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養生保健 >

來 做一名潮流“簡客”

來 做一名潮流“簡客”

目錄:

來 做一名潮流“簡客”

第一章:“簡客”生活

第二章:在“蝸居”裡快樂地宅著

第三章:讓購物更快樂

現在的你幸福嗎?你的生活快樂嗎?是不是正在為沒有很多的錢而煩惱呢?其實生活未必要買的起奢侈品才是快樂,做個“簡客”也很好!

“簡客”生活

擁有的越少你會越覺得自由

省得越多可以更久地享受理財的寧靜和安全感

理財的寧靜和安全感來自於擁有的少量的東西

東西少意味著少挪點,少搬點或者在旅行時少帶點

對東西的負擔越小,維修少了,時間卻多了

你的時間越多,你會覺得越放鬆

你越放鬆,你越不會在乎東西的多少了

如果你少在乎點東西,就意味著你更少地在乎想象了

如果你少在乎點想象,你會更關心經歷和回憶

如果你更關心點經歷和回憶,東西不多,你也會快樂

如果你只有一點東西也快樂的話,你絕不會想要得更多

你要得越少或需要得更多,你就會覺得更無拘無束。

來,做一名潮流“簡客”(minimalist),奉行極簡主義(minimalism)吧!

我們每天所做的一切,都在竭力讓幸福、愜意、充實的生活形象與外界的人和財物聯絡起來:穿著名牌、住著寬大明亮的房子、奢華的用品、高檔的電器、豪華的汽車,還有一大群朋友……我們的思想和感情都受制於外界的事物,被消費型社會的需求刺激,沒有停歇的時刻。而佔有的越多,我們在思考、說話、欲求、購買、運輸、保養、丟棄各種物品上所花的時間就越多。不覺得累嗎?

簡單生活是一種自願的選擇,不是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和衣不蔽體,不是無奈地承受生活的貧困。過簡單的生活,不是要捨棄物質舒適,而是要少而精。即使沒有多少錢,也可以很好地生活。

簡化物質

她擁有兩房一廳的公寓、兩輛車,和足夠款待20多人的宴會瓷器。身為加州大學的投資管理公司的專案經理,年薪4萬美元,黛米·斯托貝爾卻並不開心,她形容自己被困在“工作跑步機上”。

終於有一天,她從“跑步機”上走了下來。

今年31歲的斯托貝爾女士和她先生羅根·史密斯,在看到有關“簡單生活”的書籍和部落格後,開始把自己的一些物品捐贈給慈善機構。經過幾個月的整理,他們翻出了好幾堆毛衣、鞋、書、鍋碗瓢盆,以及在嘗試分居時擱置在櫥櫃裡的電視機。最後,他們把汽車也賣掉了。在看到某網站鼓勵消費者們自我挑戰僅靠100件個人物品生活後,為響應這個號召,斯托貝利女士大量消減了行頭和化妝品。

她母親說她真是瘋了。

到現在,斯托貝利女士和先生已經過了三年簡化生活,他們住在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的一個37平米的居室裡,有一個小巧的廚房。史密斯先生在讀生理學博士學位,而斯托貝利女士作為一名網頁設計師和自由撰稿人,高高興興地在家工作。她有4個餐盤、3雙鞋和兩口鍋。史密斯先生還有幾周才能完成學業,家裡的開銷目前由斯托貝利女士支付,她每年約有2.4萬美元收入。他們不開車,但有自行車。另外,他們3萬美元的債務也都還清了。

斯托貝利女士的母親深受感動。現在,這對夫婦不但有錢旅遊,還能給侄女和侄子提供教育經費。因為他們的債務已還清,斯托貝利女士可以減少每天的工作時間,騰出更多時間參加戶外活動和義務活動。每週她都為一個名為“生活瑜伽”的非盈利性拓展專案工作約四小時。

她說:“我堅信物質並不能帶來幸福感。”

改變消費

在經濟衰退前,斯托貝利女士和丈夫就已改變了消費習慣。而之後,眾多的消費者也開始重新反思他們的生活方式,給整個國家的消費模式帶來了重大變化。

“我們正從消費掛帥—就是‘不假思索地購買’—轉變為精打細算地消費。”零售研究和諮詢公司NpD集團分析師馬歇爾·科恩(MarshalCohen)說。

針對疲軟的就業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消費者們改變了以往幾十年的習慣,開始多存少花,行業專家預計這種趨勢還將持續下去。根據去年美國一項政府報告,6月份,消費者稅後收入的6.4%被存入銀行,之前的很長時間,這一比率是1%至2%。與5月相比,6月的消費支出和個人收入持平,這表明依賴購物者花錢的美國經濟不可能很快反彈。

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從樂觀的角度看,消費者針對經濟危機所進行的行為調整將最終給他們帶來快樂,比如,有關消費和幸福的新研究表明,把錢花在經歷上比花在購買物品上能帶來更大的快樂。在實施購買前,他們會進行很長時間的計劃,並且不再和周圍的人互相攀比。

如果消費者們不再堅持新的消費習慣,零售商家和市場營銷者們在經濟衰退期間採取的推銷伎倆就會演變為長久的經營策略。他們會向消費者們推銷一些聲稱可以讓人們在家裡也能自娛自樂的裝置,或者向他們推出獨特的活動專案和個性化的服務。

花錢的學問

一些分析家表示,雖然本次節支風潮可能只是全球經濟衰退的反應,但消費者可能也會因此發現真正使他們感到幸福和滿足的東西,永久地改變消費方式。

“實際上,直到最近,對這一課題的研究並不多。”在消費和幸福研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的前沿的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系副教授伊麗莎白·鄧恩()說,“對於收入和幸福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令人意外的是,對於如何花錢的研究著作卻很少。”

揮霍性消費一直是體現魅力的方式,而且至少可追溯到1899年以前,當時的經濟學家凡勃倫(ThorsteinVeblen)出版了《有閒階級理論》,這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人們如何通過花錢來證明其社會地位。

此外,擁有更多金錢就會讓生活得到改善,這一直被當做永恆的真理。過去幾十年的研究已經顯示出,金錢的數量達到某種程度後會使人快樂,因為他們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滿足。最近一輪的研究都是關於情感效應(沒有更貼切的術語可以形容)的問題:怎麼才能用錢獲得最大快樂。

幸福買賣

消費者的快樂體現在哪裡呢?學者和研究人員還無法斷定出阿瑪尼(Armani)品牌是否比杜嘉班納(Dolce&Gabban)品牌更能讓你開心。但他們發現消費的型別、規模和頻率甚至是花在消費上的時間都影響長期幸福。

一個重要的發現:把錢花在體驗上—音樂會門票、法語課、壽司課、摩納哥酒店的一晚—都比花錢在一般東西上帶來更長久的快樂。

“其基本觀點就是‘度假比買新沙發更好’。”鄧恩教授總結兩名同事、心理學家利夫·萬博文(LeafVanBoven)和托馬斯·基拉維基(ThomasGilovich)的研究時說。她曾在一篇與哈佛大學和弗吉尼亞大學的同事合寫的文章中陳述她的觀點:“如果錢不能帶給你快樂,原因可能是你不會花。”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公共事業、人口、健康和經濟學副教授托馬斯·德雷爾(ThomasDeLeire)最近發表的研究報告考察了9大類消費領域。他發現唯一與快樂成正比的類別是休閒消費:度假、娛樂、運動以及如高爾夫球杆和魚杆這樣的器械。

根據美國國家老年研究院的一項研究結果,德雷爾教授對已婚人士不同支出水平帶來的幸福感進行了對比。(研究表明婚姻增加幸福感。)

“在休閒活動方面花兩萬美元帶來的幸福感與婚姻帶來的幸福感大致相同。”他說,看起來在休閒活動上的花錢可以減少人們的孤獨感,並增加了與他人的互動。

在“蝸居”裡快樂地宅著

零售商和分析家認為,在過去幾年裡,體驗比財產更能吸引消費者,他們更喜歡把閒錢花在晚上與家人共聚、看電影和玩遊戲上,或宅在自家後院。許多零售專家認為,這並不是一種時尚,而是“新常規”。

“我認為許多改變是永久性的。”JenniferBlack&Associates零售研究公司董事長兼俄勒岡州州長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詹尼佛·布萊克(JenniferBlack)說,“我認為人們正逐漸意識到,他們對已經擁有的東西並不稀罕,而對創造印象更感興趣。”

她認為,出現此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嬰兒潮出生的人們一直對就業市場和能否送孩子上大學十分關注。雖然他們還會繼續花錢,但在重新調整優先次序之後,會減少花錢的數量。

雖然大多數的消費者不會將生活簡化到斯托貝爾女士那種程度,但仍有許多人驚訝地享受著簡單生活的樂趣。波士頓諮詢集團在去年6月份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濟衰退的焦慮已經推動了“返璞歸真運動”,在過去的兩年裡,家和家庭變得更重要,而奢侈品和社會地位的重要性則下降。

“此次經濟衰退使得佔有物品的情感體驗發生了真切變化。”為製造商和零售商提供服務的營銷諮詢公司WSLStrategicRetail執行長溫迪·利爾曼(WendyLiebmann)說:“我們聽到人們談的是希望不要失去社會聯絡,不要失去時光、家庭和體驗。”

最近的研究表明,與物質消費不同,休閒和服務型消費能夠顯著地加強社會聯絡,這反過來有助於增強幸福感。(學者已經達成廣泛共識,即人際關係質量和幸福感緊密相關,因此,任何使社會聯絡更穩固的事情都有可能讓我們感覺溫暖。)

但現實當中,精耕細作的人際關係很罕見。正如鄧恩教授和同事丹尼爾(ert)和蒂莫西(on)在他們即將發表的論文中提出的那樣,只有白蟻、裸鼴鼠和某些像螞蟻和蜜蜂這樣的昆蟲才會像人類一樣具有複雜的社會關係。在這些精英群落中,只有人類進行購物。

在2008年經濟衰退達到極點時,沃爾瑪超市意識到消費者們都“宅”起來了—休假時呆在自家後花園裡,增加在家用晚餐的次數,晚上在家玩遊戲。因此,商店裡的商品被相應地歸類,這些商品可以把任何蝸居變成家庭影院,或者把後院變成音樂角。沃爾瑪不僅賣烤肉架和棋盤遊戲,還賣體驗。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聽取顧客建議。”沃爾瑪發言人艾米·萊斯特(AmyLester)說,“知道他們給自己設定了消費額度,購買時要考慮不要超出額度。”

玫瑰色的回憶

研究人員說,體驗型消費之所以能產生持久幸福感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可以經常回味,即使是最平常的體驗。比如在羅馬旅遊時,你可能有排不完的隊,照相機也摔了,甚至還和愛人吵架,這些情景在你的頭腦中會變成玫瑰色的回憶。

旅行並不完美,但我們卻把它們變成了完美的記憶。

相比物品,經歷之所以能夠提供更大的樂趣,還因為它們經得起反覆體味箇中滋味,而穿上件新皮外套或者開啟閃亮的平板電視所帶來的快感則持續的時間較短。

“當我們買了新房子以後,很快就會習以為常。”正在研究心理學家所稱的“享樂適應”現象的Lyubomirsky教授說。該現象顯示:為了保持穩定的幸福水平,人們會很快適應變化,不管這種變化是巨大的還是可怕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購買新物品所帶來的情緒波動將趨於平靜。

“我們不能繼續從所購物品中獲得快樂。”她說。於是,我們又去買新的東西。

EdDiener是伊利諾斯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兼美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前會長。該協會曾推動有關讓生活更有滿足感的研究。EdDiener和他的妻子曾經找房子,看過一些喜歡的房子後,他們並不像某些夫婦那樣選擇那些面積大、廚房精緻、採光良好或者臥房寬大的房子,而是在考慮到享樂適應研究後,作出了決定。

“如果房子鄰近健行小徑,那麼,健行就比較容易實施。”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考慮到該研究,我認為健行小徑可能是形成幸福感的一種因素,我們不用太在意廚房地板有多漂亮或者水槽是否好看之類的事。我們買了靠近健行小徑的房子,它真是太好了,我們每週有四到五天都去散步,樂此不疲。”

讓購物更快樂

學者們發現,消費者會通過購買許多小樂子來代替一筆大的開銷,來應對享樂適應性。因此Lyubomirsky教授建議每週做一次按摩、訂購鮮花,或者給歐洲的朋友們打個電話,而不是買輛捷豹;休幾個三日週末,而不是長達兩週的假期。

“我們也會適應這些小事。”她說,“但是,積小成多,可以在很長的時間內感受到購物的快樂。”

比起如今可以通過信用卡和手機在任何時間買到想要的東西,消費者過去的購物體驗更能讓人感到快樂,WSLStrategicRetail的利爾曼(Liebmann)女士說。“你會為了買某樣東西攢錢,心存期盼。”她說。

換句話說,期待某樣東西並努力工作去獲得,會使它更顯珍貴和令人興奮。

事實上,學者發現期望會增加幸福感。想買一個ipad嗎?在把它買回家前,你可能會考慮很長時間。同樣,對一次到加勒比海的度假:如果你提前預定機票,將會比你拖到最後一刻訂機票更快樂。

離開無休止的攀比迴圈

過去四年裡,洛杉磯的電影製片人RokoBelic環遊世界並製作了一部名為《幸福》的紀錄片。自從開始著手影片,他把家搬到Malibu海灘。

洛杉磯雖然挺好,但是他沒法兒去衝浪。

“我搬到一個活動房屋停放場。”Belic先生說,現在他每週都去衝浪三四次。“這確實使我更快樂。”他說,“我們以前被外界灌輸的那些可以讓我們快樂的事,比如每兩年買一輛新車或者買最新的時裝,其實並不能讓我們感到開心。”

Belic說,他的紀錄片表明:“每個快樂者的唯一共同點是擁有牢固的人際關係。”

相反,專家認為,購買奢侈品則是一個無休止的攀比迴圈。鄰居們有一輛漂亮的新車,對啦!現在你也想要一個。鄧恩女士和其他同事去年6月發表在《心理科學》上的一篇研究報告發現,財富會干擾人們品味正面情感和經驗的能力,因為富有會降低從日常生活小事中獲得快樂的能力,比如每天吃一塊巧克力。

另外,在某件事上花錢,比如和朋友露營或品酒,這種經歷會讓人無法與其他人進行比較,—因此會更幸福。

幸福不是非此即彼

當然,有些時尚追求者觀點不同。對許多人來說,衣服不過是實用品。但是對於一個特定的群體,衣服都是一種藝術形式,一種自我表現的方式,一種家庭傳遞記憶的方式。對他們來說,關於“人們最終將不再從物質方面獲得快樂”的研究結果不適用。

撰寫大眾時尚部落格“麥迪遜大道間諜”的HayleyCorwick說:“我不可能丟掉衣櫥裡的東西,我17歲時買的衣服現在還喜歡。”

她不認為幸福是非此即彼。有時候,你想去旅行,其他時候,你可能想要一個湯姆·福特手袋。

而斯托貝爾,現在是一個簡單生活的擁護者。她利用空餘時間在上寫一些自己生活的文章。

“如果我還住在那個寬敞但卻被無用之物塞滿的兩房公寓裡,有兩輛車以及3萬的債務,那麼我不可能有現在的生活方式。”她說。

“放棄一些東西吧!”她建議,“試試感覺怎麼樣!”

結語:你的生活快樂嗎?其實擁有幸福的人生未必要奢華,簡單快樂就好!(文章原載於《健康忠告》,刊號:2012 第2-3月,作者:STEpHANIE ROSENBLOOM,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標籤: 簡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baojian/mmnyk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