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專家全面解讀有關宮頸癌的祕密

專家全面解讀有關宮頸癌的祕密

目錄

專家全面解讀有關宮頸癌的祕密

第一章:解讀什麼是宮頸癌

第二章:確診宮頸癌應該做這些檢查

第三章:我國宮頸癌疫苗已經進入第三期臨牀實驗

第四章: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宮頸癌的發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宮頸癌的早期是可以治癒的。那麼,你知道什麼是宮頸癌嗎?宮頸癌的治療方法是什麼樣的呢?如何預防宮頸癌?

專家檔案: 程曉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科教科科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衞生部及浙江省子宮頸癌早診早治專家組成員、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青年委員、浙江省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祕書。

一曲悽美絕唱《女人花》還縈繞耳畔,而演唱者梅豔芳卻因宮頸癌過早凋零,宮頸癌被人們稱為可怕的“經顏殺手”。

宮頸癌是女性第二大癌症,居乳腺癌之後。全球每年約有50萬新發病例,23萬人死於宮頸癌,平均每2分鐘就有一名婦女因為宮頸癌離開人世!而且這一發病率近年來持續上升,並日趨年輕化、白領化。全球宮頸癌發病率最高的是南非,其次在亞洲,我國每年新增發病數超過13萬。宮頸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在發達國家,其發生率明顯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歸罪於對宮頸癌前病變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在發展中國家,由於宮頸癌篩查工作不完善,女性對宮頸疾病的忽視,致使我國宮頸癌的發生率是發達國家的6倍。

解讀什麼是宮頸癌

宮頸癌是一種感染性疾病

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豪森證明了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是宮頸癌的病源,惡性腫瘤與病毒有關,上世紀70年代國內外都進行過研究,包括EB病毒與鼻咽癌的關係,皰疹病毒和HpV與宮頸癌的關係,白血病毒與白血病的關係等。1992年世界衞生組織宣佈,超過2/3的宮頸癌病例是由病毒HpV16型及18型引起;對1050名婦女的研究證明,在印度、菲律賓、印尼、泰國,90%以上患宮頸癌的婦女都感染了HpV;中國香港對332名婦女陰道塗片異常的研究證明,感染HpV的比例為40%。宮頸癌已成為全世界女性第二大常見的癌症。

宮頸癌的發生主要是因為人乳頭狀瘤病毒(HpV)進入女性陰道,引起宮頸癌變所致。 HpV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人的皮膚、消化道、呼吸道等都攜帶有這種病毒,正常情況下病毒最多隻能到達女性的外陰,但如果有性生活,男性陰莖上可能攜帶的該病毒便會進入女性陰道,關在宮頸上繁殖。尤其是包皮過長和包莖的男性攜帶HpV的可能性更大。

因為HpV病毒有傳染性,宮頸癌應該算是一種傳染性疾病,HpV感染者體內抗體出現高峯的時間,一般是在感染後6-12個月,感染後6個月的病人疣細胞切片可看到大量病毒。HpV的主要傳播途徑就是男女之間的性接觸,因此也是性傳播疾病。絕大部分的性傳染病,是性伴侶越多,發生率也越大;但宮頸癌不同,即使只有單一性伴侶,第一次性行為,只要有性器官接觸,不論男女,良家婦女也存在被感染的機會。

80%的女性在一生中都感染過HpV,大多數女性體內的免疫系統都可以把進入體內的HpV消滅掉,但少部分免疫機能較弱的女性會發生該病毒的持續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就可能發展成宮頸癌。

宮頸癌與宮頸糜爛無關

很多女性朋友都認為宮頸糜爛發展到後來就是宮頸襄,其實,宮頸襄與宮頸糜爛沒有直接關係,程曉東主任醫師如是説。

宮頸糜爛是以往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由於炎症分泌物的刺激,頸管外口黏膜的鱗狀上皮細胞脱落,被增生和柱狀上皮覆,蓋其表面顏色鮮紅,光滑或高低不平。。這種改變叫做“宮頸糜爛”。宮頸糜爛不是真正的“糜爛”。上世紀80年代,美國的婦產科學專着與教科書將術語“宮頸糜爛”刪除,改稱“宮頸柱狀上皮外翻或移位”。我國也在近年修訂出片的婦產科教科書中將“宮頸糜爛”擯棄。內科教科書以往對“宮頸糜爛”的描述是:宮頸外口充血、發紅、顆粒狀外觀。

宮頸被覆上皮在胚胎發生期有兩種:原始鱗狀上皮與柱狀上皮。青春期前,原始鱗-柱交界位於宮頸管內或管外或陰道穹隆的任何處。青春期後,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宮頸體積迅速增長並大大超過了子宮體,隨即發生宮頸外翻。外翻使宮頸柱狀上皮暴露於宮頸外口,呈紅色粗糙狀:紅色是由於柱狀上皮呈單層排列,其下方有豐富的血管網;粗糙是由於柱狀上皮相互融合呈絨毛或顆粒狀。

將宮頸外口紅色粗糙狀外觀誤作局部被覆上皮缺失,並用子“宮頸糜爛”來描述,這是一個歷經100多年的錯誤。子宮頸糜爛(子宮頸糜爛)的本質是宮頸外翻,這一生理現象會從女性的青春期起持續幾十年。

許多患有宮頸糜爛的女性都擔心會發生宮頸癌,認為宮頸糜爛越重,時間越長,越容易發生宮頸癌。程醫師介紹説,理論上講,宮頸糜爛是一種病理改變,即宮頸的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取代所致,而非真正的糜爛。而宮頸癌是宮頸鱗狀上皮發生異常改變,主要原因是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二者的發病原因和發病機制不同。

因此,單純的宮頸糜爛,如不合並HpV感染,並不會導致宮頸癌的發生。

確診宮頸癌應該做這些檢查

相對於其他癌症來説,宮頸癌早期確診的可能性更大些。宮頸癌初期一般沒有任何症狀,隨着病情進展,宮頸癌患者可出現異常陰道流血。年輕患者常表現為接觸性出血,發生在性生活、婦科檢查及便後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根據病灶大小、侵及間質內血管的情況而定。也可表現為經期延長、週期縮短、經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常主訴絕經後不規則陰道流血。女性應定期做宮頸癌的篩查,早診早治效果好。那麼如何確診宮頸癌呢?程醫師介紹説,確診宮頸癌一般應該做這些檢查:

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此方法可發現宮頸癌前期病變和早期宮頸癌,因存有5%-10%的假陰性率,因此患者要定期檢查。

碘試驗:正常宮頸或陰道鱗狀上皮含有豐富的糖原,可被碘液染為棕色,而宮頸糜爛及異常鱗狀上皮區(包括鱗狀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潤癌區)均無糖原存在,不會被染色。

宮頸和宮頸管活體組織檢查:對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明顯異常者應行宮頸和宮頸管活體組織檢查,這也是確診宮頸癌的最主要手段。

陰道鏡檢查:陰道鏡不能直接確診是否患有癌症,但可協助活檢進行宮頸檢查,據統計,在陰道鏡協助下取活檢,早期宮頸癌診斷率高達98%左右。

宮頸錐形切除術:活體組織檢查不能肯定有無浸潤癌時,可進行宮頸錐形切除術。確診宮頸癌後,根據具體情況還可進行淋巴造影、膀胱鏡、直腸鏡等檢查。

我國宮頸癌疫苗已經進入第三期臨牀實驗

程曉東主任醫師告訴記者,目前,可以確定預防性宮頸癌疫苗對70%-80%的子宮頸癌有顯着預防效果,對中國女性的預防保護作用可能會更好。最適宜接種的是尚未發生性行為的女孩。還能保護腸道、口腔、咽喉等黏膜類器官,男性也可接種。但是宮頸癌疫苗作為進口疫苗,在中國尚未完成註冊審批程序,這是一個很無奈的事實。

人乳頭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簡稱HpV)是一種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體皮膚黏膜的鱗狀上皮增殖,有一百多種不同類型。與超過七成的宮頸癌相關的兩種:HpV16和HpV18。現在,已在全世界很多國家使用的預防性疫苗包括由默克公司生產的佳達修Gardasil,以及葛蘭素史克公司(GSK)生產的Cervarix。佳達修為四價疫苗,針對HpV6、HpV11、HpV16、HpV18四種病毒,而Cervarix為二價疫苗,免疫對象為HpV16型和HpV18型病毒。上述兩種疫苗已在國外較廣泛使用,其有效性和已經得到了肯定。第二代疫苗,包括覆蓋更多HpV型別的疫苗、轉基因植物工程疫苗、以細菌或病毒為載體的疫苗等正在不斷地開發和臨牀實驗中。

2006年6月,美國食品及藥品管理局(FDA)的一個顧問委員會全票通過了默克公司宮頸癌疫苗上市的建議。而在這之前的2006年2月,默克向中國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提交了佳達修的註冊申請,隨後葛蘭素史克公司也在中國提交了CeNarix註冊申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等醫療研究單位承接了默克公司四價疫苗Gardasil的臨牀驗證。全國一共有3000多名女性加入到這項研究中來,目的在於驗證四價疫苗Gardasil對我國婦女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疫苗類藥物一共需要四期臨牀試驗,I期看毒性,給少量健康人羣注射藥物,觀察人羣對藥物是否有過敏等不良反應; Ⅱ期看劑量,對更多健康人羣注射藥物,尋找最合適的注射劑量。這兩期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驗證藥品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Ⅲ期臨牀試驗是要驗證藥物的有效性,採用嚴格的雙盲對照試驗。在大樣本的受試人羣中進行對照研究,給一組注射藥物,另一組注射安慰劑。然後通過長期隨訪調查,通過對照證明藥物是否有效。IV期試驗就屬於藥物上市後的跟蹤研究階段了。目前中國預防性宮頸癌疫苗已經處於第三期臨牀實驗中。

男性也可注射宮頸癌疫苗

HpV疫苗主要在女性中使用,可預防疫苗包含HpV型別引起的感染和相關病變,由於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國外得到確認,所以許多國家,尤其是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將HpV疫苗列為年輕女性常規接種的疫苗。

但HpV感染主要通過性行為傳播,男性是否可以使用也引起了科學家的關注,已有的研究觀察結果顯示四價HpV疫苗對預防男性生殖器疣是有效和安全的,同時男性使用疫苗後可以減少將HpV感染傳播給女性的可能,因此2009年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建議可以將男性增加到四價疫苗的接種人羣中,但還沒有像年輕女性人羣那樣推薦作為常規免疫普遍接種,將來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哪些男性接種疫苗最為合理。

男孩接種疫苗不僅可以防止他們今後將病毒傳染給伴侶,還可幫他們預防生殖器官和肛門附近部位發生癌變,前提是要及早接種。

宮頸癌疫苗最初獲FDA批准時,只用於9-26歲的女性預防因HpV感染引起的宮頸癌、生殖器癌前病變及尖鋭濕疣。2008年FDA擴大了疫苗的疾病預防範圍,批准HpV疫苗用於預防外陰和陰道癌。2009年10月,FDA再次擴大HpV疫苗的預防適應症,惠及到男性,批准將HpV疫苗用於9-26歲男性預防生殖器疣。

早期宮頸癌手術後可以做媽媽

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從HpV感染到宮頸癌癌前病變,再到宮頸浸潤癌往往經過8-10年時間。在HpV感染和宮頸癌癌前病變階段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效果無疑最好。宮頸癌癌前病變(所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治療簡單有效,大多數只需要採用激光、冷凍、LEEp刀l一種手術線圈,用來切除宮頸病變區域部分)術等,可在門診進行。即使是原位癌,也可以採用宮頸錐形切除手術治療,保留生育能力。但如果病情發展到了浸潤癌,大多數不得不採用子宮切除術,甚至放療、化療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

部分早期浸潤癌(I期)還是可以通過根治性宮頸切除術達到保留生育功能,宮頸癌手術雖然切除了子宮和部分陰道壁,但並不明顯影響性功能。術後3個月即可以有正常的性生活。而保留子宮的保守性手術,完全有正常的受孕生育可能。能否保留子宮主要決定於發現的早晚,有無淋巴結轉移等。然而,宮頸癌癌前病變並沒有很明顯的症狀,或者和慢性宮頸炎的症狀相似。在檢查時,與一般的宮頸糜爛難以區分。因此,重視宮頸癌的篩查是宮頸癌早期發現的重中之重。程醫師介紹,未生育的女性一旦患了宮頸癌,只要符合相關條件,可以實施保留生育的保守型手術,將病變切除,保留生育能力,實現做媽媽的願望。

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

宮頸癌預防是防治發生宮頸癌最主要的手段,宮頸癌預防我們要從兩方面來着手,一方面為病因的預防,另一方面為臨牀前預防即“三早”預防,其次女性朋友們應該及時進行婦科檢查,及時發現宮頸癌變情況。

一、宮頸癌預防應先從病因預防做起

接種HpV預防性疫苗已為宮頸癌一級預防的主要手段,可惜的是目前國內疫苗尚未上市。除此之外,宮頸癌的發生也與其他許多因素密切相關,可以針對這些因素加以控制,如提倡晚婚、避免早婚和性生活紊亂、實行計劃生育、加強性道德及性衞生教育、積極防治與宮頸癌發生有關的疾病等。另外要加強環境保護、適宜飲食、適宜體育,以增進身心健康,提高免疫力。

宮頸癌病因預防的概念必須列入成年人及青春期健康教育中,必須從思想上重視此種教育。要強調男性在減少性伴侶患宮頸癌危險性中的責任,婦女本身同樣也有責任。對男性的教育也應從青春期開始。

二、臨牀前宮頸癌預防即“三早“預防

所謂的三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其目的是防止初發疾病的發展。宮頸癌的發生和發展有一個漸進的演變過程,時間可以從數年到數十年,一般認為這個演變過程經過這樣幾個階段: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潤、浸潤癌。因此在人羣中對已婚婦女進行定期普查,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期癌及時給與診斷和治療,會有效預防宮頸癌的發生並降低其死亡率。

三、宮頸癌早期信號早知道

官頸癌的早期信號:(1)白帶增多,初期可無異常氣味。(2)白帶異常,可以混有血性,伴有惡腥味。(3)陰道不規則出血,多見於性交出血,下腹用力後出血,絕經後出血。(4)子宮頸癌進一步發展後,可能發生小便刺激症尿頻尿急及大便帶血,也可引起盆腔和下肢疼痛,下肢腫脹。

四、定期檢查遠離宮頸癌

預防宮頸癌首先要定期體檢,有性生活的女性從30歲起,就應該定期進行液基細胞學和或HpV-DNA檢查,結果異常者,進一步接受陰道等檢查以明確是否有病變。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月經期不要做此項檢查,檢查前不要使用陰道內用藥物。有關宮頸癌的HpV-DNA和液基細胞學兩項檢查費用一次約為350元左右,檢測無痛苦、無創傷,一般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三甲醫院的婦科都可以檢查。

程醫師提醒女性朋友,不要因為子宮頸外觀良好,就不去定期做進一步細胞學等檢查了,這要很容易錯過早期發現的機會。程主任就曾經接診過一個這科的患者,宮頸外觀很光滑,但是經過宮頸細胞學檢查後發現異常,最終確診為癌前病變。因此定期檢查是防治宮頸的重要手段。

五、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預防宮頸癌

凡是有性生活的男女雙方,都應該每天堅持用清水清洗一次外生殖器,性生活前後也要清洗外陰,降低HpV進入女性陰道的概率,包皮過長和包莖和男性應儘早予以切除。還要杜絕多個性伴侶,防止交叉感染。

總結:女人在日程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自己,潔身自愛,加強衞生保健,注意按時婦科普查,發現症狀苗頭,及時就醫,才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文章原載於《健康博覽》,刊號:2012年3月號,作者:趙湘、賴瑞丹,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標籤: 宮頸癌 解讀 專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zh-hk/ke/baojian/7m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