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母嬰 >幼兒教育 >

孩子不聽話該怎樣教育

孩子不聽話該怎樣教育

孩子不聽話該怎樣教育

孩子不聽話該怎樣教育

過了1歲半以後,寶寶就進入了所謂“第一反抗期”的時期。過去老實聽話的寶寶,逐漸開始變得任性,經常說“不要”,這在父母看來,很難讓事情順利地進行下去。

“反抗”一詞包含有“抵抗”的意思,寶寶並不是毫無道理地抵抗,其實他們是在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這些主張得以實現,對於寶寶“自我”的確立非常重要。

如果仔細觀察這種狀態下寶寶的舉動就可以明白,這是寶寶有了自我主張的表現。例如,想要自己穿鞋、想要自己用筷子、想要自己洗碗等等,大都是堅持自己的主張。如果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四五歲寶寶,在這種情況下會說:“我自己穿鞋!”“我也想用筷子!”“我自己洗,不用幫忙。”等等,將自己的主張正確地傳達給對方。但是,語言表達能力還相當貧乏的2歲寶寶只會說“不要”和“自己做”,很難將自己的想法傳達給父母,而被誤以為是在“反抗”、“任性”。

所以,寶寶這個時期的反抗表現,是寶寶自我發展的必經階段,我們爸爸媽媽們應該正確地看待這一現象。儘量放手讓寶寶自己動手嘗試各種事物。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滿足這一時期寶寶心理上的需求,同時還可以提高寶寶各個方面的能力。

人們在形容與孩子有關的東西時,通常用到詞都是“可愛”,即便是喜歡破壞的孩子,也會被家長善意地稱作“頑皮”、“淘氣”,然而在英國,人們卻用“可怕”來形容兩歲的孩子。如今,“terribletwos”(可怕的兩歲)更是已經成為英文中一個固定的說法。

之所以說這個年齡的孩子可怕,是因為他們在這時開始表現出與過去不同的特徵,非常難纏,喜歡作對,萬事都有叛逆傾向。因此,也有幼教專家把此階段稱為“人生第一青春期”,泛指一歲半到3歲之間。

2歲之前,孩子處於生理快速成長期,學習吃喝拉撒,爬坐立走,聽音說話,欲求基本都能跟家長的意願合拍。2歲左右以後,孩子會進入情感發展階段,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發,具有獨立做出選擇的衝動。然而,限於他們不能像大人一樣用語言表達,只能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他們經常會反抗大人的決定,天冷了不肯增加衣服;流感季節非要往人群裡扎;家長變著花樣做吃的,孩子卻不領情,該不吃還不吃。

對此,專家表示,孩子在2歲左右表現出的“反抗精神”是他們必經的發育階段,家長需要做的是正確疏導,而不是施以“管教”。

首先,家長要明白,孩子在2歲時,特別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援,因此父母不要強制要求孩子“不準幹什麼”和“必須幹什麼”,而是要給他們一些選擇機會。“比如給孩子補充維生素,不要簡單地命令他們吃蘋果,而是將香蕉、蘋果、橘子、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的水果擺在孩子面前,讓他們自行選擇。”假如他們選蘋果後又變卦了,家長也別急,因為這是孩子在學習如何做抉擇。

其次,可以和孩子平等地進行“條件”交換。專家舉例說,如果孩子在大風天非要出門,但又不想戴帽子。此時,家長就可以這樣跟孩子說:“爸爸媽媽都答應帶你出門了,你是不是也該答應我們戴上帽子啊?”給予孩子尊重,也教會他們尊重別人,可謂一舉兩得。

最後,家長要學會讓步。專家建議父母們,如果孩子的行為與父母意願不一致,但孩子也不會因此而遭遇危險、疾病等,最好能讓孩子自己做主,父母沒必要強加干涉。

國外的媽媽們當聽到孩子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會興奮地跳起來,因為,她們認為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標誌(2歲左右),說明自己的孩子是健康成長的。而孩子唯唯諾諾、百依百順並不是好現象,長大以後他可能會成為“問題”少年,用製造麻煩代替說“不”。

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我們的媽媽不要有受傷或者失敗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瞭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表現為孩子對媽媽的話說“不”。雖然孩子有“自我主張”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如果媽媽處理不好,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孩子產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學習思考問題,開始形成自己處世的觀點,並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這時,身體和動作的發育使他們可以通過動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雖然,獨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記,兩歲左右的孩子還太小,不知道行為的後果,不能預見可能發生的危險。因此,除了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還應教他們學習考慮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樣的反抗表現是“正常”的

在孩子獨立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以下種種事情:

1、拒絕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調;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摟抱,不和父母親熱;

5、不呆在父母身邊,從父母身邊跑開。

從孩子一歲開始,這些事情就時有發生,在兩歲左右更加頻繁和激烈。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功能沒有發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執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會感覺,孩子是和故意他們對著幹。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又會變得很“乖”,3-5歲的孩子記憶力增加,思維能力增強,他們通過傾聽和使用語言來學習更多的東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三、幫助“反抗”幼兒度過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只有通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反抗期:

1、情緒緊張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憊和飢餓的時候,就該讓他們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習新東西或做事情。

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幹,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2、保護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生危險後果的行為,發現後,父母應立即制止,然後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裡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3、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4、父母的要求應合理

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裡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牴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生抵抗行為,不要因為覺得煩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四、出現問題後怎麼辦

比如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的一種狀態,但孩子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就屬於不正常的現象了。因此,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

標籤: 不聽話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muying/jiaoyu/2pz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