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常見疾病 >

類風溼性結節的形成和治療

類風溼性結節的形成和治療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各種風溼疾病都比較常見,由於抵抗力的減退,還有各種關節和骨質的老化和疏鬆,就容易受到外力因素的影響,導致關節炎症的出現,其中類風溼性結節就其中一種常見病,那麼究竟類風溼性結節是怎麼形成的?一般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如下我們就這兩個問題進行說明。

類風溼性結節的形成和治療

一、類風溼結節的形成

類風溼結節是類風溼關節炎的關節外表現,結節中心是纖維素樣壞死組織和含有IGG的免疫複合物的無結構物質,周圍是成纖維細胞,外周浸潤著單核,淋巴及漿細胞,形成典型的肉芽組織.類風溼結節是一種較硬,圓形或橢圓形的小結.臨床上可分淺表結節和深部結節兩種型別.

淺表結節發生於關節周圍受壓或摩擦較多的部位,如手背,足背,肘關節後方的鷹嘴突,頭的枕部,骶部,坐骨結節,踝部.由於這些骨突起的部位,區域性小血管容易破裂,使含有免疫複合物的類風溼因子在該處淤積,吸引大量巨噬細胞到該處,並被啟用,促使結節形成.

二、類風溼結節的理療和藥療

區域性熱療,熱水浴,溫泉浴,蒸氣療法及石蠟療法等均可使疼痛減輕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適.急性滲出性病變可用冷敷來減輕疼痛.紅外線,超短波或短波透熱療法等也可增加區域性血迴圈,促使炎症及腫脹消退,疼痛減輕,並以增強藥物對區域性的作用.

藥物治療:

(一)水楊酸鹽:阿斯匹林仍為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的首選藥物.

(二)消炎痛:非類固醇抗炎藥,效果較好,其鎮痛,退熱及抗炎作用都較強.

(三)異丁苯丙本酸:抗炎,鎮痛及退熱作用均較阿斯匹林強10倍以上,副作用較阿斯匹林小.

(四)皮質激素:對急性炎症有顯著療效,長期應用副作用較多,停藥後極易復發.

從以上我們知道了類風溼性結節的形成,主要還是關節的受壓和勞損造成,所以一些長時間從事體力活的人群要特別注意預防,而對於患者來說,當然首先要看屬於是淺表的還是深部的,建議採用藥物和理療兩種方式,來促使炎症的消除和結節的消失。

標籤: 類風溼性 結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jibing/zxe27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