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揭祕唐孝敬皇帝李弘的死 竟是因為得了這病

揭祕唐孝敬皇帝李弘的死 竟是因為得了這病

李弘其人,從記載上來看是個很不錯的接班人。他早年就熟習政務,有主見,能“持正諫諍”(敢說真話),且體恤民情。咸亨三年(672年)冬,因夏季旱災引起饑荒,關中百姓多有餓死。李弘看見兵卒的糧食裡摻雜著榆樹皮和草籽,大為憐憫,馬上吩咐把自己倉庫裡的糧食發給士兵們吃。同時上奏父皇,請將近畿閒地分給饑民耕種,以渡過難關。這在皇權時代,可以說是一位夠資格當明君的好苗子了。

揭祕唐孝敬皇帝李弘的死 竟是因為得了這病

就連太子李弘的名字,也是大有來歷的。南北朝時期,因社會動盪過於劇烈,令世人普遍有浮生若夢之感,民間一直流傳著“終世之說”,即末日來臨說,餘風一直延續到初唐。道教民眾中則有“老君當治”、“李弘當出”的讖語,是說太上老君將轉世為人主,化名李弘,拯救眾生。草莽中假借李弘之名起事造反的事,也屢有發生。

高宗和武后把頭胎兒子取名為李弘,毫無疑問是“應讖意”,對這個孩子寄託甚厚。但是據《新唐書》記載,上元二年(675年),李弘在合璧宮被鴆殺,時年二十四歲,“天下莫不痛之”。而且,在兩處地方明明白白寫著,是天后怒而毒死李弘。這就是撲朔迷離的“合璧宮命案”。那麼,太子李弘到底是怎麼死的?想要搞清楚,也不難。他是得肺結核死的!白紙黑字,記載無誤,這根本就不是個問題。《舊唐書·孝敬皇帝傳》裡載有一篇高宗皇帝的悼念文,明明白白說太子李弘“自琰圭在手,沉瘵嬰身”。

這是什麼意思?“琰圭”是古代一種上尖下方的玉器。“自琰圭在手”,是指李弘當太子。“沉瘵嬰身”是說他得了一種“瘵”病。瘵,癆病也,就是肺結核。直至距今六七十年前,青黴素尚未普及的時候,這還是一種很難治的傳染病。巴金的小說《寒夜》、費穆的電影《小城之春》中的男主人公,都是肺結核纏身的病秧子。相信看過這兩部作品的人,印象都會很深。李弘深受高宗喜愛,四歲就當了太子,看來這病在他童年時就已染上。他爸爸高宗,因為在爺爺太宗死的時候,操勞過度,也染有“風瘵”。父子倆都有這病,並不奇怪。

到太子弘十九歲的時候,據他自己講“比日以來,風虛更積”(《舊唐書·邢文偉傳》),也就是病情更加嚴重了。古人不懂現代科學,面對太子弘的病況,誰都束手無策。高宗和武后便想讓他結婚,以新婚來“沖喜”——這種愚昧的習俗,直到民國時期都還很普遍。這才有前面提到過的,選中了司衛少卿楊思儉之女為太子妃。這女子楊氏,在輩分上實際比李弘大一輩,是武后的表妹。

哪知道,咸亨二年(671年)揭出了此女被武敏之給玷汙過,於是大婚泡了湯。婚事拖了兩年,父母又為李弘物色到了左金吾衛將軍裴居道之女。這年李弘恰是二十二歲。裴氏女出身於河東名門,彬彬有禮。高宗甚為喜歡,對近侍說道“東宮內政,吾無憂矣!”(《舊唐書·高宗紀》)咸亨四年(673年)十月,太子李弘終於成婚。可是迷信治不了病。小日子過了一年多,到上元二年(675年),李弘來到東都,住在合璧宮,病情猛然開始惡化。四月二十五日,死在倚雲殿。

高宗對此悲痛欲絕,大病了一場,破例追贈李弘為“孝敬皇帝”,從而使李弘成為唐代第一位死後諡為皇帝的太子。在高宗釋出的悼念詔書《皇太子諡孝敬皇帝制》中,有一個細節,是高宗在探望李弘病情時,曾明確告訴兒子“庶其痊復,以禪鴻名。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也就是等李弘病稍好,就要禪位於他,高宗自己要去當太上皇了。

而李弘由於“天資仁厚,孝心純確”,聽了這訊息的反應是,“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增甚”。因為思想壓力過大,想得太多,結果病情加劇,一命嗚呼。當然,這僅僅是官方的說法。但李弘自幼多病,長大了之後更嚴重,這是有他自述為憑的。而說他被武后鴆殺,憑據何在?沒有。道聽途說而已。

比較可信的《舊唐書》上只是說“上元二年,太子從幸合璧宮,尋薨,年二十四。”這只是一個陳述。“尋薨”,也就是很快就死了,沒說什麼“鴆殺”。《舊唐書》成書時,大唐早已往事如煙,著者沒有必要為武后忌諱什麼。在一般情況下,沒說,就是沒發生過。所以總的來說,李弘是因為得了肺結核,沒有其他的原因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rd6m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