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蔣介石軍師楊永泰 兩萬五千里長徵竟然禍起此人

蔣介石軍師楊永泰 兩萬五千里長徵竟然禍起此人

”長征萬里路遙迢,風蕭蕭,雨飄飄。浩氣比 天,千軍勢如潮。為雪國恥灑熱血,真理在,恨難消。” ——李志民《江城子·憶長征》

蔣介石軍師楊永泰 兩萬五千里長徵竟然禍起此人

慢慢兩萬五千里長徵,對於當時正處在年輕時期的紅軍來說實在是生死存亡的一次大考驗,而在經歷過國軍前四次圍剿仍舊屹立的紅軍,竟是因為一人,最終無奈踏上了漫漫長征路。此人就是被蔣介石稱為”當代臥龍“的首席軍師楊永泰。

楊永泰,廣東茂名人。此人被譽為蔣介石身邊的“諸葛亮“一點不為過。其人才思敏捷,胸有大志。初擔重任,就以“一道出師表”,幫助蔣介石逼迫工農紅軍不得不舉軍西去。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說這“當代臥龍”逼迫紅軍長征之事。

是時,蔣介石政府在經歷中原大戰之後,正是意氣風發之時,立馬揮師南下,決定一舉拔掉中共革命根據地。然而迎接蔣委員長的是三次圍剿的徹底失敗。在面對各路軍閥大軍接連大捷的蔣介石,竟然在兵力弱小的紅軍手裡稀裡糊塗吃了三次敗仗。

恰逢此時,一份“萬言表”遞呈到了蔣介石的手中,此文的作者是此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楊永泰。文中言:“吾隨先生出師,細觀江西諸地,漸覺共黨不足為慮。所難之點為共黨與‘匪區’民眾結為一家,兩者合手,實為一嚴重問題。民眾與共黨合為一家,在於吾地方官吏風氣日下,致使民眾為共黨所利用。”

此文一開始就指出了此三次“圍剿”難以成功的原因,非軍事之過,而為政治之過。楊永泰在認真思考,考究了前三次的失敗經歷之後。深刻的認識到,紅軍與軍閥軍隊完全不同,他們是一支具有頑強意志,不怕死,不怕苦的高素質,高標準人民軍隊。紅軍之於軍閥的最大不同是實行政治建軍,兵民一體,上下同心。基於此。要剿滅紅軍,楊永泰深刻認識到,要從政治入手,提出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方針。

而接下來的策略闡述更是與蔣介石的思路不謀而合,說到了他的心坎裡。楊永泰在文中闡述所謂七分政治,在吾,則加強對匪區民眾管理,加強對匪區民眾宣傳,澄清吏治,務使土豪惡霸橫行鄉里者滅絕。對貧窮困苦無孤者,給予救濟,對匪區民眾日常生話給予指導和幫助。這樣,漸使匪區民眾日益脫離共黨,不為共黨所左右。達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所謂三分軍事,在下大力於上述諸務中,然後派重兵對匪區共黨實行嚴厲的圍剿,務使除惡務盡,不留後患。同時對投誠者,要給予寬大和出路,實行先生之剿撫兼施。吾認為,如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變軍事剿共為政治剿共,不出一年,會初見成效。

蔣介石讀完此文,對於楊永泰也是大為讚賞。與32年4月的漢口鄂豫皖三省“剿共”會議中將楊永泰破格提為“剿共”司令部祕書長。楊永泰正式成為蔣介石的身旁謀士。

“三分均是,七分政治”的政治方針確實顯示了楊永泰的過人之處,並且馬上在“圍剿”鄂豫皖蘇區中得到了實證。第四次圍剿雖然因為張國燾的指揮失誤和政治上未能適應楊永泰的政治策略,沒有及時採取應變措施。讓蔣介石未能得手,但是仍令紅軍西行,撤出了鄂豫皖根據地。

此番圍剿效果領的蔣介石對於楊永泰更加信任,對於他的政策方針貫徹到底,蔣介石改“行轅”為軍事委員會委員會長行營,任命楊永泰為南昌行營祕書長,全權總攬政治事務。楊永泰負責的第二廳專營“政治剿共”,所以南昌行營上下又稱楊永泰為“七分廳長”。馬上組織第五次“圍剿”,調集50萬重兵對付江西中央蘇區。立馬轉戰江西,勢必拔除中央蘇區這顆眼中釘。

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楊永泰的方針在第五次“圍剿中”得以完全的施展和發揮:他組織求是通訊社,專辦行營新聞發稿工作;組織努力劇團和奮鬥文藝社,作為“剿匪”前線的“文化標兵”;實行軍人獨裁,強化保甲組織,嚴厲實行連坐制,對蘇區民眾實行所謂“軟化、分化、感化”政策。更狠的是,楊永泰建議蔣介石對蘇區實行嚴格的經濟封鎖。國民黨利用軍隊、行政官員、各省黨部以至基層黨部、各地鄉紳等,組成嚴密的網路系統,要與紅軍打一場“政治戰”、“經濟戰”和“立體戰”。這一步步的政治措施得到了奇效。

國民黨在戰場中取得關鍵的勝利,中農紅軍在經過內部和外部的雙重打擊下,重新調整方針,最終在毛主席的帶領下,開始了艱難的兩萬五千里長徵。

而楊永泰也因為“剿共”有功,成為國民黨第五屆後補中央執行委員。漸漸成為蔣介石身邊的首席軍師,雖然如今已經幾乎無人記得,但是他才思敏捷,筆力雄健,助蔣剷除“諸侯”,逼迫紅軍長征,為國民黨立下汗馬功勞。若非喋血江畔,民國往事又該添多少傳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1krez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