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生活百科 >家庭生活 >

米蟲是怎麼長出來的

米蟲是怎麼長出來的

米蟲是怎麼長出來的

米蟲是因糧食還在地裡時就帶上了米蟲的卵,經過糧食工廠加工後仍然粘在一些大米上邊,而蟲卵非常小,蟲卵在夏季高溫時孵化變成小蟲子,周圍又有米蟲最愛吃的大米,因此米蟲會在米中快速繁殖。

米蟲體長約為2.4-2.9毫米,寬約為0.9-1.5毫米,體型呈卵圓形,體色呈紅褐至瀝青色,其背部無光澤或光澤很暗。頭部很小,刻點較明顯,口吻細長,酷似象鼻,雌蟲的口吻較雄蟲細長,且微微向下彎曲,具有一定的光澤,而雄蟲的口吻短粗,不彎曲,吻背有縱向突起的細線和明顯的小刻點,無光澤。米象額部前端扁平。喙的基部較為粗大。觸角呈膝狀,頂端呈現為圓形,著生於基部的1/3-1/4處理。

米蟲的耐寒力較弱,氣溫低於15℃,成蟲開始越冬。在5℃下經過21天,就開始死亡。在常溫下,米蟲能自身發熱,若繁殖數量多,或冬季常溫較高的地區,冬季可不潛伏休眠。米蟲具有群集、喜潮溼、負趨光等特性,繁殖力較強。生活喜高溫,最適溫度30-33°C。

米蟲是重要的倉儲害蟲之一,主要危害儲存2-3年的陳糧,繁殖能力強,食量大,因此對糧食的儲藏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米蟲每年約有8-9個世代,平均一個世代約為20-50天,在溫度較高時繁殖的較快,在我國不同的地域,其發生狀況也不完全相同,在甘肅隴東年生1代,東北年生1-2代,山東約2代,浙江、陝西3-4代,廣東7代。主要以成蟲潛伏在倉內陰暗潮溼的磚石縫中越冬,也可在倉外鬆土、樹皮、田埂邊越冬。


標籤: 米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baike/jiating/6xkx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