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休閒 >世界之最 >

世界最早的溝通水系的運河 秦鑿渠於公元前214年竣工

世界最早的溝通水系的運河 秦鑿渠於公元前214年竣工

世界最早的溝通水系的運河是什麼運河?零渠是指中國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運河,又名秦鑿渠或陡河。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長33公里。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為統一嶺南,開鑿靈渠,連通湘江與灕江,可使糧船由中原進人嶺南,於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竣工,因灕江上游為零水,唐以後稱靈渠。靈渠天然比降大,不利航行。下面就跟本站一起具體看看世界最早的溝通水系的運河等相關內容。

世界最早的溝通水系的運河 秦鑿渠於公元前214年竣工

因此,在渠中水淺流急處設定陡門(現稱閘門),可隨船前進而順序啟閉、,調整水位,使船逐級上行或下行通過渠道,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閘運河,也是最早的越嶺運河。靈渠在歷史上對物資運輸起過重要作用,直到20世紀50年代還可以行駛載重10噸的木船。但因渠道狹窄,彎多水淺,在湘桂鐵路通車後,靈渠的運輸作用下降,至1956年航運停止,現為灌慨用渠

世界最早的溝通水系的運河

公元前219年,正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他在統一六國以後,調動五十萬大軍,開始征服嶺南。當軍隊到達山嶺起伏的地區,秦始皇瞭解到興安境內(今廣西桂林以北的興安縣一帶),是長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灕江二水距離最近的地段,地勢也比較平緩。為了便利運輸糧食和戰備物資,他決定溝通這兩條水流,於是命史祿負責鑿渠,把兩個水系接連起來。從公元前219年開始,經過5年左右,終於修成了我國最早的一條運河。初名“秦鑿渠”,後因灕水上游為零水,亦稱“零渠”,唐以後改為靈渠,全長約33公里。因為在興安縣內,又名興安運河,或名湘桂運河。

靈渠工程複雜,主要是由攔河大壩(即人字壩與配套工程)、渠道(南渠和北渠),秦堤和洩水天平、陡門等工程組成。

世界最早的溝通水系的運河 秦鑿渠於公元前214年竣工 第2張

攔河大壩包括壩身、鏵嘴和大小天平等部分,作用在於截住海洋河水流,使它分別流入灕江和湘江。攔河大壩呈弧狀,實際上由兩個攔河高堤連成。攔水流經北渠流入湘江的堤壩,長380米,叫大天平;攔水流經南渠入灕江的堤壩,長120多米,叫小天平。大小天平都是用石灰岩石砌成的石壩。由於石規平時截流匯入南北渠,保證航行;洪水時,洪水漫過堤壩,洩入湘江故道,能夠調劑、平衡水量,所以將大小兩個連線的攔河堤壩也稱之為“大天平”和“小天平”。攔河大壩之前,迎著海洋河水流,在河床上修起一座如同鏵犁一樣的“分水嶺”,習稱鏵嘴,高約6米,長70多米,完全用巨石壘砌。鏵嘴的尖端劈開河水,十分之三流入灕江,十分之七流入湘江。這是靈渠最關鍵,也是最精彩的工程。鏵背上建立分水亭,亭內有清人書寫的石碑:“湘漓分派”四個大字。這是後人為紀念這項偉大工程而豎立的碑刻。

世界最早的溝通水系的運河 秦鑿渠於公元前214年竣工 第3張

南渠和北渠是靈渠的主體工程。有的渠道鑿山劈嶺,十分艱鉅。南渠的開鑿,解決了引湘入漓,湖南來的船隻經湘江沿南渠到達灕江進入廣西。北渠的幵鑿,等於新開闢一條湘江流道,使海洋河的河水與湘江重新接通。有些流段,為了減少比降和水速,採取了彎曲迂迴的幵渠路線,雖延長了流程,便於航行。

秦堤築在南渠,靠近小天平,這是為了加固南渠,遇到洪水時,也能起到洩洪作用,因此堤上也有兩處瀉水天平。

在靈渠工程中特別著眼於航運而修建的陡門也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幾是在靈渠河道較淺而水流較急的地方,都設有陡門。所謂陡門,就是在渠的兩岸向渠內伸出一段堤岸,用石灰岩砌成,半圓形狀,使渠道變窄,藉以提高水位,可以堵,也可以放,與今天河上的閘門作用相類似。全渠共三十六個,有的陡門還有名稱,如南渠有鐵爐陡、大路陡、大灣陡;北渠有何家陡、晒禾陡。這些都是我國現存的最早河流閘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xiuxian/shijie/8178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