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張學良的人生經歷是怎樣的?張學良生平簡介

張學良的人生經歷是怎樣的?張學良生平簡介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陸軍一級上將,漢族,祖籍遼寧海城,1901年6月3日(夏曆4月17日)出生於遼寧省檯安縣九間鄉鄂家村張家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人稱“少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民國四美男子之一。

張學良的人生經歷是怎樣的?張學良生平簡介

張學良從19歲人東三省陸軍講武堂,開始了戎馬生涯:20歲任少將旅長,22歲任梯隊司令,24歲任軍長,26歲任軍團長。此間,張學良奉父命參加軍閥混戰和對抗國民革命軍北伐的戰爭。在戰爭中,他看到無辜的百姓飽受戰亂之苦,極為反感,開始反對內戰。他提出了“息內爭,御外侮”,力主和平統一祖國,和平建設祖國,以增強抵禦帝國主義的實力,反帝愛國的政治主張。

1928年6月4日,日軍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張作霖遇害。28歲的張學良繼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東北政務委員會主席,主政東北。

1928年8月,他親自兼任東北大學校長。明確教育宗旨:“培養實用人才,建設新東北,以促成國家的現代化”。張學良不僅嘔心瀝血辦大學,而且辦同澤國小、同澤中學、同澤女子中學等多所中國小校,極大地推動了東北地區的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通電全國,毅然宣佈東北“易幟”,挫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把東北從中國版圖上分裂出去的陰謀。

1930年4月,爆發了蔣、閻、馮各派軍閥的中原大戰。9月18日,張學良發表了擁護“中央”、維護“統一”、倡導“和平”的“巧電”,進行武裝調停,避免更大的內戰,維護了國家的和平和統一。10月9日,30歲的張學良在瀋陽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副總司令。

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執行了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背上“不抵抗將軍”的罵名,仍主持“長城抗戰”。

1932年,張學良任北平軍事委員會代理委員長。1933年,代蔣受過,被迫下野,出國“考察”。

1934年1月8日張學良回國抵上海。蔣介石任命張學良為武昌行營主任,4月2日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1936年2月,張學良同中共中央代表李克農會談,達成停戰、互相通商等口頭協議。4月9日,張學良與中共中央全權代表周恩來副主席在膚施(今延安)會談。雙方達成了“停止一切內戰,全國軍隊不分紅白,一致抗日救國”的協議。10月22日,蔣介石親臨西安,嚴令張學良進剿紅軍。張學良多次向蔣介石進諫:“停止內戰,聯共抗日”。蔣介石頑固堅持其“剿共”的立場,於是張學良進行“兵諫”。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扣留了蔣介石及其隨行的軍政要員,發表了八項抗日救國主張的通電。蔣介石被迫許下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六項諾言。“西安事變”對結束內戰、促成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全民族抗戰有著重要的意義。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遭到蔣介石的軟禁,失去人身自由長達54年之久。輾轉流遷,先後在南京宋子文和孔祥熙公館、浙江奉化溪口雪竇寺、安徽黃山居士林、江西萍鄉絳園、湘西沅陵鳳凰山、貴州修文陽明洞、重慶歌樂山松林坡、臺灣新竹井上溫泉、臺灣基隆、臺灣北投復興崗等地幽禁。

2001年10月14日14時50分(北京時間10月15日8時50分),張學良在美國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病逝,享年101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0dnk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