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漢代因避諱呂雉之名 將書中雉字用“野雞”代替

漢代因避諱呂雉之名 將書中雉字用“野雞”代替

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現象,大約起於周,成於秦,盛於唐宋,至清代更趨完密。陰曆一月古時本來叫“政月”,這是因為古代的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個月裡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並決定一年的政事。到了秦朝,由於秦始皇一月出生,取名“嬴政”,以後就把“政月”改為“正月”。“正月”的“正”不再讀“政”,而讀作“徵”了。

漢代因避諱呂雉之名 將書中雉字用“野雞”代替

秦始皇的父親名子楚,於是把楚地改名為“荊”。漢高祖劉邦的妻子呂后,名雉,當時文書上凡遇雉字,均用“野雞”二字代替。

漢文帝名叫劉恆,於是把恆娥改名為“嫦娥”,把恆山改名為“常山”。漢光武帝名叫劉秀,因而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稱改為“茂才”。漢明帝名叫劉莊,當時竟把《莊子》一書改稱為《嚴子》。

唐太宗李世民,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為“戶部”。宋仁宗名趙禎,為避諱,蒸包子蒸饅頭的“蒸”字就得統統改為“炊”字。更有甚者,宋高宗名叫趙構,為避“構”字而牽及夠、媾、購……避諱的字達50多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gl30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