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有關科舉的科普大全

和珅的蟄伏之路 初次參加八旗科舉考失敗
  • 和珅的蟄伏之路 初次參加八旗科舉考失敗

  • 據宋人《過庭錄》所載:江蘇人孫山與同鄉一起去省城參加鄉試(鄉試第一名稱“解元”)待發榜時孫山是最後一名,而其同鄉則榜上無名,孫山在回家時遇見同鄉的父親,其父向孫山詢問兒子是否孝中舉人,孫山不便明講,就順口編了兩句順口溜說:“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從此“名落孫...
  • 11451
揭祕古代科舉狀元試卷究竟長什麼樣?
  • 揭祕古代科舉狀元試卷究竟長什麼樣?

  • 自從科舉制度確立以來,科舉考試名列第一的稱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中了狀元可不得了,不但可以進入仕途,還能青史留名。簡直就是人中之龍,貴不可言。那狀元的答卷是什麼樣子呢?大家都知道,古代科舉考試沒現在的大學聯考和公務員考試那麼麻煩。沒有...
  • 30134
科舉考場死亡事件 清朝考生壓力大自碎睪丸而死
  • 科舉考場死亡事件 清朝考生壓力大自碎睪丸而死

  • 在古代,考場中的死亡事件時常會發生。但是出於自身原因的死亡想必還是屈指可數。在清朝就有一個考生,因為自身產生的壓力過大了自殺,他自殺的方式也很特別:“自碎睪丸”。那麼這件事是如何發展的這位考生選擇自殺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呢?難道他已經得了抑鬱症?一起接著往下看...
  • 32569
科舉探祕 狀元不一定是殿試第一名?
  • 科舉探祕 狀元不一定是殿試第一名?

  •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可以說狀元是中國科舉制度中最為光彩的一個名詞。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山東德州人)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科考的榜數...
  • 15129
科舉誕生之謎 到底出自唐朝還是隋朝就開始科舉
  • 科舉誕生之謎 到底出自唐朝還是隋朝就開始科舉

  • 中國古代社會的取士方式,以科舉制度實行的時間最長,它延續上千年,對封建社會曾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千秋功過眾說紛紜。它作為中國古代選舉制度史的一個重要內容,近百年來,一直受到中外史學界的關注,至今仍是中國古代選舉制度史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有關它的起源也成為人們爭論的問題...
  • 20172
王維科舉靠公主 唐宋八大家無一是狀元
  • 王維科舉靠公主 唐宋八大家無一是狀元

  • 王維得狀元靠公主提攜綿延千年的科舉考試歷史上,並非歷屆狀元都有清楚記載,也並非考取狀元那一刻的風光就能保證此後仕途生活的順風順水。唐朝落第學子張繼以一首《楓橋夜泊》留名千年,而那一年的狀元無人記得。羅貫中、蒲松齡、李時珍、徐霞客,這些人其實都沒有在科舉會考取...
  • 24371
明朝“大學聯考”的特殊性 科舉歷史上獨特的南北榜
  • 明朝“大學聯考”的特殊性 科舉歷史上獨特的南北榜

  • 說到朱元璋的統治,有一個名詞不容迴避--殘暴。殘暴的方式,就是屢興大案。歷史學界,很早就有“洪武四大案”之說。所謂四大案,即空印案、郭恆案、藍玉案、胡惟庸案,簡單的名詞後面,是千萬顆人頭落地。四大案中,“空印案”和“郭恆案”都是貪汙腐敗案,前者因官員使用蓋有官印的空白...
  • 31815
蒲松齡厭惡科舉不公 希望張飛巡查人間伸張正義
  • 蒲松齡厭惡科舉不公 希望張飛巡查人間伸張正義

  • 明清兩朝的小說當中,最能集中反映古代科舉制度的是《儒林外史》,要考據明清科舉,研究《儒林外史》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就是《聊齋志異》,儘管這是一部神話志怪小說,但故事當中的主人公十有八九是科舉體制內的書生,花妖狐仙滿足了他們的愛情幻想,而功名科考仍然是他們孜孜以求的夢...
  • 25350
古代科舉雷人事 考生因大風颳跑卷子落榜
  • 古代科舉雷人事 考生因大風颳跑卷子落榜

  • 古代的大學聯考,就是科舉考試,科舉考試從設立時起就被確立為一種制度,有著嚴格的規範性操作。但我們在閱讀相關史書時,卻發現科舉考試過程中也發生了一些雷人的事。榜眼不服氣肉搏成狀元今天的大學聯考雖然比較公平,但面對結果,仍會有考生不服氣;古代,這種情況更不少。北宋初年,王嗣中參...
  • 26194
宋代如何有效地防範了落第秀才的造反作亂 科舉擴招
  • 宋代如何有效地防範了落第秀才的造反作亂 科舉擴招

  • 宋代科舉屢次“擴招”,不僅“擴招”,還推出“特奏名”等取才機制。《燕翼詒謀錄》卷一開篇“進士特奏”條就說得清清楚楚:“唐末,進士不第,如王仙芝輩唱亂,而敬翔、李振之徒,皆進士之不得志者也。故宋太祖趙匡胤初登寶座,就“廣開科舉之門,俾人人皆有覬覦之心,不忍自棄於盜賊奸宄。...
  • 27530
古代科舉的含義及起源 古代科舉制的起始年份
  • 古代科舉的含義及起源 古代科舉制的起始年份

  • 科舉制的起源是每一本中國古代史或中國通史、教育史、政治制度史、法制史、文化史著作都要涉及的問題,也是科舉學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問題之一。多年來,海內外學術界對這一重要問題聚訟紛紜,涉及科舉制起始時間的論著層出不窮。由於對“科舉”一詞的理解不同,導致觀點相當歧異...
  • 9954
趣聞 清代科舉考生因名字諧音不好而丟狀元
  • 趣聞 清代科舉考生因名字諧音不好而丟狀元

  • 如果說考試是一種產業,那麼在這個產業中的競爭是可想而知的。對於中國來說,這種產業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現在的考試製度和古代的科舉亦是異曲同工,儘管我們現在叫做考試,古代叫做科舉,但是性質又有什麼不同?只不過在古代科舉的結果是進入仕途的唯一道路。對於學而仕的古代,現代的考...
  • 26315
譚人鳳兩次科舉皆得罪主考官 直言要當國家訟痞
  • 譚人鳳兩次科舉皆得罪主考官 直言要當國家訟痞

  • 清末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同盟會重要骨幹譚人鳳生於新化縣福田村(今隆回縣鴨田鎮南灣村)。他大器晚成,30歲時還在村內義學任塾師。未能及時入仕途,與其參加科舉時兩次得罪主考官有關。相傳,譚人鳳16歲時已考取秀才。他年至21歲,繼續參加科舉。當時考場“潛規則”是給主考官送...
  • 15388
宋朝歷史上的科舉改革 王安石打破常規錄進士
  • 宋朝歷史上的科舉改革 王安石打破常規錄進士

  • 古代的科舉,是唐宋以來,為朝廷選拔官員的主要制度,規矩很多。比如,在當時考察舉子的時候,要經過三重考核。第一次是設立初考官,考生考完,工作人員會將卷子的名字全部封存起來。然後由初考官觀看考生的試卷確定等級。確定完了之後,將名單和全部試卷呈報給復考官,復考官第二次稽核全...
  • 6873
古代捕快:一人從業 三代人不許參加科舉
  • 古代捕快:一人從業 三代人不許參加科舉

  • 現在的古裝電視劇裡,捕快的形象好像挺正面的,好似今天的刑警一般。這些刑警穿著古人的衣服,說著現代的話,偵破一個又一個疑難案件。上得廳堂,下得茅房,出入各種高階或者低階場合,盤問各種各樣的人,跟鄉紳和官老爺平起平坐。顯然,編電視劇的人其實是在說刑警,不是說捕快。古代的捕快...
  • 9550
紀曉嵐一生主持科舉和編修 不會公然得罪和?
  • 紀曉嵐一生主持科舉和編修 不會公然得罪和?

  • 公元1799年(嘉慶四年)正月,北京城朔風呼嘯,大清國攤上大事了:九年級,太上皇乾隆駕崩;初四,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鉅貪和?被褫奪官爵;初八,和?失去自由,十八日,和?被數尺白綾吊死在監獄裡。紀曉嵐鬥過和和珅嗎?竊以為鬥不起來,老紀與和?的關係,大概屬於有意識的若即若離。一是不屑。他們真正...
  • 21413
隋煬帝楊廣皇二代開科舉修運河 最後卻慘死!
  • 隋煬帝楊廣皇二代開科舉修運河 最後卻慘死!

  • 死亡可以使人的品行赤條條地暴露出來,人生的最後一道門檻,也是最難應付的一道考題。老百姓的生死在文化意義上無關大局,不過是與螻蟻同腐、與草木同朽;而大人物們——尤其是帝王君主,直接參與著當代歷史的程序,理當有不俗的表現。其實不然,許多大人物(比如帝王)在死亡面前並未像培...
  • 8829
唐朝的科舉是怎樣的 是誰改變了中國的科舉制
  • 唐朝的科舉是怎樣的 是誰改變了中國的科舉制

  • 武則天很重視科舉,這和她的經歷有關。唐朝前期還有貴族政治的殘餘,朝廷內有關隴集團,朝廷外有山東舊貴族勢力。武則天呢,武家是小姓,被貴族們瞧不起,武則天全靠自己的力量逐漸走上高位,在這個過程中她沒少和關隴集團對抗,甚至出現了雙方對罵的熱鬧景象。武則天上臺後,特別注意扶持...
  • 12599
宋代如何防範落第秀才的造反作亂 科舉擴招
  • 宋代如何防範落第秀才的造反作亂 科舉擴招

  • 宋代科舉屢次“擴招”,不僅“擴招”,還推出“特奏名”等取才機制。《燕翼詒謀錄》卷一開篇“進士特奏”條就說得清清楚楚:“唐末,進士不第,如王仙芝輩唱亂,而敬翔、李振之徒,皆進士之不得志者也。故宋太祖趙匡胤初登寶座,就“廣開科舉之門,俾人人皆有覬覦之心,不忍自棄於盜賊奸宄。...
  • 16163
終結盲目批判科舉的時代 科舉制度的價值意義
  • 終結盲目批判科舉的時代 科舉制度的價值意義

  • 科舉制度的歷史作用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科舉制度培養了大批人才因為這一制度培養了一大批人才,雖然這些人才最後能通過考試進入仕途的為數不多,但是客觀上卻在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懂語言、懂古文,能讀會寫,雖然很多人最終不能做官,但是還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選擇...
  • 23515
宋代皇帝的執政理念是什麼?又怎樣看待科舉的
  • 宋代皇帝的執政理念是什麼?又怎樣看待科舉的

  • 宋太祖看見城門匾額上寫著“朱雀之門”,於是問隨行的趙普,中間加一個“之”字有什麼用?趙普回答說,是“語助”,太祖哈哈大笑,說:“之乎者也,助得何事?”五代八姓十四君,一共只維持了53年,趙匡胤黃袍加身,一般人大概覺得這只是短命的第六代而已,但是這個王朝穩定了下來,法寶就是“防弊之...
  • 16775
宋朝為何要擴大科舉錄取人數?防止落第者們造反
  • 宋朝為何要擴大科舉錄取人數?防止落第者們造反

  • 屢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國家俸祿”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國策,一直延續至南宋。宋代科舉屢次“擴招”,還推出“特奏名”等取才機制。南宋王栐史料筆記《燕翼詒謀錄》中“進士特奏”條就說得清清楚楚:“唐末,進士不第,如王仙芝輩唱亂,而敬翔、李振之徒,皆進士之不得志者也。...
  • 19148
科舉第一名本叫“狀頭” 因太不雅改稱“狀元”
  • 科舉第一名本叫“狀頭” 因太不雅改稱“狀元”

  • 原來,唐朝的科舉考試結束後,要由主考官將錄取檔案交到門下省,再由門下省寫成狀子,呈報給皇帝恩准,這份狀子裡的頭名當時叫“狀頭”。這本是朝廷官員在完成例行公事時使用的專用術語。後來人們覺得“狀頭”太不雅,於是改稱“狀元”了。狀元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殿試進士的第一...
  • 12440
現代人抱怨大學聯考?那你以為古代科舉是吃素的!
  • 現代人抱怨大學聯考?那你以為古代科舉是吃素的!

  • 1、科舉考什麼碰到一朋友訴苦,說孩子立馬就要大學聯考,壓力大得不行,那天更爆發了,歇斯底里吐槽:大學聯考考這麼多課幹嘛啊,還是穿越到古代科舉好,就考一門寫作文,多簡單。我答:穿越古代考科舉?就算科技允許,那也是吃了豹子膽,真考非得糊了。平心而論,孩子吐槽的也沒錯,自打隋朝大業四年(607年),隋...
  • 25448
明清時戶籍的重要性 流民無土地沒資格參加科舉
  • 明清時戶籍的重要性 流民無土地沒資格參加科舉

  • 以往學界對明清戶籍制度的研究,多從國家對社會的影響和控制角度進行探討,注重從上到下看問題。自上世紀80年代社會史興起以來,史學界的眼光開始“向下”,注重從下層民眾的角度來看問題。在中國傳統社會,土地與科舉是普通民眾改變身份、地位的主要手段和渠道,而戶籍與這兩者密切...
  • 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