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戰史風雲 >

白求恩在晉察冀的655天都做了些什麼?

白求恩在晉察冀的655天都做了些什麼?

白求恩是誰?我們也許只知道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毛澤東的文章《紀念白求恩》是這麼寫的,收錄在中學生課本里。

白求恩在晉察冀的655天都做了些什麼?

在年逾六旬的慄龍池看來,人們也許只知道白求恩是一位普通的加拿大醫生,一個共產主義戰士,為中國抗戰事業犧牲。“但人們不一定知道,他有多麼傳奇的一生。”這位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如數家珍:白求恩曾三度中止學業,並從軍服役於海陸空三軍;他已在北美醫學界享有非常高的聲譽和地位,發明了眾多醫療器械和醫治手段;白求恩可稱之為“文青”,文筆極好,曾當過記者,寫過小說,創作詩歌、繪畫……

在白求恩傳記《手術刀就是武器》作者泰德·阿蘭和塞德奈·戈登看來,“白求恩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加拿大人……他真正是為那種要去體驗和豐富全部生活的迫切需要所驅策的新文藝復興時期式的人物。”

為什麼選擇延安?

如果說白求恩赴蘇聯參加國際生理學大會的經歷成為他接觸共產主義的契機,遠赴西班牙投身反法西斯鬥爭堅定了他的信念,而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所寫的《紅星照耀中國》一書,卻是白求恩奔向延安的指路燈。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挑起全面侵華戰爭,一個空前的歷史事件發生了。聽到這來自亞洲的鉅變,白求恩在講演中無比憤慨地指出:“章魚狀的壟斷資本主義已四處伸出觸手,日本侵略中國即是一例。”他覺得現在的中國更需要他,他在西班牙取得的經驗拿到中國會有更大的用處,他決定到中國去。

白求恩在之後的一封信中曾談到過自己為什麼不返回西班牙而來中國。他說:“你要明白我為什麼要到中國去,請讀一讀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艾格妮絲·史沫特萊的《紅軍在長征》和貝特蘭的《中國的第一步行動》。”

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率加美援華醫療隊乘“亞洲女皇號”郵輪,自加拿大溫哥華港啟程來華,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當19天后他帶著大批醫療藥品和器械抵達中國時,國民黨方面希望留下醫療隊——他們垂涎於那批戰時寶貴物資。同行的美國醫生帕爾森斯留下了,但白求恩初衷不改。在宋慶齡的斡旋下,他與當時在武漢的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會面了。

白求恩對周恩來說:“我來中國是要到解放區工作的,現在抗戰形勢緊迫,請你儘快安排我上前線去。”周恩來考慮到從延安去晉察冀更安全些,他建議白求恩一行北上延安再前往前線。

可是,這一路並不容易:雖彼時國共統一戰線已經形成,中共方面的人由漢口乘火車去西安是自由的,但當時日寇正自華北向南進犯,鐵路沿線經常遭到日本軍機轟炸掃射。白求恩一行到達鄭州轉乘隴海路火車,改由山西潼關、風陵渡過黃河,經運城、侯馬到臨汾八路軍總部後,再設法去延安。白求恩一行數十輛大車組成的運送醫療隊物資的車隊,從臨汾出發過汾河渡黃河,一路上敵人上有飛機下有追兵,20多頭騾子被炸死傷,數人受傷。為了躲避敵機,他們只能選擇深夜趕路。

白求恩在日記中寫道:我們和緊跟後面的日軍之間沒有一點遮攔,這實在使人毛骨悚然。3月7日,他們終於渡過黃河。3月22日,白求恩在西安見到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接著他們改乘卡車前往延安。

相見恨晚 與毛澤東徹夜長談

一直到3月底,這段顛沛的行程方告一段落。白求恩抵達延安,剛安頓下來便表示要見毛澤東主席——這位埃德加·斯諾筆下偉大而又略帶神祕的人物。

第二天晚上10點多鐘,白求恩一行踏著月色,來到鳳凰山毛主席的住所。剛一落座,白求恩便鄭重地將自己的黨證交給毛澤東,並介紹了西班牙的內戰情況。毛澤東向客人談了對世界局勢的看法,介紹了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的壯舉,並詳細說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戰理念和策略,這讓白求恩精神十分振奮。根據當時給白求恩當翻譯的黎雪回憶,毛主席與白求恩會見的時間一直持續到午夜之後。

“白求恩是一位極富個性的人,能讓他打心眼裡佩服某個人,真的很不容易。”研究白求恩二十餘載的慄龍池說。白求恩說,如果組織醫療隊,自己來治療的話,可以保證75%以上的生存率。毛澤東聽後,欣然同意白求恩組織戰地醫療隊到前線去工作。

白求恩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我在那間沒有陳設的房間裡和毛澤東同志對面坐著,傾聽著他的從容不迫的言談的時候,我回想到長征,想到毛澤東和朱德在那偉大的行軍中怎樣領著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裡的長途跋涉,從南方到了西北叢山裡的黃土地帶。由於他們當年的戰略經驗,使得他們今天能夠以游擊戰來困擾日軍,使侵略者的優越武器失去效力,從而挽救了中國。我現在明白為什麼毛澤東那樣感動著每一個和他見面的人。這是一個巨人!他是我們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655天,他都做了什麼?

在慄龍池的不到20平米的辦公室裡,最醒目的是兩幅大型油畫。一幅是毛澤東和白求恩在燃著油燈的窯洞裡對談;還有一幅是白求恩披著大衣,在暴風雪肆虐的深夜裡,在村子裡一家一戶探訪病人。而後者,正是白求恩在前線的真實寫照。 自1938年1月27日抵達香港到1939年11月12日因傷口感染不治離開人世,白求恩在中國僅停留的一年九個月零17天裡,卻做出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

--他自1938年2月初到武漢開始在一所教會醫院為傷病員做手術,後到韓城、到延安、到賀家川、到晉察冀、到冀中,跋涉數千裡,迎著槍炮聲搭起戰地手術檯,施行手術上千例,檢查傷員無數。僅參加齊會戰鬥一次,就連續三天三夜不休息,69小時做手術115例。

--他親自參與建立了晉察軍區衛生學校,並親自制定教學方針和教學計劃,親自修訂教案並授課;

--他創新培訓模式,組織開展了“特種外科實習周”,使一大批醫生、護士、衛生員很快便能成長為戰時急需的醫務人才;

--他整頓醫療秩序,結合抗戰實際編寫了以《游擊戰中師野戰醫院的組織與技術》為代表的20多種醫學教材;

--他經常寫信、寫文章,甚至寫小說向國際社會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形勢,並大力呼籲為中國抗戰提供經費、物資和人員援助;

“我很累,可是我想我有好久沒有這樣快樂了。我很滿足,我正在做我所要做的事情。而且請瞧瞧,我的財富包括些什麼!我有重要的工作,我把每分鐘的時間都佔據了。”他在日記中寫道。

他離去時只有49歲,卻已像一位老人

“離他去世20多天的時候……”慄龍池的嗓子彷彿被捏住了,三個小時的講述一下子掐斷。他端起杯子,喝了一口,靜靜低頭,試圖控制自己的情緒。他說:“日寇進行大掃蕩的那次,他堅持給一個腿部受重傷叫朱德士的士兵做手術,當時敵人已經打到了村口,大家都焦急地催促趕緊撤離。他卻對年輕的朱德士說,任何人都沒有權利放棄你。就是這次在緊張的手術中,碎骨刺進了白求恩的手指。”

第三天,白求恩不顧傷口已經發炎,又親自為一個頸部患丹毒合併蜂窩組織炎的傷員做了手術,傷口感染了……

1939年11月12日,年僅49歲的白求恩永遠長眠於中國的土地上。11日夜,在彌留之際的他對身邊的同志深情地說,請轉告毛主席,感謝他和中國共產黨對我的教育。我相信,中國人民一定會獲得解放,遺憾的是我不能親眼看到新中國誕生了……

白求恩留下了一封遺書,將他僅有的幾樣貼身物件都一一安排贈與他人,並且懇請加拿大組織能為他的前妻“撥一筆生活的款子。”

他一生中的兩次婚姻,都是和同一個女人——弗朗西絲·坎貝爾·彭尼。第一次的婚姻時,正處於白求恩事業的上升期,他已在美國底特律掛牌行醫,其後1926年當他被聘為底特律醫學藥學講師的同年,他患上了可怕的肺結核,在當時看來,如同今天的癌症一般恐怖。為了不拖累妻子,他們分手了。白求恩獨自在美國紐約州的特魯多療養院治療,並大膽將自己當成小白鼠,進行了當時仍然作為試驗性治療方法的“人工氣胸療法”。氣胸療法不僅治好了白求恩的肺結核病,還促使他在胸外科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併發明瞭一系列新的胸外科治療器械。他康復的兩年後,兩人再度走入婚姻,雖然這段婚姻持續的時間有限,白求恩仍然在遺囑中說:“同時也告訴她,我曾經是很快樂的。”

而對於他來說,更高層次的快樂是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將整個身心投入到救助傷員、建醫院、培訓醫護人員和建學校上。他說,“最近兩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義的日子,感覺遺憾的就是稍顯孤悶一點。同時,這裡的同志,對我的談話還嫌不夠……”

“一年九個月零17天的時間,他比來時已經蒼老了許多。從來中國前不久的照片裡,我們可以看到白求恩還是一個精幹的中年人。他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不計回報的奉獻,實在太偉大了!”慄龍池說。

他所參與建立的晉察冀衛生學校,即今天的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70多年來,為新中國培養出一大批醫療骨幹:兩任國家衛生部部長、許多軍隊和地方醫療系統的領導幹部是從這兩所學校培養出來的。慄龍池本人曾在解放軍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工作20多年,他說,這是他的“白求恩”情結的緣由。

慄龍池說,白求恩是一面鏡子,我們都應該多照一照。

標籤: 白求恩 晉察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zhanshi/l742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