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張學良胞弟張學思 組建新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

張學良胞弟張學思 組建新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

張學思(1916-1970),遼寧省海城縣人,張學良同父異母的弟弟。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遼寧省政府主席兼遼寧軍區司令員,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安東海軍學校副校長,東北大學校長(此東北大學是共產黨於1946年在本溪建立的,1950年改名為東北師範大學)。

張學良胞弟張學思 組建新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

建國後,任大連海軍學校副校長兼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坐落於大連市老虎灘畔的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是新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它與共和國同齡,被譽為“海軍軍官搖籃”。

歲月匆匆,往事如煙。當年,這所海軍學校為什麼把校址設在尚由蘇聯軍隊駐防的大連?為什麼校長和政委一職由海軍司令員親自擔任?為什麼第一批教員和學員當中有許多人來自清華、北大?

這一串串問號留下的謎團直到現在才得以揭開——

周恩來在中南海召見張學思意味深長地說:“你去辦一所人民海軍的黃埔軍校。”

1949年春天,正當解放戰爭節節勝利之際,一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傳遍中華大地:國民黨海軍的王牌軍艦“重慶”號光榮起義,於3月初駛抵解放區遼西葫蘆島港。聽到這個訊息,一位清瘦的中年人從收音機旁興奮地跳了起來。他對妻子說:“這下咱們有軍艦了。可以肯定,解放軍的隊伍裡很快就會有一支海軍!”

說這話的中年人就是張學良的胞弟張學思。張學思從17歲即投身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9月,年僅29歲的張學思奉命率部挺進東北,出任遼寧省政府主席、省軍區司令員、東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他轉戰白山黑水,為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1949年年初,東北全境解放。33歲的張學思開始考慮和平建國後自己該幹哪一行。他剛剛擬好一份報告,申請辭去省長一職,去鏡泊湖辦一個國營農場。

周恩來與張學思在一起

當時妻子謝雪萍聽了丈夫的話,衝口冒了一句:“哎呀,會不會讓你去幹海軍啊?”張學思聞言不由得一怔。想不到,一語成真。兩個月後,妻子的話應驗了。1949年5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在中南海召見了張學思,授權他創辦新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周恩來意味深長地說:“新中國不僅要有陸軍,還要組建空軍和海軍。歷來建軍要先建校,你去辦一所人民海軍的黃埔軍校。有了培養海軍幹部的學校,人民海軍才有發展的資本嘛!”

周恩來明確指出了海軍第一校的歷史地位和重要性,但這所學校建在哪裡卻沒有談到,這些具體事宜都交由張學思決定。

當時,起義後的“重慶”號軍艦遭到敵機的輪番轟炸,為了保全軍艦和人員,奉命自行炸沉於葫蘆島港內。之後,東北軍區在安東(今丹東市)成立了一所臨時海軍學校,由原“重慶”號艦長鄧兆祥任校長,遼西軍區的朱軍任政治委員,組織“重慶”號和“靈甫”號的起義人員,進行政治學習和思想改造。這就是人民海軍史上曾有過一筆的安東海校。

當時中組部和東北軍區的領導都傾向於在安東海校的基礎上組建新海校,即把新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建在今天的丹東市。

但是,張學思否決了這個方案。主要理由是安東(今丹東)遠離出海口不適合辦海軍學校。於是,張學思帶著蘇聯專家乘蘇式飛機考察了長江以北包括大連、煙臺、青島在內的幾個沿海港口城市,最終決定把海軍學校校址選定在大連老虎灘畔。這裡依山傍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原址曾經是日本的一所中學,有數百幢日式房屋建築,也有可供教學用的大樓,還有碼頭和許多空地,是個非常理想的校址。陪同張學思一同考察的蘇聯專家提醒張學思:“省長先生,現在這裡是蘇聯炮兵駐防的軍事重地啊,是不是改選其他地方?”張學思笑呵呵地說:“既然選定了,請蘇軍搬走就是了,這件事我來辦。”

當時大連和旅順完全由蘇軍駐防管理,因此蘇聯專家根本不相信張學思能搬得動蘇軍炮兵基地。兩週之後,張學思輕鬆地告訴蘇聯專家:“校址騰出來了!”那位專家驚得目瞪口呆!

毛澤東對正在籌建新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的張學思語重心長地說:“100多年來,帝國主義都是從海上侵略我們中華民族的……”

張學思受命組建海軍學校之後,廢寢忘食地奔波於北京、瀋陽、大連和莫斯科之間,七過家門而不入。這期間,他參加了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以海軍總部代表的身份在大會上發言。會議休息的時候,毛澤東與張學思親切地交談起來。毛澤東聽說他正在籌建新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語重心長地說:“100多年來,帝國主義都是從海上侵略我們中華民族的。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好好幹吧!”

參加開國大典之後,張學思與新任命的海軍司令員肖勁光有過多次親密接觸。肖勁光是張學思的老領導。在東北解放戰爭和四保臨江的戰役中,他們配合得十分默契。張學思向肖勁光司令員彙報了籌建海軍學校的情況,並真誠地提請由肖勁光親自擔任校長。

當時,中央軍委已決定,由張學思擔任海軍學校的校長。張學思建議說:建軍和建校歷來都是一致的。新組建的海軍學校校長最好由海軍司令員親自擔任,這樣許多事情都比較好辦。他打算報請軍委任命肖勁光兼任校長,他改任副校長。不久,聶榮臻代總長將張學思赴蘇聯考察後擬就的關於組建海軍學校的報告呈送到毛澤東主席寬大的辦公桌上。日理萬機的毛主席當日閱後,將報告立刻批給朱德、劉少奇、周恩來3位副主席。

1949年11月22日,中央軍委正式下達了組建大連海軍學校的命令,提出“學習蘇聯經驗,辦正規海軍學校”的方針,並任命肖勁光為校長兼政委,張學思為副校長兼副政委,李東野為政治部主任。這份至今還珍存於海軍大連艦艇學院院史館的命令上,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4位領袖的親筆簽名清晰如初。

首批海軍學校的學員有許多人來自清華、北大等重點大學

1950年2月1日,大連海軍學校正式開學。它從醞釀籌備到正式誕生,僅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這樣短的時間裡大批的教員和學員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其中凝結著張學思的心血。他提議從3個方面解決師資來源問題。一是從蘇聯海軍院校中聘請。建國前夕,張學思與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和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張愛萍一道祕密赴蘇聯考察。借這個機會,張學思為海軍學校聘請了87名蘇聯海軍專家。二是從全國各高校公開招聘。在教育部幹部司的具體協助下,大連海校先後從清華、北大和湖南大學招聘了30多位名師。三是從起義的國民黨海軍人員中挑選了幾十名留英留美人員,其中還有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底戰役的郭成森、盧東閣等人。

海校的學員來源於4部分。一是從清華、北大、南京大學、湖南大學等名校招收一批在讀的本科二年級以上大學生,直接編入大連海校的速成班(兩年制),以便滿足海軍建設對幹部的急需。二是從全國高中畢業生中通過“大學聯考”的形式招收普通班學員(4年制),這在全國開了一個先例。三是從陸軍部隊招收一批部隊學員,根據文化程度分別編入速成班和普通班,對於未達到高中文化程度的部隊學員,則編入預科班,待達到高中水平之後,再升入普通班。四是從安東海校選拔一批表現優秀的學員。

在建國之初,張學思辦正規本科軍事院校的主張引起了一些爭議,但張學思在各種場合努力做說服和解釋工作。他說:“海軍是一個技術複雜的軍種。它要求具有高度文化和專業技術水平的幹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將來全軍都要高度現代化。海軍學校不辦則已,辦就要正規化、現代化,絕對不能低於一般高等學校水平。”張學思的主張得到了上級的充分認可。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批准了他的建議。

這所學校的組建凝聚著開國元勳們要徹底結束有海無防的民族屈辱、建設一支強大人民海軍的迫切心願。56年來,這所學校的成長一直備受關注。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曾為它親筆題詞:藍色道路從這裡起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0nxr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