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劉秉忠 大元帝國建國藍圖的總設計師

劉秉忠 大元帝國建國藍圖的總設計師

成吉思汗帶領蒙古鐵騎,將戰火燃遍了亞歐大陸。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的大元王朝,則是中國曆代王朝中領土最大的王朝。明代學者宋濂之在其《元史·志第十·地理一》中,對元王朝的疆域有一個論述。宋濂之說:中國歷史上自改封建制為郡縣制以來,佔有天下者,以漢、隋、唐、宋諸朝為盛,但以佔有的領土大小來論,這些王朝都比不上元朝。漢朝受限於北方的狄,隋朝不能讓東夷臣服,唐王朝經常擔心西邊戎的侵擾,宋朝受困於北方的邊患。但元朝就不一樣,他們起於北方大漠,吞併了西域,平了西夏,滅了女真,讓高麗臣服,平定南詔,再佔有江南,於是天下歸一。它的領土北邊超過了陰山,西邊直達沙漠,東邊佔盡遼左,南方一直到達海邊。也就是說,元王朝的疆域北至陰山以北,東北直到今天的庫頁島,西邊越過了中亞,南方則包括了臺灣諸島。而幫助建立了這個龐大的帝國,既為這個帝國取國號為“元”,又為這個帝國設計了一整套法制、典章、禮儀等制度,同時還為元帝國設計建立了京城大都——即今天北京的一代名臣,卻是一個漢族傑出的知識分子,他就是出家後又奉命還俗的劉秉忠。

劉秉忠 大元帝國建國藍圖的總設計師

劉秉忠,字仲晦,1216年出生於邢州(今河北邢臺)一個官宦人家。其祖上是瑞州(在今葫蘆島市)人氏,在遼為官。曾祖父仕金,當過邢州節度副使,並在邢州安家。他的父親劉潤也是個當官的,當過都統和鉅鹿、內丘兩縣提領。劉秉忠小時不僅長得好看,而且很聰明。他8歲入學,“日誦數百頁”,這樣大的閱讀量,可能是現在大多數同齡孩子都無法承受的。17歲時,當了個邢臺節度使府令史。令史這個官很小,大約相當於現在的辦公室科員吧,而且是從事文字工作的科員。現在有一種說法:“當農民怕挖煤炭,當幹部怕做文案。”七百多年前的劉秉忠也不安心於令史這份做文案的工作,整天鬱鬱寡歡。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了,將筆一丟,嘆道:我家世代為官,我怎麼就沒出息到來當個刀筆吏呢?大丈夫不能立身於世,不如干脆去隱居起來尋求自己的志向吧!他說到做到,真跑到武安山隱居起來了。後來,有個叫虛照的大和尚派了個徒弟去把他叫來,讓他出家當了和尚。劉秉忠原名劉侃,當和尚後取法名子聰。虛照大和尚因他識文斷字,就叫他在寺中當了個掌書記,還是要做文案工作。當了和尚後,劉秉忠出遊雲中,就留在雲中南堂寺。

元世祖忽必烈未當皇帝時,召海雲禪師。這位海雲禪師乃佛教臨濟宗的領袖,聲望很高。海雲禪師路過雲中時,聽說劉秉忠博學多才,便邀他一道去見忽必烈。劉秉忠不是那種志大才疏之人,他是於書無所不讀,尤其精於《易》和北宋人邵雍所著《皇極經世書》,這是一本運用易理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歷史變遷的著作。至於天文、地理、律歷、遁甲等等,無不精通。他雖隱居山中,卻留心時事,因此,和忽必烈談論起天下事來,瞭如指掌。劉秉忠以自己的博學,獲得了忽必烈的敬重和喜愛,海雲禪師南還,劉秉忠就留在了忽必烈身邊。

劉秉忠跟隨忽必烈後,忽必烈雖然還未當上皇帝,但劉秉忠給忽必烈多次上書,從各個方面為未來的大元帝國設計了建設藍圖。

首先是典章法度。劉秉忠建議忽必烈效仿周公,他說:典章、禮樂、法度、三綱五常,從堯、舜時起就有了,夏禹、商湯、周武三王沿襲,而春秋五霸卻予以毀壞。漢興以來,至於五代,一千三百餘年,遵遁這些法度的,有漢文帝、漢景帝、漢光武帝、唐太宗和唐玄宗。相比之下,這五位君主中,唐玄宗多少有些毛病。治亂之道,主要是靠人。成吉思汗大帝起於大漠而降服了諸國,不幾年工夫取得了天下,他將這個天下傳給子孫,就是希望子孫永繼。我聽說“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他考慮天下大事,夜以繼日,周能享有天下八百餘年,正是周公的功勞。您是當今君主的弟弟,應當效仿周公行事,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希望您不要失去。在這裡,劉秉忠深刻地指出了可以靠武力取得天下,卻不可以靠武力來治理天下的道理,為未來的大元帝國的典章法度建設打下了基礎。

次是用人。劉秉忠認為,朝廷上百官之中莫大於宰相,因為宰相要統領百官,教化萬民;朝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大將,因為他們統帥三軍,安撫四域。選擇好相和帥,內外相濟,這是國家當務之急,應先進行。劉秉忠又建議道:天下太大了,不是一個人能顧及的,事情太多太細了,也不是一個人能分得清的,所以應當選擇開國功臣的子孫,讓他們擔任各級官吏,並讓他們督察舊的官吏們遵守法度,做到政績好的升遷,辦事不力的就罷黜。如此,不用再費更大的力氣天下也就可以治理了。

劉秉忠還建議薄賦、高薪、養廉、治貪。他說:天下百姓雖過百萬戶,但連年戰亂,差徭太大,軍馬調撥,使臣煩擾,官吏強取,老百姓承受不住,只好逃竄。因此,當前的賦稅應減半,至少應減三分之一。使還在原地的百姓按減少的數額交稅,再動員逃散的百姓回來就業。現在對官員沒有一個獎懲原則,以致清廉者不能升遷,貪汙者也無法降職。應當按照古代的原則,決定百官的俸祿和儀仗,要讓官員們一家不愁吃穿,明白為官者身份的高貴,如此,再貪贓枉法,就可依律懲治。特別是要讓百官明白,制定法度那是君主的權力,奉命行事才是百官的職責,而現在官員們濫用職權,連進退生殺都隨心所欲,是應立即禁止的。劉秉忠高薪養廉的建議,是超出了他那個時代的,現在世界上不少國家就採用這種制度。

劉秉忠還建議重教輕刑。他認為因未對百姓進行教化。現在獄中的囚犯宜予赦免,然後對他們進行法度教化,讓他們知道哪些事可做,哪些事是不能做的,這樣一來犯法的人自然就會減少。對於死刑犯,一定要上報然後等待複查,以免刑及無辜。

劉秉忠還端正了國家和百姓的魚水關係。劉秉忠說:天子以天下為家,以天下百姓為子,國家用度不足時,可向百姓取;百姓用度不足時,也可向國家取,國家和百姓,就像魚和水。國家設府庫,建倉儲,是為了百姓;百姓營產業,耕田地,也是為了資助國用。他還建議,以往百姓所欠官府債務,凡賠償無名的,或不是真實欠下的,或償還部分已經超過本金的,都應一律赦免。

劉秉忠請求忽必烈儲糧就近,減稅法,禁用奢侈品,特別是禁用珍珠寶石和金銀等製作的奢侈品。劉秉忠說:儲糧,以就近的倉庫便於運輸。目前倉庫所加耗損太重,應仔細核實後統一計算,哪怕是細微到斤兩寸尺都要做到公平,講誠信、去欺詐。珍珠寶貝金銀,靠淘沙煉石方能得到,很不容易,用於纏絲縷,裝飾皮革傢俱等,不過是取得一時之華麗,裝飾的物品一壞,這些東西也就沒有什麼用處了,因此,應下令除皇親貴戚和功臣大官按規矩使用外,一般老百姓不準違犯法規使用。如今地廣民稀,賦稅繁重,民不聊生,哪裡有力量來耕耘經營呢?因此,應派遣農業官吏督導天下百姓務農桑,經營產業,這樣國家才會有益。

劉秉忠很重視教育。他說:自古以來學校都未嘗廢除,如今郡縣雖有學校,但都不是官辦的,因此應當修建學校,設教授,教育內容以經世文章為主,詞賦策論次之,至於學生,則以開國功臣的子孫為主。國家需要官員時,從學生中選擇有本事的加以任用。

劉秉忠特別強調縣級官吏的重要。他說:官員中和老百姓關係最為密切的,莫過於縣宰,若縣宰是個正直的官員,老百姓就能過上安定的生活。關西、河南一帶地廣土沃,只因戰事多而荒蕪,應設官員招撫百姓,那麼,用不上幾年工夫這裡就會富庶起來,對國家就很有利了。劉秉忠的這一見解直到今天也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哪個地方的縣太爺能體恤老百姓,那裡的百姓就安居樂業;反之,若哪個地方的縣太爺熱衷的是政績工程,那裡的百姓就要遭殃了!劉秉忠更建議設孤老院,救助社會上的鰥寡孤獨。劉秉忠遠在七百多年前就有這樣的建議,實在是了不起的。他還要求使臣到州郡辦事,應住官府設的館舍,不能到官員或百姓的家中去住。

劉秉忠提倡尊孔崇儒。他認為孔子是萬世師表,立下了萬世法度,如今廟堂雖有損毀,但存在的還很多,宜令州縣祭祀。

在忽必烈之前,大元帝國的君主們都無年號,為此,劉秉忠建議改變當時使用的遼歷。他說:新君即位,應該頒佈曆法,改變年號。他還要求各級官府設定更漏,讓老百姓知曉時辰。他認為之前的國家雖然滅亡了,但歷史卻是存在的,因此應當組織人脩金朝的歷史。

劉秉忠建議忽必烈要量才用人。他說賢明的君主用人,就像高明木匠用材一樣,根據木材的粗細長短施以規矩繩墨,做到人盡其才。他還要求要廣開言路,君子不以言廢人,也不以人廢言。他特別強調當君王的要兼聽。他形象地比喻說:天地是很大的,日月是很明的,但間或也會受到遮蔽。遮蔽天之明的,是雲霧;遮蔽人之明的,是私慾佞說。普通人被私慾佞說遮蔽,不過遮蔽一人而已,人君被遮蔽,那就是遮蔽了天下啊!因此,要挑選好左右諫臣。要他們諷喻於苗頭初起之時。劉秉忠將君子和小人作了理論上的區分。他說:君子講究義理,心懷忠良;小人追求利慾,肚中有的是讒佞。君子在位上,能容小人;小人一旦得勢,就容不下君子。因此,君主一定要分清君子與小人,錯用了小人,就有覆家滅國之危險

劉秉忠還要求禁私刑,減刑法,廢除鞭背之刑,以彰顯愛生之德。劉秉忠認為紀綱正於上,法度行於下,天下就可不勞而治。

劉秉忠的這些建議,為未來的元帝國建設從政治、典章、法度、禮樂、教育諸方面繪製了一幅完整的藍圖。忽必烈聽了這些建議後,非常高興,而他登基後也確實是照此藍圖行事的。1260年6月4日,忽必烈在劉秉忠設計建成的都城開平即位,聽從劉秉忠建議頒佈年號為“中統”,含中國正統之意,開元朝皇帝使用年號之先例。1264年,又改年號為“至元”,取自《易經》“至哉坤元”。朝廷舊臣,山林賢逸之士,量才錄用,朝野上下,一片生機。因此,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劉秉忠就是大元帝國建國的設計師!

劉秉忠跟隨忽必烈左右,因已出家,因而穿的仍是和尚服,他法名子聰,又為忽必烈掌管文案,所以人們都叫他“聰書記”。直到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一位任翰林學士承旨叫王鶚的上奏說:劉秉忠在皇上還當藩王時就跟隨侍候皇上,間很久了,其間參與運籌帷幄,策劃了建設國家的大計,忠心耿耿,勞苦功高,應予褒揚。皇上登基,永珍更新,劉秉忠卻還穿著出家人的衣服,也沒有封號,是不適當的,應請他穿符合禮儀的衣服,封他應有的職位。忽必烈准奏,即日便拜劉秉忠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中書省事。光祿大夫位一品,太保不僅是一品官,而且位列三公。劉秉忠位極人臣,可見元世祖忽必烈對劉秉忠的重視與信任。忽必烈封了劉秉忠官後,又下詔讓他娶翰林學士竇默之女為妻,並賜與府第。而劉秉忠也不辜負忽必烈的恩寵和信任,以天下為己任,事無鉅細,凡事關國家者,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忽必烈也就對他更為信任。他舉賢薦能,全出自公心,經他識別提拔的人,差不多都成了名臣。

劉秉忠除幫助忽必烈設計了建國的藍圖外,他還是元朝兩座都城即上都和大都的設計者,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城市建設史上,留下了世人驚歎的極其輝煌的成果。

蒙哥汗六年(1256),忽必烈還在潛邸,但已有雄霸中原的計劃,為了進軍中原,他要求劉秉忠在桓州東、灤水北設計修建一座城。劉秉忠用了3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一工作。城修好後,取名開平,後來升為上都,忽必烈就是在此登上皇帝寶座的,其遺址在今內蒙古正藍旗東20公里處。至元三年(1266),劉秉忠又奉命在原燕京城東北設計建造新的都城,取名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城前身。大都從至元四年(1267)開始修建,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完成,共用了18年時間。劉秉忠雖然沒有看到修好的新都城是什麼模樣,但大都的藍圖是他為主設計的,因此,仍不影響他作為世界史上最偉大的城市設計師之一名垂青史。

至元十一年(1274),劉秉忠跟隨忽必烈幸上都,住上都南屏山,八月,端坐無疾而終,享年59。忽必烈聽到他辭世的訊息時大驚,對群臣說:秉忠追隨我30多年,小心慎密,不避風險,言無隱情,他精通於陰陽術數,很多事情他都預先知道,詳情只有我清楚,其他人是不瞭解的。於是下令,遣禮部侍郎趙秉溫護送劉秉忠的靈柩還葬大都。至元十二年,贈劉秉忠太傅,封趙國公,諡文貞。到了元成宗時,又贈太師,諡文正。再到仁宗時,更進為常山王。劉秉忠死後不斷受到封贈,可見他為大元帝國的建立,建立了何等巨大的功勞!

劉秉忠自幼好學,至老不衰。他位極人臣,卻以粗茶淡飯度日。他是位了不起的極有遠見的政治家,是位世界一流的城市建設設計師,同時還是位著作等身的文學家。他自號藏春散人,業餘愛好就是吟詩作賦,有10卷文集傳世。

由於劉秉忠精通陰陽術數,忽必烈又公開說他能預知未來,不少野史也就將他神化了。如說其墓被盜,有司進墓調查時,發現一石板,上面有劉秉忠留下的預言:某年月日某人盜我墓。有司照此追查,果將盜墓賊抓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3kz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