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傳統文化 >

傈僳族建築 傈僳族傳統民居有什麼特點

傈僳族建築 傈僳族傳統民居有什麼特點

獨具民族特色的傈僳族傳統民居

傈僳族建築 傈僳族傳統民居有什麼特點

傈僳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我們前面剛介紹了傈僳族的民族文化特色,今天小編要介紹的是傈僳族文化中傳統的民居房。傈僳族民居分為三種,分別是千腳落地房、木愣房與土牆房。當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蓋磚瓦房屋的也漸漸越來越多。

1.竹蔑房

竹蔑房,俗稱“千腳落地房”,是傈僳族的基本住房形式之一。一般建於能躲避山洪和泥石流的山凹臺地的向陽面偏坡上。建造時在斜坡下和左右兩邊,豎幾十根堅硬耐腐的粗長木作柱子,坡下各木柱又分別用硬粗短木柱頂綁,以防倒塌;坡上用短柱,與坡下柱子對等;在坡下各長柱離地2至3公尺能與坡上各矮柱底成平行處綁架橫木,以保持平衡。

以木板或篾笆為地板,四周圍以竹篾籬笆,頂上覆蓋茅草或杉木板。屋內一般分隔為兩間,進門第一間為客房,中央設一火塘,上面置鐵三腳架或耐火條石,作為燒火煮飯時支鍋的支撐,如有客人就圍著火塘坐;第二間為房主人臥室,外人一般不允許入內。若子女結婚,則另蓋房子,有的則擴大外室。建蓋這種樓房,不必平整地基,就地取材,省工省料,適用方便,隔五六年或七八年修蓋一次。其優點是空氣流通,防潮避溼,冬暖夏涼,適應本地區的氣候特點。

2.木楞房

木楞房又叫“圓木壘牆房”,形狀像一個大木匣,長方形,是做工較為精細的住房。建蓋前,要備好粗細相等而長短不同的木料,多用直徑22公分左右筆直乾透的松樹圓木,用斧、刀砍削成一樣粗細的七面圓柱形木料。各木料的一邊砍削成榫,直對榫的另一邊刨剜成一細槽,兩端的兩邊直對榫、槽,分別砍鑿一鑲嵌口。

建蓋這種房,每邊要鑲壘26至30根木料。建蓋要按木料的長短,先在挖平的長方形地基的四個角落墊上大石頭作石腳,木料就在上面榫對槽、鑲口嵌鑲口地架壘。每邊壘至十一二根時,用粗圓木鋪樓板,與下層隔開,上層為人住層;從樓板往上壘了二至四公尺左右時,在一長邊的內側設定放糧食和什物的涼臺;壘至頂形成木牆,在兩短邊正中間各立一木馬,架樑子人字木,綁數十根椽木,頂蓋杉板或雪山紅松板、茅草。

較大的房屋分為兩間,小的僅一間,常在側面開門。房正中設一火塘,火塘邊除挨門一邊外,三邊各設木支架,鋪以厚木板為臥床、坐板;下層關牲畜。也有部分將原木削去皮,兩端砍鑿鑲嵌口,以地基為地板,壘建粗糙的單層房。這種房子具有堅固、經久耐用、暖和、防潮、防風防震和便於搬遷的優點,但建蓋耗費木料多,難以防火。

3.土牆房

土牆房是瀘水境內沿江一線傈僳族的住房形式。其結構是挖平地基砌好石腳後,四周舂上土牆,以牆抬樑,樑上鋪篾笆,為盛置糧食的傢什臺,頂蓋茅草或木板、油毛氈、石棉瓦、瓦片,屋內築牆或用木板、籬笆把房屋分隔成三間,分別是正房和臥室,即正房兩側各有一長側房,分別在房門前兩邊,相對開門,作為子女和客人臥室。

標籤: 傈僳族 民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chuantong/7d8x3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