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世界上最愛晒太陽的魚 翻車魚喜歡側躺在海面進行日光浴

世界上最愛晒太陽的魚 翻車魚喜歡側躺在海面進行日光浴

世界上最愛晒太陽的魚是什麼魚?翻車魚(學名:Molamola),又稱翻車魨、曼波魚、頭魚,是硬骨魚綱,翻車魨科(Molidae)3種大洋魚類的統稱。分佈於棲息於各熱帶、亞熱帶海洋,也見於溫帶或寒帶海洋。中國沿海均有翻車魚活動的影子。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上最愛晒太陽的魚等相關內容。

世界上最愛晒太陽的魚 翻車魚喜歡側躺在海面進行日光浴

世界上最愛晒太陽的魚

在海洋中生活著一種長相蠢萌的翻車魚,它們有一個特殊的習性,就是喜歡側躺在海面晒太陽,因此有“太陽魚”的稱號。網傳翻車魚這種萌物精神非常脆弱,容易因為緊張過度和打擊太大而死亡,至於這種說法是真是假,還有待進行科學驗證。

別名緣由

英美地區稱海洋太陽魚、西班牙稱月魚。翻車魚的學名叫做molamola,意思是“磨子”。而翻車魚英文為oceansunfish,這可能與它會上浮側翻,在海上做日光浴的習性有關,因此又有人叫它“太陽魚”。另外,因為其日文為“マンボウ”,音譯過來就是現在臺灣的“曼波魚”。而在臺灣,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乾貝魚”,閩南語稱魚粿(ㄏㄧˊㄍㄨㄟˋ)。所以又有蜇魚或蜇魴之稱。

世界上最愛晒太陽的魚 翻車魚喜歡側躺在海面進行日光浴 第2張

曼波魚在中國臺灣最初叫做翻車魚,漁民常常看見它翻躺在水面如在作日光浴而以“翻車”的名字來形容它,2002年花蓮漁業單位結合觀光單位為促銷翻車魚漁產,舉辦了一場“翻車魚盛宴”活動,後來之又因為“翻車”名被認為不吉利(吃了恐怕發生翻車意外),所以漁業單位再舉辦一場“為翻車魚更名、徵名”活動,由民眾票選。最後“曼波魚”這個名稱最高票當選。

翻車魚還擁有許多不同的名字:除了曼波魚以外,臺灣地區還稱其為乾貝魚、蜇魚、魚過和魚稞,甚至還有漁船因為捕捉到捕捉到重達3,500磅的翻車魚而稱為太陽魚(翻車魚別名)號;在法國翻車魚被叫做月光魚,因為喜歡側身躺在海面之上,在夜間發出微微光芒;德國人則更有意思,直接叫它”游泳的頭“,因為它尾巴短小,卻有著圓圓扁扁的龐大身軀,以及大大的眼和嘟起的嘴,可愛的模樣像一個卡通人頭。而曼波魚的叫法來自日本,人們認為它在海中游泳時,好像在跳曼波舞一樣有趣。[5]

主要種類

有三種,分別為翻車魚、槍尾翻車魚及長翻車魚。在臺灣花蓮外海可捕得前二者。

尖尾曼波魚:Masturuslanceolatus,曼波魚的尾鰭像矛一樣尖尖的

圓尾曼波魚:Molamola,一般常見的曼波魚

寬尾曼波魚:Ranzaniatruncatus,又稱黃尾曼波魚至今,翻車魨科只有三個確定的物種,除翻車魨外,還有矛尾翻車魨(Masturuslanceolatus)和斑點長翻車魨(Ranzanialaevis),在我國可以見到的是前兩種。亞種分類主要有翻車魚、槍尾翻車魚和長翻車魚。

形態特徵

翻車魚可以算得上世界上最大、形狀最奇特的魚之一了。

體亞圓形,側扁而高。尾部很短,無尾柄。頭高而側扁,頭高為頭長1.8~2.0倍。吻圓鈍。眼小,上側位,眼間隔寬而突起,頭長為眼間隔1.9~2.1倍,眼間隔寬為眼徑3.5~3.9倍。鼻孔每側2個,很小,位於眼的正前方,距眼較距吻端為近。口小,前位。上下頜各具1喙狀齒板,無中央縫。脣厚。各鰓蓋骨均埋於皮下。鰓孔小,上側位,位於胸鰭基底前方。體和鰭均粗糙,具刺狀或粒狀突起。無側線。背鰭1個,高大,略呈鐮刀形,體長為背鰭高2.6~2.7倍,背鰭高為頭長1.4~1.5倍,背鰭位於體之後部。臀鰭與背鰭同形,起點稍後於背鰭起點,體長為臀鰭高2.5~2.8倍,臀鰭高為頭長1.3~1.5倍。背鰭與臀鰭後部鰭條後延,在體後端相連,形成類似尾鰭的舵鰭,無真正的尾鰭。舵鰭邊緣波曲形,具12~16鰭條,中部8~9鰭條後端具小骨板。胸鰭短小,圓形,基底平橫,並不垂直。無腹鰭,無腰帶骨。體背側面灰褐色,腹面銀灰色,各鰭灰褐色。

翻車魚一般體形側扁,頭上生有兩隻明亮的眼睛和一個小小的嘴巴,背部和腹部分別長著一個又高又長的背鰭和臀鰭,在身體的最後邊,有一個鑲著好像花邊的尾鰭。體型外觀呈橢圓扁平狀,像個大碟子。身型偏短而兩側肥厚,頭小、嘴小,尾鰭也退化無尾柄,很短;沒有腹鰭,但背鰭與臀鰭發達,且相對較高。體側呈灰褐色、腹側則呈銀灰色。翻車魚看上去就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了一半一樣。因此,它的普通名稱也叫頭魚。口小,眼小;鱗片特化為粗糙的表皮。體灰褐色,腹部銀灰;胸鰭短小,無腹鰭與尾鰭,背鰭與臀鰭高大且相對。在翻車魚的家族中,各成員的體形並不完全相同。有一種翻車魚的尾巴又長又尖,看上去像是拖著一根長矛,所以人們叫它“矛尾翻車魚”;還有一種翻車魚身體修長,大家叫它“長翻車魚”。

翻車魚是河豚科的巨型親戚,是所有多骨魚中最重的魚種,體重可達3000千克。早在30年代,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魚類學家古格就曾對翻車魚進行過研究,並宣稱巨大的翻車魚是動物界的生長冠軍。它們的幼魚僅有0.25釐米長,而長到成年魚時可達3米長,體重比幼魚時增加了6000萬倍。雖然翻車魚體重可達2噸半,但它性情溫和可接近。

19世紀時,漁民的孩子們會把厚厚的翻車魚皮用線繩繞成有彈性的球玩。翻車魚皮上可以有多達40多種不同的寄生蟲,就連它們身上的寄生蟲身上也有寄生現象。

生活習性

翻車魚屬大洋中、表層魚類,隨黑潮洄游靠岸,肉食性,以水母、浮游動物為主,也吃甲殼動物、海蟄、和海藻,翻車魚游泳速度較緩慢,當天氣較好時,它會將背鰭露出水面作風帆隨水漂流,晒太陽以提高體溫;天氣變壞時,就會側扁身子平浮於水面,以背鰭和臀鰭划水並控制方向,還可用背鰭在海中翻筋斗而潛入海底。

翻車魚性情溫順,它生活在熱帶海洋中,身體周圍常常附著許多發光動物,它一遊動,身上的發光動物便會發出亮光,遠看就像一輪明月,故又有“月亮魚”之美名。翻車魚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很適宜潛水,它常常潛到深海捕捉深海魚蝦為食。在海洋中表層生活的它們,竟可以下潛到600米以下的深海,有時一天多達二十次。

世界上最愛晒太陽的魚 翻車魚喜歡側躺在海面進行日光浴 第3張

它的身體像鯧魚那樣扁平,利用扁平體形悠閒地躺在海面上,藉助吞入空氣來減輕自己的比重,若遇到敵害時,就潛入深處,用扁的身體劈開一條水路而逃之夭夭。天氣好的時候,有時能看到這些魚像睡在海面上一樣,一面向上平臥著,隨波逐浪地飄蕩,不熟悉的人會認為它們是死的。成年後的翻車魨,一般個體比較大,大的能達2米至3米長,200多公斤左右重。然而,這種魚的肉看上去雖雪白細膩,肝內含有有用的脂肪,但美中不足的是,煮熟的魚肉味道欠佳,甚至令人生厭。翻車魨能發出一種奇怪的光,一到夜晚,它的身體各部位閃閃發光,使人把它誤認為是火或某種發光物體。有人研究分析後,認為這是由於它身體和鰭的輕微擺動,引起水中包圍著它的一層夜光蟲發的光。在海上的夜晚,它閃光的體表好像是映在海面上的月亮一樣,所以人們叫它“月魚”。也因為它常把身體翻轉側躺在海面隨風飄遊,人們才稱它為翻車魨。

有幾項醫學實驗表明,翻車魚能分泌一種奇特的物質來改善四周的環境,可以用來治療周圍魚類的傷病,科學家也沒發現這種奇特現象的原因,但無可厚非,翻車魚的的確確可以算的上是魚裡面的大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rd8ro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