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野史祕聞 >

清宮“官二代” 慈禧如何罩著孃家人

清宮“官二代” 慈禧如何罩著孃家人

經咸豐賜婚,慈禧的胞妹成了醇親王福晉,且為醇親王奕生子載,即後來的光緒。究咸豐之賜婚是其對慈禧生子的恩賞,還是應慈禧所求,不得而知。但日後慈禧的三位孃家侄女均嫁入愛新覺羅氏,則無疑是慈禧對孃家人的特殊關照。不過,慈禧並沒肆意提攜葉赫那拉氏族人,因此朝中沒有外戚集團,自然也就沒有漢、唐兩朝宗室與外戚你死我活的血腥鬥爭。

清宮“官二代” 慈禧如何罩著孃家人

論權勢,在中華之歷史長河中只有呂雉和武則天這兩位女效能與慈禧比肩。但慈禧與呂雉、武則天卻又有一明顯不同,那就是呂雉掌權時扶植出一個呂氏外戚集團,武則天掌權時扶植出一個武氏外戚集團,而慈禧始終沒讓孃家人當大官、掌實權,因此在慈禧生前沒有愛新覺羅宗室與葉赫那拉氏外戚集團之間的你死我活的權勢鬥爭,在慈禧亡故後也沒宗室、大臣集團對外戚集團的清算。其中之原因是大清祖制嚴禁外戚干政,還是慈禧認定聯姻比封官賜爵更穩妥?究竟是何緣由?當是清史專家們研究的課題,如今只道幾段“花絮”,講幾個故事。

呂雉、武則天忒“疼”孃家人

呂雉,字娥,漢高祖明媒正娶的髮妻。自漢高祖劉邦病故後執掌中樞15年,劉漢的江山盡在其掌控之中,誰個榮誰個辱憑她好惡而定。呂氏剛一掌權便追封其亡父為呂宣王,隨後又追封其大亡兄呂澤為悼武王,追封其二亡兄呂釋為趙昭王。接下來又封侄呂臺為呂王、呂產為樑王、呂祿為趙王。這還不算,又有其侄孫呂通封燕王、其妹封臨光侯,連孃家外甥呂平都封了扶柳侯……前後共計有十餘位孃家人位列王侯,形成了人數眾多陣容強大的呂氏外戚集團。

呂氏病危時,又任命兩位已然封王的侄子呂祿為上將軍、呂產為相國,並要他們統率北、南大營牢牢握住軍權。臨終前將兩位王爵在身、大權在握的嫡侄喚至榻旁叮囑:“高帝平定天下之後,與大臣訂有非劉氏宗族稱王者,天下共誅之的盟約。現在呂氏稱王,劉氏和大臣憤憤不平,我死之後,皇帝年輕,大臣們可能兵變,你們要牢牢控制軍隊,守衛皇宮,千萬莫為我送葬,否則將大禍臨頭。”

從呂氏的臨終遺言看,呂氏不可謂不精明,然而她的精明非但沒為呂氏外戚集團免去禍災,反倒刺激了劉氏宗族與大臣集團的鬥志。呂氏一亡,齊王劉襄發難於外,陳平、周勃等大臣響應於內,頃刻間呂氏外戚集團灰飛煙滅,呂氏後人幾乎盡遭誅殺。這結局是呂氏最怕出現的,同時也是呂氏一手釀成的。

武則天,歷史上的大周皇帝,在其沒登基稱帝之前即已大權在握,高宗朝時,她與高宗共掌天下並稱“二聖”。到了中宗朝,唐中宗成了擺設,諸事均由則天太后獨斷。再後來,乾脆改朝換代稱孤道寡當了大周皇帝,她封賞給孃家的王爵雖然少於呂雉,但也同樣扶植出一個武氏外戚集團。她的兩個侄子一個封魏王,一個封樑王,其中的樑王武三思曾出任過宰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在魏王武承嗣、樑王武三思謀求承續大統時,武則天曾一度猶豫,對究竟傳位孃家子侄,還是傳位兒子三心二意徘徊不定。若非肱股大臣狄仁傑放膽直問:“姑侄與母子,哪個更親近?”隨之又進言:“立子,則千秋萬歲後祭祖於太廟;立侄,則未聞天子祭姑於太廟者。”這才打消了武則天傳位孃家子侄的想法,詔告天下:立已被廢為廬陵王的李顯為太子。

武氏外戚集團的下場比漢朝呂氏外戚集團的下場更悲慘,在武則天尚未賓天之前,她一手扶植出來的武氏外戚集團便成了替罪羊,遭到李氏宗族和大臣集團的聯手圍剿,連嫁出去已為人妻的,甚至嫁給李氏宗族為妻的都未能倖免於難,鮮有躲過這一劫難之人。

慈禧執掌大權時才20多歲

慈禧,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閨名杏貞,咸豐二年選秀入宮,最初賜名蘭貴人,後又賜懿嬪。三年後生皇子載淳,即後來的同治,於是母以子貴,先晉封懿妃,再晉封懿貴妃。由於她通文墨、懂行文而又善體聖意,所以成了咸豐的特殊“祕書”,常代咸豐批閱奏章。算起來,這當是慈禧接觸朝政的源頭。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再度侵犯,塘沽、天津先後失守,咸豐留恭親王在京,自己卻“避暑”承德,實則是避亂出逃。不料,一到承德便龍體欠安,且日漸沉重大病不起,不久便一命歸西撒手人寰。在其賓天之前,咸豐將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額駙景壽、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位召至龍榻前,任命這八個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即顧命大臣又稱託孤大臣。然於此之前,咸豐已將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分別賜慈安與慈禧。咸豐所為,無非企盼在他歸天之後,兩宮與八大顧命大臣相互牽制以保朝中平衡。他以為這是他為皇兒載淳施下的安天妙計,會令朝廷和諧江山永固。

殊不知咸豐的“臨終安排”愚蠢至極,“相互牽制以達平衡”的初衷非但沒有達到,反倒促成兩宮與八大臣水火不容。慈禧棋高一著,迅速聯合恭親王等先發制人打蛇七寸,發動了辛酉政變,僅一個回合下來,便將八大顧命大臣全部抓獲,其勢力土崩瓦解潰不成軍。隨後,怡、鄭兩親王奉旨自裁,肅順則被綁縛菜市口斬立決,穆蔭充軍發配,餘者革職永不敘用。由此,兩宮垂簾聽政,但慈安樂於清閒,大權盡歸慈禧,這位女強人終於成了主宰大清朝政、一言九鼎的“孤家寡人”,儘管龍椅上坐有“萬歲”,她只是“千歲”,那年的慈禧方才20多歲。此後,即便歸政皇帝,她不再“垂簾聽政”,卻依然實權在握,沒她首肯政令難行。確切無疑地說,從辛酉政變到臨終選溥儀為帝,47年間的大清興衰盡在她一念之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yeshi/zxzx1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