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傳統文化 >

佤族民間藝術:滄源崖畫是怎樣由來的

佤族民間藝術:滄源崖畫是怎樣由來的

滄源崖畫主要分佈在雲南省滄源縣糯良山、班考大山與拱弄山之間的勐董河流域的河谷地帶。是我國發現較早的古代崖壁畫藝術遺存之一。1962年以來,已先後在滄源縣中北部的勐來、丁來、滿砍、和平、芒陽、勐省等地發現了11個崖畫點。這些崖畫大都畫於離地面數米高的一片片垂直的崖壁上。

佤族民間藝術:滄源崖畫是怎樣由來的

滄源崖畫的內容主要有人物像、動物像、村落圖、狩獵圖、祭祀圖、舞蹈圖等。每個畫面都有一箇中心內容,真實地描繪了一幅原始生活的百態圖,古樸、形象、生動。反映了佤族先民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

滄源崖畫採用平塗法,手法簡練,生動傳神。人體多用三角形表示,面部不畫五官,但四肢卻畫的姿態多變,動感強烈。通過雙臂和雙足的種種不同姿態,可以看出人物的活動內容。動物也是如此,雖然五官不清,但通過角、尾、足和耳部的特徵,也可以辨認出其種屬。

滄源崖畫影象多呈赭色。作畫的顏料可能是用赤鐵礦、蟲膠和動物血調製而成的。根據專家們的初步研究分析,這些崖畫可能是新石器時代的作品,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當地佤族群眾一直把它當作神物加以崇拜。

雲南目前最早的崖畫

至今為止,雲南共發現了50多處崖畫點,幾乎遍及全省,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崖畫群落,其崖畫之多居全國之首。這個群落中,著名的有漾濞崖畫、元江它克崖畫、丘北崖畫、永德崖畫、中甸麗江崖畫、彌勒崖畫、麻栗坡大慄府崖畫、路南崖畫等等。這些崖畫各具特點,富麗丰采。在這些崖畫中,最早的崖畫是滄源崖畫。

滄源崖畫位於滄源佤族自治縣的勐來、勐省兩鄉鎮的勐董河流域,是我國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最古老的崖畫之一。從1965年起,人們已在這裡陸續發現了14個崖畫點,分佈於滄源縣的勐來鄉、丁來鄉、滿坎鄉、和平鄉和耿馬縣的芒光鄉等地東西長約20公里的範圍內,一般均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崖上。

滄源崖畫的來由

滄源崖畫分佈在佤族聚居區,被當地佤族視為神聖之地。崖畫上的人物影象,被佤族人們奉為“仙人”。千百年來,每逢旱季或年節,佤族和當地居住的其他民族都要到巖畫地點舉行莊嚴的祭祀活動,點燃香燭,擺上象徵吉祥的祭品,祈求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滄源崖畫”到底由誰而作?現在已無法考證,但種種跡象及研究表明,“滄源崖畫”確係當地佤族先民所作。在滄源佤山,就有許許多多民間傳說,講述著古老崖畫的故事:

有一種說法,崖畫是一支在3000年前遷移到此的佤族隊伍所繪,他們沿勐董河而上,到達勐省壩,在石佛洞中生活下來。為了給後來者留下路標,他們在沿途的石崖上描繪了各種生活場景,告訴人們他們在勐省壩的生活,希望後來者能循此找到他們,但始終沒有等到。因而,崖畫是佤族先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標誌和誓言,也是他們3000年的期待。

而據佤族老人講述,在佤族民間儲存著一幅內容與滄源崖畫毫無差別的布畫。傳說中是一個叫艾惹的男孩在一座石崖中得到,這幅畫教人類種植、飼養、建築、各種技能等,如何過上穩定、幸福的生活。

後來有人把畫上的圖案用牛血畫在石崖上,這就是今天人們看到的“滄源崖畫”。1966年,那幅布畫還儲存在勐來鄉明良大寨頭人家裡,可惜在“文革”期間失去了蹤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chuantong/9d3y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