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這算不算報應 唐太宗兒子們的人生結局

這算不算報應 唐太宗兒子們的人生結局

太子李承乾

這算不算報應 唐太宗兒子們的人生結局

唐太宗嫡長子,母為長孫皇后。貞觀初年就被立為太子,之後數次代唐太宗監國理政,頗有好評。但後來李承乾的腳出現了殘廢,生活行事也錯誤頻出,與唐太宗的關係逐漸疏遠。他的太子地位也因此受到了李泰的威脅。

為了應對危險的變故,李承乾準備了一個謀反計劃。但在貞觀十七年(643年),謀反計劃洩露,李承乾也因此被廢為庶人,流放黔州。貞觀十九年(645年),李承乾病逝於黔州,以國公之禮安葬。其孫李適之是唐玄宗時期的名相。

楚王李寬

唐太宗次子,其母不明。武德三年(620年),被過繼給死於隋朝官員之手的叔叔——楚哀王李智雲。貞觀初年就因病逝世,沒有後代。

吳王李恪

唐太宗三子,其母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唐太宗曾親口說:“李恪類我”,甚至有立為太子的想法,但在長孫無忌的反對下作罷,但依然是除三個嫡子外最有威望的皇子。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李恪成為司空(唐朝品級最高的官位)。

李恪

永徽四年(654年),李恪被長孫無忌通過“房遺愛謀反案”誣陷殺死,在死前詛咒長孫無忌“當滅族”。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徹底為李恪平反。五代中的南唐更是自稱“李恪子孫”,追尊其為“定宗孝靜皇帝”。

魏王李泰

唐太宗四子(嫡次子),母為長孫皇后。李泰自幼才華橫溢,聰敏絕倫,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文學家和書畫家,著有《括地誌》等重要書籍。因此唐太宗給予他的待遇甚至超過了太子,史稱寵冠諸王。而在過高待遇與寵愛的影響下,李泰對大哥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展開了進攻。

李泰

李承乾謀反被廢后,李泰便自以為太子非他莫屬。但沒想到在長孫無忌等人的幫助下,李治橫空出世,並奪得了太子之位。功虧一簣的李泰則在貞觀十七年(643年)被降為東萊郡王,放逐到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永徽三年(652年),李泰病逝。

齊王李佑

唐太宗五子,母為陰妃。外祖父陰世師是隋朝大將,李智雲便死於其手,他還挖開了李淵在長安的祖墳。李淵佔領長安之後,將陰世師殺害。因為這段恩怨歷史,所以李佑從小便不被唐太宗重視。貞觀十七年,謀反失敗的李佑被唐太宗賜死,以國公禮安葬。

蜀王李愔

唐太宗六子,母為楊妃,是李恪的同母弟。李愔成年後是遊獵無度、胡作非為,經常無故毆打官員。永徽四年(653年),李愔被李恪的“謀反”牽連,流放巴州。乾封二年(667年),李愔病逝。

楊妃

蔣王李惲

唐太宗七子,母為王氏。上元元年(674年),張君徹告李惲謀反,唐高宗便派人調查。沒想到李惲在恐懼之下,竟然自殺身亡。唐高宗後來查明李惲是冤枉的,將張君徹斬首,並讓李惲陪葬昭陵。

越王李貞

唐太宗八子,母為燕德妃。李貞文武全才,擅長騎射又精通文史,是當時李唐皇族的一流人才。嗣聖元年(684年),李貞起兵反對武則天,但很快就被鎮壓。李貞在家中自殺,而他的子孫後代都被武則天改姓為“虺氏”。

李貞

晉王(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九子(嫡三子),母為長孫皇后。貞觀五年(631年),李治被封為晉王。貞觀十七年(643年),李治獲得“奪嫡之爭”的勝利,成為太子。後來在唐太宗重病期間,與武則天通情。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唐高宗在位期間,對外取得了數次重大的軍事勝利,是唐代版圖最大的時代;對內則是經濟快速發展,文化繁榮,機構制度日趨成熟,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弘道元年(683年),在位三十四年的唐高宗李治駕崩,諡號天皇大帝,安葬於乾陵。

紀王李慎

唐太宗十子,母為韋貴妃。李慎以多行良政聞名天下,治下的百姓甚至樹碑來稱讚他的功績。垂拱四年(689年),受到“越王之亂”牽連的李慎被逮捕入獄,後在流亡途中病逝。

江殤王李囂

唐太宗十一子,母為燕德妃。貞觀六年時便去世,事蹟不詳。

代王李簡

唐太宗十二子,母無記載。貞觀五年去世,事蹟不詳。

趙王李福

唐太宗十三子,母為楊貴妃(這個名位有爭議)。貞觀十三年(639年),李福被封為趙王,併成為隱太子李建成名義上的繼子。咸亨元年(670年),李福病逝,是唐太宗諸子中少數平安善終的兒子之一。

李福的墓誌銘

曹王李明

唐太宗十四子,母親原來是巢刺王(李元吉)的王妃,隋觀王楊雄的侄孫女楊氏。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將弟妹楊氏收為自己的嬪妃。傳說唐太宗在長孫皇后去世後一度想立楊氏為皇后,但被魏徵勸阻。

巢刺王妃楊氏

李明受封曹王后,成為李元吉名義上的繼子。永崇元年(680年),李明被人告發與武則天次子、廢太子李賢通謀不軌,結果被流放到黔州。永淳元年(682年),黔州都督謝祐希在武則天的命令下,逼李明自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vo7k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