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痞子”劉邦能打下江山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麼?

“痞子”劉邦能打下江山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麼?

常言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現實的生活中,不論哪類人才,都有其長短處。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所以,善於用人之長,會用人之長是一個成功者的基石。歷史上善於用人的皇帝不在少數,但最會用人的皇帝當屬劉邦。“知人善任”這個成語,就是源自於對劉邦的稱讚。

“痞子”劉邦能打下江山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麼?

劉邦的用人之道一: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這是講到領導藝術時,經常要說到的一個詞。什麼叫知人善任?

劉邦的精明之處在於用人如使器,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古人云:“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之長中之短,不知人之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從劉邦的選才、用才,可以看出,劉邦是深諳用人之道的。

劉邦深諳此理,用韓信帶兵,張良出謀,蕭何保後,都安排得有條不紊,劉邦也因此而成為他這個集團的一個核心。

劉邦的用人之道二:不拘一格

劉邦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所以劉邦的隊伍裡面什麼人都有,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伕,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可以說是什麼樣的人都有。劉邦把他們組合起來,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說他是一個雜牌軍,他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歷史證明,劉邦的用人策略是對的。

劉邦的用人之道三:不計前嫌

劉邦的隊伍裡面,有很多人原來曾經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裡面待不下去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不計前嫌,一視同仁表示歡迎。如韓信、陳平,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不能發揮作用,來投奔劉邦。陳平走的路更多,陳平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發揮作用投奔項王,不能發揮作用再投奔漢王,劉邦“大悅之”,並立即任命他做都尉。其實,一個領導者也應如此,如果老是小肚雞腸、計較甚多,能招募來好的人才嗎?恐怕連帳下之人也會離他而去。

劉邦的用人之道四:坦誠相待

對於人才,他們需要的不盡是應得的酬勞,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這些人才,惟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

劉邦就有這個優點,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什麼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都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面子,他也不說假話。張良在鴻門宴之前得到訊息,說項羽第二天要派兵來剿滅劉邦,張良曾問過劉邦,大王打得過項羽嗎?

劉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後來韓信到劉邦軍中來,也問了這樣的問題,說大王自己掂量掂量你的能力、魅力、實力比得過項羽嗎?劉邦雖然沉默了良久,最後還是坦誠相告,“固不如也”。之所以這些人能夠幫助劉邦提出自己的計策來,是由於劉邦有一個前提,就是如實相告,絕不隱瞞,這樣信任對方,尊重對方,得到了對方同樣的回報,同樣的信任和尊重,盡心盡力地幫他出謀劃策。這也是我們一些做領導的,非常值得借鑑的經驗。

劉邦的用人之道五:用人不疑

劉邦他就有這個魄力,他一旦決定用某某人,他絕不懷疑,放手使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平,陳平從項羽的軍中投靠劉邦以後,得到劉邦的信任,讓很多劉邦的老隨從不滿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裡說陳平的壞話,然而劉邦還是堅持對陳平委以重任。當時,劉邦和項羽正處於一個膠著的狀態,誰也吃不掉誰,為了讓陳平能夠成功的實施反間計,劉邦撥款黃金四萬斤給陳平,並且不問出入,可以想見劉邦對陳平的信任。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劉邦的用人之術是典型的帝王之術,一方面你看他好像用人不疑,另外一方面,肚子裡極度地猜忌,只不過他猜忌的不動聲色。但他手腕高明,這是一切所謂有為君主的通例,也非劉邦一人而已。

劉邦的用人之道六:論功行賞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時也應該獎勵,因為獎勵是對一個人才貢獻的實實在在的肯定。不能老拿好話甜和人,說這個人不錯,是個難得的人才,是我們的骨幹,就是一分錢不給,這個是不行的。有貢獻就得獎勵,獎勵要獎勵得合適。確實是工作做得好,貢獻大的,要多獎;做得一般地,一般地獎;做得差的,不獎,甚至罰。做到要賞罰分明。劉邦奪取天下以後,根據各個人的不同功績,對功臣論功行賞,不但封賞了蕭和、張良、韓信、彭越等一批人,還封賞了他最不喜歡的人——雍齒。

劉邦可以說是很懂得領導藝術的典範,正是由於他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地加以防範和控制,從而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集結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優化組合,這樣一來,他奪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標籤: 痞子 劉邦 江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7dynn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