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清朝年號雖用盡了好詞 但也沒能保證江山永固

清朝年號雖用盡了好詞 但也沒能保證江山永固

皇權是至高無少的,好詞必須全給他們用上。

清朝年號雖用盡了好詞 但也沒能保證江山永固

努爾哈赤(1616-1626)的年號為“天命”,意思是他的上位是“天命所歸”,自己是在“替天行道”。《書·盤庚上》:“先王有服,恪謹天命。”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六:“且人之生也,貧富貴賤,夭壽賢愚,稟性賦分,各自有定,謂之天命,不可改也。”另外,《左傳·宣公三年》:“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劉琨《勸進表》:“臣聞昏明迭用,否泰相濟。天命未改,歷數有歸”韓愈《請遷玄宗廟議》:“太祖景皇帝始為唐公,肇基天命。”

皇太極在稱帝之前,年號為“天聰”(1627-1635)。白居易在《賀雨》詩中稱:“稽首再三拜,一言獻天聰。”可見天聰是表示皇帝耳聰目明,虛心納諫。

皇太極稱帝之後,改年號為“崇德”(1636-1643),意思是“崇上德化”,封拜賞賜有德有功的人。《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楊炯《唐恆州刺史王公神道碑》:“考於周典,崇德報功;稽於《春秋》,策勳舍爵。”唐甄《潛書·善任》:“古者列爵惟五,所以崇德報功。”可見會加封有功之人,從而得到大臣們的全力輔佐。

福臨在瀋陽和北京兩登帝位,年號“順治”(1644-1661),順從而大治,指社會秩序井然而安定。《禮記·聘義》:“用之於戰勝則無敵,用之於禮義則順治。外無敵,內順治,此之謂盛德。”賈誼《新書·數寧》:“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正符合當時一統天下、普天求治的需要。

玄燁年號“康熙”(1662-1722),康為安寧,熙為興盛,乃“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之意。楊柔勝《玉環記·延賞慶壽》稱:“民熙物阜歲時豐,三邊烽火息,四海受恩隆。”與康熙時完成全國統一、國富民強的願望相吻合。

胤禛年號“雍正”(1723-1735),雍正二字在古代是宮中掌筵席的長官。《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視牲告充,雍正作豕。”可見雍正,乃官名也。雍正上臺之前為雍親王,故得此年號。

弘曆年號“乾隆”(1736-1795),乾天坤地,天道昌隆,可見乾隆是希望盛世太平。

顒琰年號“嘉慶”(1796-1820),吉祥喜慶之意。焦贛《易林·萃之夬》:“千懽萬悅,舉事為決,獲受嘉慶,動作有得。”晏殊《訴衷情》詞:“世間榮貴月中人,嘉慶在今辰。”吳承恩《元壽頌》:“蒙公殊遇,垂二十年,謁選來都,又出公之敦喻,值茲嘉慶,良有愜於中也。”嘉慶受乾隆太上皇禪讓而繼,以示吉祥。

旻寧年號“道光”(1821-1850),大道光揚之意。《晉書·汝南王亮等傳論》:“分茅錫瑞,道光恆典。”孟祺《賀平宋表》:“欽惟皇帝陛下,道光五葉。”馮夢龍《新灌園·騎劫代將》:“故此特寬二城,以示恩信,將使莒州、即墨之人,反讎其上,我澤如春,民應如草,道光宇宙,四海延頸。”

奕詝年號“咸豐”(1851-1861),鹹為普遍,豐為富貴,希望天下能夠人壽年豐,安康吉祥。

載淳最初年號為“祺祥”,幸福吉祥之意。曾鞏《與北京韓侍中啟》之一:“屬高秋之在序,惟坐鎮之多餘,必有祺祥,來寧動履。”《宋史·樂志十三》:“群分非一,祺祥紹登。”

後慈禧聯手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慈禧和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改為“同治”(1862-1874)。表明上是說沿續舊有的治理方法,《通典·刑六》:“禹承舜禪,與堯同治,必不釋二聖而遠則凶頑,固可知矣。”暗含的意思是兩宮同治,兩宮與大臣同治之意。

載湉年號“光緒”(1875-1908),光大未竟之功業,既暗含要繼承同治帝早死之遺憾,又表示能重振清朝國威,重現盛世輝煌。

溥儀年號“宣統”(1909-1911),宣為大,統為正統,可見宣統是為平息反清浪潮,以正自己的正統性。

總而言之,這些年號的本意都是極好的。

可惜年號雖好,但若失掉民心,最終也不可能做到千秋萬代,江山永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wyy6m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