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世界唯一的古觀象臺 北京古觀象臺建於公元1442年

世界唯一的古觀象臺 北京古觀象臺建於公元1442年

世界唯一的古觀象臺在哪裡?北京古觀象臺位於北京市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始建於明朝正統年間,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它以建築完整、儀器精美、歷史悠久和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獨特地位而聞名於世。觀象臺在明朝時被稱為“觀星臺”,臺上陳設有簡儀、渾儀和渾象等大型天文儀器,臺下陳設有圭表和漏壺。清代時觀星臺改稱“觀象臺”,辛亥革命後改為中央觀星臺。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天文臺上先後增設了八件銅製的大型天文儀器,均採用歐洲天文學度量制和儀器結構。它們不僅是實用的天文觀測工具,還是舉世無雙的歷史文物珍品。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唯一的古觀象臺等相關內容。

世界唯一的古觀象臺 北京古觀象臺建於公元1442年

北京古觀象臺歷史

北京古觀象臺建於公元1442年(明正統七年),是世界上依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天文臺。它以建築完整、儀器配套齊全、歷史悠久而聞名於世。

早在公元1279年(元十六年),天文學家王恂、郭守敬等在今建國門觀象臺北側建立了一座司天臺,成為北京古觀象臺最早的溯源。明朝建立後,於1442年(明正統七年)在元大都城牆東南角樓舊址上修建觀星臺,放置了渾儀、簡儀、渾象等天文儀器,並在城牆下建紫微殿等房屋,後又增修晷影堂。此時觀星臺和其附屬建築群已頗具規模。

1644年清政權建立之後,改觀星臺為觀象臺,並接受湯若望的建議,改用歐洲天文學的方法計算曆書。1669-1674年,由康熙皇帝授命,南懷仁設計和監造了6架新的天文儀器: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地平經儀、象限儀、紀限儀和天體儀。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紀理安設計製造了地平經緯儀。1744年(乾隆九年),乾隆皇帝又下令按照中國傳統的渾儀再造一架新的儀器,命名為璣衡撫辰儀。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德、法兩國侵略者曾把這8件儀器連同臺下的渾儀、簡儀平分,各劫走5件。法國將儀器運至法國駐華大使館,後在)1902年歸還。德國則將儀器運至波茨坦離宮展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根據凡爾賽和約規定,於1921年裝運回國,重新安置在觀象臺上。

世界唯一的古觀象臺 北京古觀象臺建於公元1442年 第2張

1911年辛亥革命後,觀象臺改名為中央觀象臺,1927年,紫金山天文臺籌建後,古觀象臺不再作觀測研究,於1929年改為國立天文陳列館。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進逼北京,為保護文物,將置於臺下的渾儀、簡儀、漏壺等7件儀器運往南京。這7架儀器在分別陳列於紫金山天文臺和南京博物院。

解放後,北京古觀象臺於1982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於1983年重新對外開放。在國外享有極高的聲譽。許多國家的政府首腦、高階官員和科學界同行如英國首相布萊爾、比利時首相伏斯達等都曾慕名前來參觀考察。

北京古觀象臺簡介

北京古觀象臺位於北京市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始建於明朝正統年間,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它以建築完整、儀器精美、歷史悠久和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獨特地位而聞名於世。觀象臺在明朝時被稱為“觀星臺”,臺上陳設有簡儀、渾儀和渾象等大型天文儀器,臺下陳設有圭表和漏壺。清代時觀星臺改稱“觀象臺”,辛亥革命後改為中央觀星臺。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天文臺上先後增設了八件銅製的大型天文儀器,均採用歐洲天文學度量制和儀器結構。它們不僅是實用的天文觀測工具,還是舉世無雙的歷史文物珍品。[1]

觀象臺建於1442年,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古觀象臺臺體高約14米,臺頂南北長20.4米,東西長23.9米。上設8架清制天文儀器。從明正統初年到1929年止,古觀象臺從事天文觀測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觀象臺中保持連續觀測最悠久的,它還以建築完整和儀器配套齊全,在國際上久負盛名。清制8架銅儀除了造型、花飾、工藝等方面具有中國的傳統外,在刻度、遊表、結構等方面,還反映了西歐文藝復興時代以後,大型天文儀器的進展和成就。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新中國成立後,古象臺移交給北京天文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北京火車站往東,原來北京城建國門城牆南側,矗立著一座巍蛾的高臺。高臺上放著八件巨大精緻的銅製天文儀器,這就是馳譽世界的科學古蹟之一,我國唯一的一座古觀象臺——北京古觀象臺。

世界唯一的古觀象臺 北京古觀象臺建於公元1442年 第3張

北宋時期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已建起一套觀象的天文儀器,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佔汴京,把這套天文儀器搬到北京。明初,又搬到南京,並且放在雞鳴山觀星臺上。明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在北京建立行在欽天監。正統二年(1437年),行在欽天監監正皇甫仲等上奏要求把南京的儀器複製一套木模,然後按北京緯度鑄造銅儀。自正統四年(1439年)到正統七年先後製成渾儀、簡儀、銅球(即天球議)等,同時建築高臺。到崇禎年間又有擴充。到了清代,正式稱觀象臺。康熙八年(1669年)又補充了一枇儀器。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城,觀象臺受到了帝國主義侵略軍的洗劫,以後幾經交涉,才陸續歸還了天文儀器。“九•一/V”事變後,觀象臺上明代所制的七件儀器遷到了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留下清初製造的八件儀器,即:天體儀、象限儀、地平經儀、地平經緯儀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紀限儀、璣衡撫辰儀等。這八件儀器分佈在觀象臺的南k北、西三面。其中的璣衡撫辰儀是八架儀器中最後製造的,年代在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

北京古觀象臺上的儀器,從它們的結構和佈置上,可以看出宋明時期天文學家進行工作的情況和天文學發展的水平。這些儀器形制巨大,質地堅實,雕刻精細,也反缺了七百多年前,我國的冶金鑄造和機槭工藝業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yold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