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文史百科 >

長城只為了抵禦外族的入侵?內陸的齊國長城

長城只為了抵禦外族的入侵?內陸的齊國長城

齊國長城 春秋時期,諸候紛爭,在各諸候國中,首先稱霸的是齊桓公。齊在春秋前期,已是東方的大國。史載,其疆土已“東至大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今臨朐),北至於無棣。戰國期間,齊國地盤進一步擴大,為防外侵,齊國修築了蜿蜒千里的齊長城。其中,在諸城境內的一段,西南自馬耳山入境,沿馬耳山、石人山、七泉山、茁山、拔地盤、黑溜頂、摘星樓、馬山、磊石山至臺家溝南嶺入膠南縣境,經郝戈莊、皇華、桃林、瓦店、桃園6個鄉鎮,境內全長60餘里。

長城只為了抵禦外族的入侵?內陸的齊國長城

齊威王六年(前351),齊國為防楚國入侵,於國境南部邊陲群山之巔築城牆以為防,後世人稱“齊國長城”。《齊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清乾隆《諸城縣誌》載:“城因山而起,起平陰之防門,緣太山北麓而東,蜿蜒千里,至日照藤家莊後入縣境,又東二里,則分流山也。歷馬耳山、壽芝山、茁山、拔地盤、黑溜頂,為南北大路,西計六十餘里;由此而東更歷摘星樓、馬耳、雷石山、臺家溝至亭子瀾,後計七十餘里入膠州界,共一百三十七裡,其入海則盡於膠之大珠山。”

齊長城故址諸城境內段,建國後經多次調查和採取積極措施予以保護,現基本儲存完好,郝戈莊鎮還對石人山一段進行了復修。現馬耳山東麓一段,城牆殘高1至4米,殘寬9至15米;皇華鎮龍灣頭一段,殘高5米多,寬15米;桃園鄉臺家溝南嶺一段,殘高3至5米,寬12至15米。齊長城築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的用石塊砌建,有的用土築夯打,氣勢雄偉,異常堅固。

齊國長城古蹟,對於研究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疆域邊界等問題,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為進一步保護這一古蹟,1979年諸城縣政府將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物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wenshi/pxe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