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揭祕諸葛亮 陷害同僚 鉗制皇帝的偽君子

揭祕諸葛亮 陷害同僚 鉗制皇帝的偽君子

諸葛亮安心輔佐劉禪,回成都後主掌蜀漢大權。自他上臺後排擠李嚴,安插親信,獨掌朝綱。他開府理事,大小事物“鹹決於亮”,儼然就是一個“假皇上”。最露骨《出師表》應是最好的證明。

揭祕諸葛亮 陷害同僚 鉗制皇帝的偽君子

諸葛亮掌握一切事務的決斷權,在給後主的上書中厚顏無恥,對後主指手畫腳。諸葛亮除了對劉禪提出了這樣一些不能不從的“建議”外,當然也不會忘記安排他北伐離開成都後朝中的人事問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原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諸葛亮已經任何事情都要過目了,劉禪只不過是聽聽他的彙報而已。諸葛亮南征回來之後,為了集權,一心想發動北伐。可是蜀國正處在羸弱狀態,不適於進行大規模的戰爭。諸葛亮為達到目的,鼻涕一把、淚一把的哭述先帝遺志,恢復大漢天下的雄心,逼迫地劉禪啞口無言。

蜀漢政權中,李嚴、廖立、魏延等人對諸葛亮專政攬權頗多微詞,李嚴亦猜忌諸葛亮有不臣之心。《三國志·蜀書·李嚴傳》注引《諸葛亮集》雲:“(李)嚴與(諸葛)亮書,勸亮宜受‘九錫’,晉爵稱王。”

九錫這項殊禮太複雜,但以下幾項殊禮卻是人人都能看到的:“劍履上殿”,即可以帶著武器、不脫鞋子進入宮廷,享受與皇帝同等的待遇;“朝覲不趨”,在朝廷上以快走為禮節,但接受了這項殊禮的權臣卻可以不慌不忙地慢慢行走;“贊拜不名”,皇帝和朝儀官對大臣一般都是直呼其名,對權臣卻特別允許不稱呼名字,只稱呼官職和姓氏。這三條都與上朝有關,有了這三項殊禮,皇帝和權臣在朝堂上就幾乎沒有區別了。後來發展的更不像話,竟然出現給權臣設立專座的“殊禮”,還允許權臣跟皇帝平起平坐,儼然一副太上皇的模樣。由於這種殊禮實在太露骨,一般的權臣都還不敢使用。漢末,曹操欲加九錫,受漢禪,遭到心腹荀彧的堅決反對。覺得九錫實在不是人臣要的東西,曹操為此失了不少人心,實在是得不償失。

諸葛亮明知道李嚴什麼意思,不但不檢點,而且還大言不慚地說:“吾與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復相解!足下方誨以光國,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東方下士,誤用於先帝,位極人臣,祿賜百億,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儼然他對目前的權利嗤之以鼻,他之所以不取代劉禪是怕成為眾矢之的,維持現在這種狀況,雖然沒有皇帝的名分,可內外事務統一歸自己決策,也跟皇帝沒什麼區別。作為一個託孤之臣,能對後主指手畫腳,過多地干預朝政,而別人又認為是“鞠躬盡瘁”,諸葛亮可說是古今第一人。

諸葛亮死後在給他立廟的問題上,劉禪曾做過一次反常舉動。根據史書記載:“亮初亡,所在各處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言事者只得退而求其次,建議立廟於沔陽。禁止百姓“私祭”,後主才勉強同意。

後主為什麼不同意為諸葛亮立廟?諸葛亮生前,劉禪以“相父”稱之,關係可見非同一般,難道諸葛亮死後立個廟祭祀都不可以了?究其原因只能說是劉禪在報復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生前以“相父”身份對後主指手畫腳,壓制劉禪時間太長了。諸葛亮活著的時候,劉禪敢怒不敢言,他死後,劉禪才能直起腰板說話。可見在劉禪心中有多痛恨諸葛亮了。劉禪被諸葛亮壓抑到無法容忍的地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vo0x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