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傳統文化 >

佤族的“樑倉房”和“木鼓房”都是啥樣的

佤族的“樑倉房”和“木鼓房”都是啥樣的

阿佤人有很強烈的護糧意識。所以糧倉房是佤寨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較有特色的佤族建築。糧倉房一般建於離寨、離住房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寨頭、寨腳或寨邊是設定糧倉房的最佳位置。有的村寨糧倉房較分散,有的村寨糧倉房多間聚在一處,形成漂亮的小建築群。糧倉房佔地面積小,糧倉為方形密封木櫃,置於房中。為防受潮黴壞及蟲害,阿佤人用一種特殊的樹葉及牛糞混合的糊狀物嚴封糧倉縫隙。最具佤山特色的是設定糧倉護欄、倉門雕刻牛頭的糧倉房。它體現了佤民族原始的圖騰崇拜及審美心理。

佤族的“樑倉房”和“木鼓房”都是啥樣的

寨中建蓋木鼓房是佤族村寨的文化特徵之一。木鼓房佤語稱為“捏克羅”。從滄源崖畫木鼓圖及滄源現在保留的木鼓文化看,滄源是木鼓文化的發源地。木鼓佤語稱為克羅(grōg),是佤族獨創和獨有的打擊樂器,是佤文化的典型代表,可以說是佤族的標誌。歷史上,凡是發生火災、水災、受到外族入侵或組織大規模社會活動時,佤人都會敲響木鼓召集族人。解放前,大部分佤族村寨都有木鼓,並設有專門的木鼓房,木鼓房裡一般擺放一對木鼓,木鼓平時不準亂敲,而是在傳統節日、喜慶、娛樂時使用,也是作為民族紛爭械鬥時的報警器及民間宗教祭祀的訊號工具,被佤族視為“通天神器”而崇拜。

木鼓文化是佤文化的一大特點,木鼓文化可以說貫穿了佤族的整個歷史。有人說,要了解佤族就要先了解木鼓,因為它是佤文化的象徵,在現實當中,木鼓越來越少,但是作為藝術和文化的表現,木鼓終於走出了祭祀房走上了舞臺,為展示佤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木鼓對研究古代佤族乃至古代人類歷史、社會、宗教、藝術等等有很高的價值。現今滄源部分村寨仍然建有木鼓房,木鼓房形似傳統居房,一般不設圍牆,過去木鼓房是佤族剽牛祭祀後跳木鼓房舞、娛悅鼓魂及神靈、祈求五穀豐登的場所,現今是佤族慶豐收歌舞自娛的場所。木鼓房既神祕莫測又充滿歡快的氣息。

標籤: 木鼓 倉房 佤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chuantong/enre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