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所謂“秦軍箭陣”秦軍橫掃六國的利器是這兩樣

所謂“秦軍箭陣”秦軍橫掃六國的利器是這兩樣

自打電影《英雄》以藝術形式呈現了秦軍齊射的景觀後,各大門戶網站歷史頻道以及各大歷史論壇的貼吧裡,就接二連三地翻滾著一個從未見諸史書的現代新名詞:秦軍箭陣。

所謂“秦軍箭陣”秦軍橫掃六國的利器是這兩樣

秦軍有弩有箭,這個不假。但所謂的秦軍箭陣就無從談起了。《春秋》裡沒有記載,《戰國策》裡沒有記載,《左傳》裡沒有記載,《史記》裡沒有記載,《資治通鑑》裡也沒有記載,甚至就連《東周列國志》這樣的歷史小說裡也沒有記載。往深裡說,把中國所有的史書翻一遍,你也找不到“箭陣”這個詞。不說歷史記載,就拿常識來說,你說秦軍齊射,這是有的,可是箭陣哪裡來?陣這玩意兒,得有圖,有變化,比如一字長蛇陣、八卦陣,等等。如果箭陣成立,那麼圖呢,又是怎麼變化的?

所以,綜上,秦軍是有箭無陣。你說秦軍弩箭,這個的確有,你說秦軍箭陣,親,這個真得沒有!

秦軍的武力的確強大,除去戰鬥精神以及獎懲制度的激勵外,秦軍的武器也十分先進,之所以能橫掃六國,靠的是下面這兩樣神器:

神器一:青銅長劍。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尚處於青銅器時代。所以,那時列國軍隊裝備的都是青銅短劍,普遍寬而短。比如春秋末期最負盛名的越王勾踐劍,全長不過55.6釐米。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是短劍呢,就不能鑄長一點嗎?其實是可以的,想鑄多長都可以,但問題是,青銅的硬度不夠,做的太長了,非常容易折斷。所以,你看同時期羅馬軍隊用的刀劍,也是短的青銅劍。

但秦國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鑄劍的關鍵是在冶煉時向銅里加入多少錫。錫少了,劍太軟;錫多了,劍硬,但容易折斷。秦劍做的化學定量分析顯示:它的銅錫配比讓青銅劍的硬度和韌性結合得恰到好處。在戰國七雄裡,只有秦國做到了這一點。所以,當手持長劍的秦軍與手持短劍的六國軍隊對抗時,因為劍身長了不止一點點,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還記得荊軻刺秦嘛,史書上有一個細節:刺客荊軻手持匕首,繞柱奔逃的秦王嬴政企圖拔劍還擊,三次拔劍而劍竟然不出。為什麼拔不出,因為嬴政背的可是一米多長的青銅劍。在刺客緊逼奔跑中,要拔出將近一米的長劍,確實不容易。

神器二:秦弩。首先,大家要知道,戰國時已經有弩了。但不是隻有秦國才有弩,其他六國軍隊同樣也裝備有弩。但秦弩要比山東六國的弩好,原因有兩個:其一,經過改良,秦弩用一隻手的力量就可以上弦,射程能達到300米,有效殺傷距離在150米之內,要比六國的弩操作簡單且射距長;其二,秦軍的箭頭是三稜形的,這樣設計的好處一是能夠最大程度地抵消空氣阻力,增長射距,二是切割力強,箭頭能輕易穿透敵軍鎧甲,直達人體,三是形成了放血槽,一旦射中敵人,則血流不止,很快就能使敵人喪失戰鬥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mmwr8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