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揭祕孔子與老闆小蜜的一段婚外豔遇

揭祕孔子與老闆小蜜的一段婚外豔遇

孔子極為不忿,恨恨地說:“吾未見如德如色者也。”而且還加上一句:“惟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為什麼有如此感慨,大概是醋意大發之故吧——

揭祕孔子與老闆小蜜的一段婚外豔遇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這句話翻譯出來其實很是簡單:孔子會見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發誓說:“我如果做了不正當的事,天厭棄我吧!天厭棄我吧!”

這段話雖載於《論語》,但兩千多年來,孔氏門下居然對此忌諱得很,明清以來的八股文取題幾乎遍及了四書五經,惟徒“子見南子”沒有,足見那些大儒們對此也難得把握,乾脆裝聾作啞。然而後人卻對這段孔氏家族諱莫如深語焉不詳的話卻興趣極大,林語堂先生就根據有關孔子見衛靈公夫人南子的歷史記載,編寫成了獨幕話劇《子見南子》(最初發表於1928年11月《奔流》月刊第1卷第6號上),次年由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排演此劇,而且還引發了一場轟動全國的《子見南子》風波。孔氏家族為此還興師動眾,是時權要孔祥熙出面力主嚴辦,連累若干名人。魯迅先生為聲援林語堂,寫下了《關於‘子見南子’》(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九年八月十九日《語絲》週刊第五卷第二十四期)。

不知道學貫中西處於新舊文化之交的林語堂先生出於何種目的與心態關注“子見南子”的,然,於我,則完全是出於小人物的窺視心理,尤其是出於樂見孔子這樣的聖人出洋相時的窘態的陰暗心態,一部論語看完,在我腦子裡最深竟然就是這麼一段。依我看,論語最具玩味,又最有趣就數這23個字,它不是一句話,簡直就是一個故事,而且情節細節俱備。

這個故事牽涉到的兩個人物南子和孔子,在春秋時的名氣可以用如雷貫耳來形容。

美貌本就是女人最有效的廣告,所謂美貌無言,蜂蝶成堆;美貌再加上聰明,想不紅都難;聰明的漂亮女人如果還時不時的有緋聞傳出,不用狗仔隊的辛苦捕捉、鴛鴦蝴蝶媒體的炒作,就是生於資訊極不發達的春秋,也絕對是街頭巷尾人們最熱門的談資。

被譽為春秋三大美人之一的南子,其魅力自然無人能擋;同時,南子的淫蕩而與她的美貌是成正比的,嫁衛靈公前就與人不乾不淨,嫁後,又不斷紅杏出牆;雖不敢肯定她的智慧能與名聲美貌相當,但試想以弱女子而能夠左右國家局勢,多次挫敗靈公兒子奪權,這決不是一個有臉有胸而沒有腦子的人物。該具備的條件都具備了,南子豔名動天下,那些主宰著這個世界話語權的男人雖然一個個板著臉孔背地裡指指點點,但在骨子裡可能把南子意淫了不知多少遍了。

生於同時代的孔子,雖說其聖人稱號是後人所封,然對羽毛的愛惜、對生活細節的講究卻是任何人都不會有懷疑的。

他老人家雖然出身於破落家庭,但飲食與穿著卻比任何貴族還貴族,倒是不說他生活是如何的奢華,(估計要達到這個條件,他也難以辦到)關鍵是他要求一切必須有規可依、有規必依。

肉切得不好,不吃;食物放得久了不吃,食物難看不吃;散裝的酒不喝,快餐不吃;沒放醬油不吃,不合胃口不吃;真可謂“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不僅如此,而且在飯前還要“中蔬食菜羹,瓜祭,必齊如”,就如基督教徒的禱告般,餐餐如此,否則則是對先祖的不敬。別人辦喪事,他比孝子還悲切,連飯也吃不下幾口。如果他老人家能感受時下喪事的大吹大擂、大吃大喝,還真能有種不能與時俱進之愧。當然吃飯時講話是絕對的禁忌的,現代的廉政建設只須號召向孔子學習“食不語”,那些在邊吃邊談可以搞定的事情豈不絕跡?這樣一來豈不少了許多的飯局?其效果可能比什麼先進性教育都好得多。

飲食如此精細,衣著也絕不含糊。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齊,必有明衣,布。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齊,必變食,居必遷坐。

從這些話可以看出,孔子絕對是一個懂得穿著的人,絕非後世落魄文人之窮酸相,連件像樣的長衫都拿不出。什麼時候正裝,什麼時候休閒,什麼時候禮服,什麼時候工作服,清清楚楚,盡展紳士風度。

不僅如此,孔子的貴族氣質紳士風範體現在每一個細節。

如何坐,如何站,如何上車,如何乘車,甚至如何睡,睡的姿勢,睡時說不說夢話都有說法;如果不是顧及斯文,估計如何如廁都會有講究的。無論是在朝在鄉在家,還是外交祭祀朝議喪事飯局,孔子絕對是落落大方、應付得體、不瘟不火。後世子弟大言不慚孔孟之道,但一個個得意時“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其自滿意得的醜態溢於言表;失意時“大道如青天,我獨出不得”,作痛苦萬分狀,彷彿全世界都負他;哪有半點祖師爺的“坦蕩蕩”君子風範?而且一個個好像身懷絕世經倫,只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者多,真正如孔子般腳踏實地,有條不紊且卓有成效者少。

坐立行走,衣食住行,孔子無不追求與“禮”相符。所以他身體力行“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氣度,堪稱後輩楷模。

由此看來,孔子與南子是完全兩個世界的人,按理,他們是不可能走到一塊的。

對於南子的名聲,孔子不可能不知道,但以正人君子自居的孔子為何還要去見她呢?以我看或是為權力慾望衝昏了頭腦,或是久慕南子之名(食色,性也,名聲不好的女人往往是秀色可餐的;男人之於此等女人,口誅筆伐,卻如蠅逐臭,更何況南子可謂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孔子是聖人,可也是男人,如果他真能脫俗,也不可能“日三省吾身”了,真沒了慾望還“省”什麼)或是二者皆有。

孔子的君子風範為後之楷模,但其強烈的進取慾望(說白了也就是求名求權之心)也足以睥睨後人。

“學而時習之”依我看就是一個理想宣言:學問被人們熟悉實施。為了實施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可謂奔走了一輩子,其間的辛酸非有此遭遇者不能體會,“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最終,連孔子自己都以喪家之犬自嘲,就可見一斑。這裡我們還是先看《史記·孔子世家》的一段記載:

於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於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絃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貢色作。孔子曰:“賜,爾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曰:“然。非與?”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子路而問曰:“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齊?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孔子曰:“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能脩其道,綱而紀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為容。今爾不脩爾道而求為容。賜,而志不遠矣!”

顏回入見。孔子曰:“回,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於此?”顏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脩也,是吾醜也。夫道既已大脩而不用,是有國者之醜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顏氏之子!使爾多財,吾為爾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24eln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