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世界最早的銅壺滴漏 元代銅壺滴漏是我國現存最完整成組型滴漏

世界最早的銅壺滴漏 元代銅壺滴漏是我國現存最完整成組型滴漏

世界最早的銅壺滴漏有多早?漏壺也叫漏刻,古代利用滴水、沙多少來計量時間的一種儀器。按流媒分可分水漏和沙漏。按計時方法分可分箭漏和稱漏。各種漏壺漏壺因原理不同在結構上也存在差異。水漏是以壺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觀測壺中刻箭上顯示的資料來計算時間。歷史可追溯到夏、商時期。沙漏是為了避免水因氣溫變化而影響計時精度而設計的。其原理是通過流沙推動齒輪組,使指標在時刻盤上指示時刻。最早記載見於元代。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的銅壺滴漏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早的銅壺滴漏 元代銅壺滴漏是我國現存最完整成組型滴漏

現在廣州博物館所儲存的一套元代銅壺滴漏,是我國現存最完整成組型滴漏,也是時代最古的一件。這套滴漏,是元代仁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十二月十二日鑄造。

世界最早的銅壺滴漏元代銅壺滴漏

這套滴漏,由四個漏壺組成,安放在階梯式座架之上,通高為2.64米。最上層的壺叫做日壺,高75.5釐米,口徑68.2釐米,底徑60釐米,容量217公升。第二層的壺叫做月壺,高58.5釐米.P徑54.5釐米,底徑53釐米,容量117公升。第三層的壺叫做星壺,高55.4釐米,口徑44釐米,底徑39釐米,容量63公升。最下層的壺叫做受水壺,高75釐米,口徑32釐米,底徑31釐米,容量49公升。各壺都有銅蓋。日壺、月壺、星壺下部都有一個滴水龍頭3日壺內貯水後,由上而下,依次沿龍頭滴下。最後滴入受水壺。受水壺銅蓋的中央,插銅尺一S,長66.5釐米,尺上劃分十二時辰(自下而上,由子至亥)。銅尺前又插放一個木製浮兪,下有浮舟。水由上面日壺依次滴入受水壺,壺內的水逐漸增多,浮舟逐漸上浮,也使插在舟上的浮箭逐漸上升,箭頭指向的時辰刻度,即可計算出時間。具體使用方法,據《廣州蒔£》載:"晝漏卯七年級刻上水,汊漏酉七年級刻上水。水加一刻即箭浮,一刻水與壺平,而晝夜箭U盡,"所謂"晝夜箭刻盡",也就是正好過了二十四小時。

世界最早的銅壺滴漏 元代銅壺滴漏是我國現存最完整成組型滴漏 第2張

日壺外側鑄有銘文,上列監.造宮員及工作人員共二十人,可見當時對這天文儀器的製作的態度是非常認真的。這件銅壺滴漏製成後,放在廣州域的拱北樓上作報時的儀器。清代咸豐丁已年(公元1857年),拱北樓失火,這套滴漏被人移置別處。庚申年(公元1860年)兩廣總督勞崇光懸賞後購得此四壺,月壺略有損壞。現存的日壺,月壺和星壺的銅蓋是勞崇光購得時補鑄的。

計時方法

世界最早的銅壺滴漏 元代銅壺滴漏是我國現存最完整成組型滴漏 第3張

漏壺的最早記載見於《周禮》。這種計時裝置最初只有兩個壺,由上壺滴水到下面的受水壺,液麵使浮箭升起以示刻度(即時間)。保持上壺的水位恆定是滴漏計時準確的關鍵。這個問題後來是互相銜接的多級(3~5級)水壺來解決的。宋朝王普所著《官術刻漏圖》(公元1135)曾描述一種蓮華漏,後該書失傳。根據宋朝楊軍的《六經圖》(公元1155)轉述:蓮華漏由4個壺組成。天池壺、平水壺逐級向平水小壺供水。

平水小壺上有溢水口,可是多餘的水洩入減水桶以保持水面恆定。在蓮華漏中還採用一個浮子式閥門作為自動切斷閥。當受水壺水位升至滿刻度時,浮子式閥門就會自動阻塞上級水壺的出水孔,切斷水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o68r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