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情感 >婆媳 >

80後媳婦與傳統婆婆的過招

80後媳婦與傳統婆婆的過招

母親生我晚,我結婚也晚,於是,由我這個中介組建起來的家庭裡,便出現了一對落差近50載的婆媳組合——婆婆生於上世紀30年代,媳婦生於80年代。年齡如此懸殊,在“人生觀”、“世界觀”上焉能沒有差異?還好這對婆媳都不算小氣量的人,加上“隔代親”效應似乎也在這對特殊的“祖孫”身上顯現著作用,我才幸運地沒有被“軋扁頭”。綜觀兩人的觀念撞擊,涉及大大小小方方面面,試舉若干事例如下。

80後媳婦與傳統婆婆的過招

1、先從生活細節中的“吃”之一事說起

為了趕上班,趕時間,媳婦經常以一碗方便麵、一客小餛飩就打發掉午飯甚至晚餐。可一旦得閒,定心下來了,其小資面目就露了出來。無論是自己下廚還是外出上館子,媳婦務必追求菜餚上的色香味俱全,滋味、刀功、色澤一樣不能少,最好還能有點氛圍情調。一會是“粗糠雜食”,一會卻是“食不厭精”,婆婆對媳婦彈性如此之大的飲食觀莫名其妙,擔憂長年累月會不會把腸胃、身體吃壞?可媳婦卻覺得,這正是自己這代人能屈能伸的象徵之一哩!

在做家務上,兩人的見解也不同。雖然年逾古稀,婆婆仍然堅持天天洗衣、拖地、揩傢俱。媳婦瀟灑地摜出200元錢,將雜活包給了鐘點工,至於騰出的時間,花在了練瑜伽,做SPA上。婆婆連連搖頭:“何必花錢到外面去練啥功夫?一樣要鍛鍊身體,何不多做做窩裡的家務?這不是一舉兩得省下兩筆錢?看看你們20多歲的人,臉色蒼白,身體沒我棒,胃口沒我好,自己多做做家務什麼問題都沒有了!”媳婦笑而不答。

婆婆的一生歷經了時代風雨的磨練,抗戰、內戰、“文革”,惟獨在職業生涯上穩定而平凡,在一家單位裡從青絲做到白髮。媳婦從來沒有品過貧窮飢餓和惶恐不安的味道,可就是在就業過程中受盡了波折起伏,從國企做到外企,從人事做到採購,不是被老闆炒了魷魚,就是自己炒了老闆魷魚。婆婆天天祈望媳婦能夠穩定下來,最好能像自己一樣“從一而終”地到退休。媳婦婉言解釋:不是我不想安定,是現在的形勢在後面逼著趕著要我們變、要發展啊!

還有最要緊的生兒育女問題。許是通過媳婦這扇“視窗”,對“當今的形勢”有了由淺入深的認識,很有愛心的婆婆,近年來在事關“下一代”的想法上有了突變,經常唸叨:“小孩子當然很可愛,抱在懷裡好白相得不得了。但是,要把一個小囡從小養到大,一家子在經濟、精力、教育上的壓力大啊!而且,像我們這種普通人家的孩子,將來面臨的讀書、就業的競爭又那麼厲害。實在不忍心讓大人、孩子都吃苦噢!”傳統的婆婆,居然對子孫問題有了顛覆性的認識。可有趣的是,身為新時代的媳婦,卻以一種全新的眼光認同了繁育下一代的必要性。她認為:生兒育女的確很苦很煩,而且要被永遠“套牢”,可這是人生中不可預設的一環,甜酸苦辣滋味樣樣要體驗一回,這才不枉活一世。更何況,“養兒防老”觀念雖已落時,即使有子有孫,往後在經濟和生活上也不會依賴小輩,老兩口照樣會進敬老院,但在垂暮時,能夠有個親骨肉讓自己心裡牽掛,這是比物質需求更重要的安慰呵!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觀念、行事方式,無論老的經驗,還是新的思路,各有利弊,經得起實踐考驗,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就是正確合理的!”我的這個評論粗聽似有道理,其實我自己心裡明白,其中有著“漿糊”成分。身兼兒子、丈夫雙職,歲數居於“30後”與“80後”之間,我如果不騎牆,該如何是好?兩邊不得罪,憑事實說話,這正是本人規避夾板之風險的高招也!

“改變要一點一點來,不能指望60歲的婆婆一夜之間完全接受你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太猛烈的變化將使老人失去安全感。”29歲的公務員瞿慧超貢獻了她的訣竅——改變婆婆的老觀念舊習慣,不要操之過急,要一點一點來。

瞿慧超的婆婆搬新家時帶去了很多舊傢俱,連瞿的老公也看不下去,但瞿慧超做為兒媳,卻幫婆婆說話,充分理解了老人的戀舊心理。瞿的婆婆搬新家後,主動淘汰了一批服役十年以上的老家電,三個月後,又淘汰了餐桌椅。數次淘汰後,留下的老傢俱都堪稱經典。瞿慧超說:“我與婆婆住在一起,影響她、改變她消費觀念的事,只能一點一點做。如果強迫婆婆來適應我們,對她也不公平,她會覺得喪失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權,會覺得小輩不尊重她。牴觸心理一產生,改變她的節儉與懷舊心態,就格外難了。 ”

2、善意謊言,能瞞為上

“婆媳要是同住,最大的矛盾,莫過於消費觀的矛盾。”32歲的品牌代理劉佳欣認為,“老年人一般很固執,她們的節儉本能,是幾十年捉襟見肘的清貧生活留下的印記,直接勸其‘想開點’,常引發無數的爭論與閒話。”劉佳欣的妙招是“能瞞就瞞”。她給出婆婆買300元的護膚品,回來騙說是30元的;買數百元的羊絨衫,回來說是“清倉打折”到一折的貨品,“大家都在搶。”如此一瞞,婆婆也就用得心安理得,穿得心花怒放。更絕的是婆婆生過一場重病,劉佳欣提到要給婆婆請鐘點工,婆婆死活不同意。劉佳欣就把自己媽媽家的鐘點工派過來“義務勞動”。婆婆隔了一年才知道,兒媳每月為張阿姨在這邊的“義務勞動”付款400元,不過現在,讓她自己出錢她也離不開張阿姨了。因為,鐘點工帶來的舒適與自在,已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3、巧借橋樑,傳情達意

李楠的婆婆重禮數、心氣窄,好生悶氣,李楠一家中秋節出去參加公司的獎勵遊藝和酒會,未能回婆婆家團聚,婆婆竟有一個多月沒登門,打電話過去也叫公公接,藉此表述自己的失望和不滿。李楠知道此時來“擺事實講道理”,說明那個酒會如何如何能緩和同事矛盾,製造新的人脈資源,婆婆都聽不進的,而且,往往你強調的理由越多,婆婆越會生氣,“反正你們的事都重要,只有老的不重要。”一句話就把你堵得上不來氣。李楠再次打電話去,叫兒子準備著對公公大叫:“爺爺,我要找奶奶說話。”婆婆鐵板一塊的態度,碰到孫子的甜言蜜語,就軟和得像麵糰一樣。

藉助下一代的嬌言嗔語,來彌合婆媳矛盾,絕對是聰明的的作為。李楠笑笑說,趁著婆婆的態度一鬆動,給點臺階你就趕緊下呀,千萬別故作矜持,要憋著勁分出個高下來。婆婆越是年高,越接近於孩子,要哄,要儘可能滿足她的心願,要認賭服輸。

4、將心比心,角色置換

26歲的江子嘉新婚燕爾,一直習慣於在團圓飯桌上揭發老公的“系列醜事”,並指揮他添湯添飯。結果江子嘉發現每次她半真半假地指揮老公、調侃老公時,婆婆的臉色都很不好看。“他們那一代人大概習慣了相敬如賓,很難接受這種‘虐待式’的情感表述法。”子嘉開始時很委屈,但後來想通了,“我每每設想自己也有55歲,我自己的兒子被他的‘野蠻媳婦’吆來喝去,我樂意不樂意?我也會心疼的。天下做母親的都有一顆可愛的私心。”有意識地進行換位思考後子嘉開始在婆婆面前表現出對丈夫的“言聽計從”,表現出難得的乖順靦腆,結果,婆婆心下歡喜,嘴上卻警告兒子:“不許欺負子嘉,有我給她撐腰呢……”

標籤: 過招 婆婆 媳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qinggan/poxi/g4yy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