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 水手號谷長度是怒江大峽谷7倍

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 水手號谷長度是怒江大峽谷7倍

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有多大?峽谷是指谷坡陡峻、深度大於寬度的山谷。它通常發育在構造運動抬升和谷坡由堅硬岩石組成的地段,當地面抬升速度與下切作用協調時,最易形成峽谷。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等相關內容。

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 水手號谷長度是怒江大峽谷7倍

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

水手號谷(VallesMarineris),或稱為水手號峽谷、水手峽谷或水手谷,命名來自水手9號,是火星最大的峽谷,也是太陽系最大最長的峽谷。它是在1972年由水手九號宇宙飛行器發現的,其長度與紐約到洛杉磯的距離相當。太陽系最大的峽谷將火星的臉畫出一道寬大的割痕,名為水手峽谷的雄偉山谷前後延展了超過4500公里,最寬處超過600公里寬,而往下約刨了8公里深。手號谷東西範圍為東經267.3度至東經331.1度,即西臨諾克提斯迷宮、往東進入大片混沌地形;南北範圍則是南緯2.96度至南緯19.09度。

說明

相較之下,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大峽谷約有800公里長,30公里寬,1.8公里深。儘管有個主要的假說認為,遠在數十億年前行星冷卻時,一道裂縫後來演變成現今的峽谷,水手峽谷真實的成因還無法確定。我們已於此峽谷辨識出數種地質演化過程。

概述

在火星的腹地有一道粗糙的地質“疤痕”,其長度與紐約到洛杉磯的距離相當。火星地殼上這條巨大的斷裂帶叫做水手谷,它是在1972年由水手九號宇宙飛行器發現的。由數條平行相接的溝槽組成的水手谷,無論從哪方面相比都使地球上的大峽谷相形見絀。它比大峽谷更寬,更長,更深,年代也更古老,是當之無愧的峽谷之王。

這張水手谷的鑲嵌影象經過著色來顯示火星地表。它是由熱輻射成像系統(THEMIS),裝配在NASA火星“奧德賽”軌道飛行器上的一部可見光和紅外感應相機。火星“奧德賽”飛行器由洛克西德.馬丁公司製造,噴射推進實驗室負責它的飛行控制。這幅由500多張日間紅外照片組成的鑲嵌圖顯示出的山谷細節比以往任何合成照片都要多。這條山谷極為寬廣,它的西部縱深直穿納克提斯迷宮(NoctisLabyrinthus),總長約3000公里(2000英里)。儘管如此,像足球場大小(100米,328英尺)的微小細節仍可在影象中辨認出來。

地質學家認為,水手谷大約在35億年前沿地質斷層開始形成。斷層是由地質構造變化以及位於西部的塔希斯(Tharsis)巨型火山的不斷增長所造成的。當融化的岩石(岩漿)從地殼湧入塔希斯山後,整個地區開始抬升,這時周邊的地殼岩石不斷被拉伸,直至斷裂形成斷層和裂紋。

當裂縫展開後,地面就會下沉,就像拱門移動時拱心石就會墜落一樣。同時,斷層也為地下水的流動打開了通道,它破壞了地表,並且擴大了斷裂區域。在水手谷的無數地方,險峻而且較新暴露的崖壁變得很不牢固,由此造成的山崩使峽谷變得越來越寬。

水手谷究竟何時開始停止增長還不清楚——因為直到現在有些地方仍有小型的山崩出現。但是它的主要活動大致在20億年前就告一段落。水手谷的幾個地方展示出它在形成以及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這些例項有助科學家更好地瞭解它的來龍去脈。

壓力之下

水手谷最初是在緩慢而無法抵禦的拉力下裂開的。當地質構造運動拖拽火星地殼形成塔希斯山脈時,它的斷裂在地表形成了橫跨幾百英里裂痕。今天所看到的裂痕只是水手谷形成過程中普遍現象中的點點殘餘。這些斷層的彎曲形狀表明,這一地區移動起來並不象廚房檯面的大理石那樣堅硬。反倒更象一大塊從蛋糕紙上滑下的巧克力蛋糕,柔軟而彎曲。另一處斷裂位於塔希斯火山的北面。在那裡,黃泉溝被數十條彎曲的斷裂帶所切割。

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 水手號谷長度是怒江大峽谷7倍 第2張

逐漸加寬

當地表裂開,水與融化的地下冰雪順勢下流,造成地面塌陷,部分地區被沖刷。水手谷的不同地段為這一過程提供了不同階段的快照。

例如,此處斷層已經形成了塌陷坑,有些坑又互相串連,形成了大面積的凹陷。這一過程不斷地侵蝕地面,直到兩個相鄰斷層間的土地全部毀掉為止。

混亂地形

在山谷的東端,科學家觀察到洪水氾濫的確鑿跡象。此處的地面曾經完全浸泡在水中,當洪水退去,地表幾乎完全塌陷下去,只剩下孤零零的方山和丘陵。因此,科學家們將這樣的地帶稱為“混亂地形”也就不足為奇了。

洪水最終通過數條沖刷河道湧入了北部低地。從水手谷的東端起,洪水流經一系列河道,最終到達克里斯(Chryse)盆地。在水手谷的西北方,類似的洪水從一個名為EchusChasma的凹陷處湧出,形成了凱希谷(KaseiValles)的沖刷河道。

究竟是一次勢不可擋的巨大洪水湧入了河道,還是較小規模的洪水多次沖刷的結果?這依然是個未解之謎。證據顯示,洪水發生在幾個階段,而且至少曾有過一次巨大的泛濫。

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 水手號谷長度是怒江大峽谷7倍 第3張

儘管發生在數百萬年前,但是這段洪水氾濫現象卻集中發生在火星歷史上一個稱為“西方紀”(Hesperian)的時期。這個時期是處在形成巨大隕石坑和火山活動最劇烈的“諾亞紀”(Noachian)之後,與“亞馬遜河代”(Amazonian)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這三個時期的命名取自三個特定的區域:諾亞臺地(NoachisTerra)、西方之國平原(HesperiaPlanum)以及亞馬遜河平地(AmazonisPlanitia)。

雖然只能大概推斷出“西方紀”的時間跨度,但是科學家認為這一時期開始於約35億年前,結束於約20億年前。在這段時期,除了大規模的洪水氾濫和Tharsis的增長,火星經歷了數次緩慢的撞擊並形成一些隕石坑與盆地,火星的氣候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寒冷,越來越乾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247y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