼,古代政府是如何從政策上“薄稅斂”的?會像陸毅演的劉弗陵那樣嗎?我們來看看。

一般來說,在建國初期,新王朝都會實行減稅政策,以利民生、恢復生產力。如在隋朝,隋文帝楊堅便提倡輕徭薄賦,“輕稅入官”,積極減輕民間稅務負擔。宋朝立國後,宋太祖趙匡胤也曾下令,對百姓種桑、棗樹,開闢荒田等,停徵租稅。

在漢代,減免稅收也是朝廷經常性使用的惠民、救荒手段。歷史上真正的劉弗陵(漢昭帝)主政的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是個災年,《漢書·昭帝紀》記載,當年秋八月,朝廷下詔:“往年災害多,今年蠶麥傷,所賑貸種、食,勿收責,勿令民出抑田租。”可見,劉弗陵免也只是免“今年”的。

另外,《漢書·文帝紀》記載,前公元177年,漢文帝劉恆從甘泉“幸太原”。劉恆在太原停留遊玩了10多天。高興之餘,“復晉陽、中都民三歲租”。意思是,免了晉陽、中都兩地老百姓3年稅賦。劉恆是劉弗陵的太爺爺,這太爺爺免稅也只是給兩地減個3年,也沒《雲中歌》裡那個劉弗陵的口氣大,敢免天下3年的稅。

再來看看漢高祖劉邦。

劉邦平定天下後,予以了“秋後算賬”,即:免除沛縣世世代代的賦稅和徭役,但沛縣所屬的豐邑卻因以前的背叛而被剝奪了這種特權。

12年後,劉邦重返沛縣,與父老鄉親縱情暢飲,留下了著名的《大風歌》。十多天後,劉邦欲動身回京,沛縣的百姓苦苦挽留,又住了三日。臨走時,沛縣全城出動相送,一起跪倒,求劉邦也免除豐邑的賦稅和徭役。劉邦說:“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吾特為其以雍齒故反我為魏。”意思是,豐邑是我生長的地方,我怎麼能忘呢,只是因為當初他們跟著雍齒反叛我,才落得這樣下場。在父老鄉親們的再三懇求下,劉邦才答應免除豐邑的賦稅和徭役。

平天下,那是多大的事兒啊!但劉邦免稅也只是免了老家沛縣的賦稅和徭役,還不算豐邑的。劉弗陵想免天下的稅,還免3年,還真是隻有電視劇敢這麼免!

那麼,歷史中有“天下無稅”嗎?還真有,但發生在清朝,且稅目單一,免的年份也是間隔開的。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朝廷將各省錢糧(舊時徵收田賦時,既徵糧食,又徵銀錢,總稱錢糧)全行蠲(juān)免,這樣的“天下無稅”,在乾隆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都曾先後實行過;乾隆三十年、四十五年、六十年這三年,各免全國漕糧(通過河運和海運由東南地區漕運至京師的稅糧)一次,這在中國稅收史上是少見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wenshi/g77w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