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飲食百科 >中藥 >

敗醬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敗醬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中藥材佔了很大的份量,你瞭解敗醬嗎,它有什麼功效和作用,如何食用,相信很多人都很感興趣,下面就為大家一一道來。

敗醬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別名】鹿腸(《本經》),鹿首、馬草、澤敗(《別錄》),鹿醬(《藥性論》),酸益(《日華子本草》),苦菜、苦蘵(《綱目》),野苦菜(《植物名實圖考》),苦豬菜(《江西中藥》),苦齋公(《四川中藥志》),豆豉草、豆渣草(《重慶草藥》),白苦爹、苦苴(《閩東本草》)。

【來源】為敗醬科植物 白花敗醬 黃花敗醬 或其近緣植物的 帶根全草 。一般多在夏季採收,將全株拔起,除去泥沙後晒乾。

【原形態】①白花敗醬,又名:胭脂麻。

【生境分佈】產於四川、江西、福建等地。

【性狀】白花敗醬的乾燥全株,長短不等;根莖有節,上生須狀細根。莖圓柱形,外表黃棕色或黃綠色,有縱向紋理,被有粗毛。質脆,易拆斷,斷面中空,白色。葉多皺縮、破碎,或已脫落。全株有陳腐的豆醬氣,味苦。以乾燥、葉多、氣濃、無泥沙雜草者為佳。

【化學成份】白花敗醬含有揮發油,乾燥果枝含黑芥子甙等。根與根莖中含莫羅忍冬甙、番木鱉甙、白花敗醬甙等。

【性味】苦,平。

【歸經】入肝、胃、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排膿破瘀。治腸癰,下痢,赤白帶下,產後瘀滯腹痛,目赤腫痛,癰腫疥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2~4兩)。外用:搗敷。

【注意】《本草匯言》:"久病胃虛牌弱,洩瀉不食之症,一切虛寒下脫之疾,鹹忌之。"

【附方】①治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上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金匱要略》薏苡附子敗醬散)

【各家論述】①《綱目》:"敗醬,善排膿破血,故仲景治癰,及古方婦人科皆用之。乃易得之物,而後人不知用,蓋未遇識者耳。"

【臨床應用】 治療流行性腮腺炎: 取黃花敗醬鮮葉適量,加生石膏0.5~1兩共搗爛,再用1個鴨蛋清調勻,敷於腫痛處,24小時後取下。重者需敷2次。有併發症者加服20~50%黃花敗醬草煎劑,每日3~4次,每次20~30毫升;或當茶飲。治療200餘例,90%的病例在區域性敷藥後24小時內症狀消失,重症(包括有睪丸炎合併症的)患者在第2次敷藥後一般症狀也能消失。此外,本品對癤、癰、乳腺炎、淋巴管炎等也有效果。

【備註】據《本草》記載,敗醬應為上述敗醬科植物,但除四川、江西、安徽、福建等地使用外,大部分地區習慣上以菊科植物苣蕒菜的帶根全草和十字花科植物菥蓂的帶果全草作敗醬使用。前者習用於北方;後者習用於南方。參見"苣蕒菜"和"菥蓂"條。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神農本草經》。

通過對於敗醬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可以更好的提高我們的生活常識

標籤: 敗醬 藥用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ke/zhongyao/ww0m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