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端平更化是在什麼時期發生的?最終結果如何

端平更化是在什麼時期發生的?最終結果如何

端平更化,是南宋宋理宗指導下的政治改革,那麼端平更化的簡介是什麼呢?公元1224年宋寧宗病危,宰相史彌遠知道宋寧宗的皇養子對自己不滿,因此與假傳聖旨立沂王趙貴誠為皇子。宋寧宗死後,宰相連同楊皇后輔佐趙成貴登基,就是宋理宗。史彌遠依仗輔佐登基之功,大權獨攬。使得宋理宗一直在史彌遠的控制下。

端平更化是在什麼時期發生的?最終結果如何

南宋王朝在宰相史彌遠的掌權下,貪汙腐敗愈演愈烈。史彌遠在朝堂上結黨營私、貪汙受賄、排除異己的行為使得宋理宗越發不滿。但是礙於史彌遠的勢力,宋理宗忍氣吞聲,在他的陰影下沉默了十年。公元1234年,掌權26年的宰相史彌遠去世,蟄伏已久的宋理宗終於開始了他的親政之路。此時的南宋王朝在史彌遠的弄權下已經是烏煙瘴氣,岌岌可危了。沉默了10年的宋理宗,也想在此時大幹一場。於是一場改革就在宋理宗的指示下開始了。這就是端平更化。

端平更化的目標,就是改變南宋腐敗的政治面貌。宋理宗從政治官吏、財政貨幣、文化理學這三方面入手,對宰相史彌遠時期留下來的一些規章制度進行更改。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整頓官吏規範經濟,使得南宋王朝出現了短暫的春天。但是由於端平更化是一場不徹底的改革,它只是宋理宗欲有所作為一個表現,改革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並沒有深入問題的關鍵。因此在宋理宗死後,端平更化也戛然而止,最終以失敗告終。

端平更化作為南宋的一次政治改革,它的措施有以下幾點。第一點就是罷黜史黨,南宋權臣史彌遠死後,宋理宗怕引起朝堂震動,雖然對史彌遠給予形象維護,但是對他的一系列黨羽進行清除。使得史黨的勢力急速下降,最後在朝堂上消失。端平更化措施的第二點就是慎用宰相。南宋宋寧宗以來,相權大於皇權,導致了宰相專制。宋理宗糾正了這一弊端。在他親政以後,對於宰相職位上的人選是頻繁調動,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出現宰相權力高於皇權。親擢臺諫是端平更化的第三點措施。在史彌遠專政期間,臺諫一直被宰相所控制。等到史彌遠一死,宋理宗就親自控制了臺諫。在這期間,宋理宗任命臺諫達四十餘人。

吏治改革是政治改革中最難的,這是也端平更化中最重要的一點。由於貪腐成風,宋理宗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取消堂除陋習。二是減少官吏權攝,保證官吏的質量。三是控制入仕的人數,減少多餘的冗官。四是嚴格控制升遷。這四項政治官吏改革,使的宋理宗時期出現了短暫的政治清明現象。在宋理宗親征期間,物價飛漲、國府空虛。面對這一現象,宋理宗推行新的財政政策,減少貨幣發行量,適當收回舊幣。同時實行嚴格的會計制度,節約用度,節省政府開支。端平更化在文化上的變化就是宋理宗大力推重理學,宋理宗因此也是理學官學化程序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君王。這就是宋理宗端平更化中的改革措施。

端平更化的結果,雖然在短期內獲得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對於阻止南宋王朝衰敗來說,很難再有更加積極的作用。端平更化使得南宋後期黑暗的朝廷出現了一絲光芒。在這段時間裡,南宋王朝的許多弊端都被革除,政治跟之前比較也算清明。宋理宗通過提高理學的地位,為朝廷網路了大量的能人之士,使得朝廷上一時間人才濟濟。南宋王朝看似有充滿希望的可能。但是,這也僅僅是一種可能。端平更化,雖然在宋理宗的帶領下,弄得轟轟烈烈,但最終還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宋理宗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這些措施並沒有百分之百地被落實。

朝令夕改的指示,不切實際的命令,讓改革在緩慢中行進。所謂的澄清吏治,也就只是將主要的貪腐官員處理,其他的也就以就事論事處置。並沒有將這個政治措施很好地運用到地方,導致地方貪腐現象依然嚴重,民不聊生。政治制度的改革,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削弱相權加強皇權,沒有將改革深入到用人制度、軍事制度等,只是停留於表面,沒有更加細緻的措施。使得改革指標不治本。端平更化的結果,只是使病入膏肓的南宋朝廷吃了一劑該良藥,王朝衰落的趨勢不可阻擋。雖然端平更化在短時間內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也只能體現出宋理宗欲有所作為的一種帝王心態,改革的結果,並沒有讓南宋王朝重回活力。

標籤: 更化 端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nm6y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