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風雲人物 >

揭祕李景隆為什麼被稱為燕軍運輸大隊長?

揭祕李景隆為什麼被稱為燕軍運輸大隊長?

被稱為大明戰神的李景隆,是因為他很有軍事才能,很會打仗因而得此譽稱嗎?

揭祕李景隆為什麼被稱為燕軍運輸大隊長?

李景隆劇照

李景隆,明朝開國將領李文忠之子,但絲毫沒有繼承其父的驍勇善戰、智勇雙全,而是自負妄為,膽小怕事,毫無領兵之才,由於逢戰必敗因此被諷刺笑稱“大明戰神”,網友紛紛驚呼高階黑。

李景隆承襲了其父的爵位,卻絲毫沒有繼承其父李文忠的軍事才能,絲毫不瞭解兵法,掌兵卻不會用兵,帶軍卻不會打仗,屢敗屢戰,最終拜於朱棣靖難之戰,南京陷落。

著名的明朝開國大將李文忠,曾跟隨舅舅朱元璋四處征戰,協助他打天下,成為一代開國功臣,被賜封為曹國公。而李景隆正是李文忠之子,即朱元璋的外甥孫。

李景隆,小名九江,繼承了父親的曹公之位,由於其父的名聲與威望,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一上位,他便得到重任,曾於都督府管轄軍事,官位最高時升至太子太傅。

但李景隆為人並無才能,在官位上吃閒飯,被譏稱為白面書生。

靖難之戰時,李允炆撤下大將耿炳文,命令李景隆擔任將軍帶兵與燕王抗敵。誰知李景隆為人自負,毫不把老將放在眼裡,不懂得用人,最終大敗而歸。

李允炆過於信任李景隆,自以為其兵敗歸咎於將士不足,於是賦予其大軍令其再次上前線,誰知李景隆屢戰屢敗,最終降燕,失守南京。

朱棣上位後,重用降臣李景隆,但最終由於群臣不滿,將其彈劾,軟禁在家中,連續十日不進食還未能死,大致在永樂末年離世。

李景隆運輸大隊長

除大明戰神外,李景隆還有一個稱呼,即“運輸大隊長”,這又是個什麼職位呢?

李景隆劇照

李景隆,虎門將子出身,承襲了父親的曹國公爵位,借父親威名,他一上任便極受賞識。建文帝在位時十分重用李景隆,高位官職予以加封,可惜李景隆沒能負起他的優待與厚望。此時燕王起兵發動叛亂,欲謀權篡位。可惜朱元璋晚年殺盡賢臣大將,朝中已無可上陣殺敵之人。

朱棣來勢洶洶,起兵不久便掃蕩了北平外圍。無奈之下,建文帝只好派倖存的年老大將耿炳文出兵,誰知首戰不利,被敵軍偷襲大敗,建文帝大怒,使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對抗燕軍。

李景隆本是膏粱子弟,不僅不懂帶兵還不懂謙虛,既無謀略也不驍勇,為人囂張自負、急於求成又膽小羸弱,甚至將軍中的有用之人全部替換下來。起初朱棣聽聞李景隆的作戰部署便心生歡喜,令屬下只守不攻。李景隆見狀便長驅直入,見盧溝橋都無人駐守更是得意忘形,不料此時便中了朱棣的埋伏,城內有嚴密部署,其屢屢攻城皆被擊退,永平未能拿下。

隨後,朱棣拿下大寧進攻李景隆,嚇得李景隆連夜潛逃,丟兵棄糧。此後,朱棣一舉反攻,李景隆帶兵北伐逢戰必敗,一退再退,最終還京。

1402年,朱棣兵臨南京城下,李景隆開門投降相迎,最終朱棣即位,李景隆任朝中大官,後被群臣彈劾罷官。

李景隆身為建文帝欽點的大將軍,平定叛亂時其兵力遠遠超過燕軍,但他屢戰屢敗,被戲稱“燕軍運輸大隊長”,喻指其逢戰必敗,每每潛逃為燕軍送兵,更被奚落成叛徒,可見其人廢柴之至。

李景隆臥底

李景隆,自靖難之戰後,其戰無不敗、臨危逃難、開城迎敵、投降做官的一系列舉動使其被諷刺為“大明戰神”,更因其逢戰必流失一大批軍隊被敵軍所劫,因而被挖苦為燕軍的“運輸大隊長”、朱棣贏得靖難之戰的首席大功臣,那麼李景隆真的是燕王臥底嗎?

李景隆 劇照

俗話說得好,虎父無犬子,而李景隆正是堂堂的虎門將子出身,由於其父的開國威名,他一繼任曹公之位,便受到了皇上的極大信任與賞識,即便本人絲毫未做出什麼貢獻也肩負重職。朱棣發動靖難之戰時,耿炳文首戰不捷便被朱允炆撤下,令李景隆擔任將軍帶兵與燕王抗敵。誰知李景隆為人自負,又絲毫不懂用兵,不把老將放在眼裡,撤下良將,沒有謀略,擁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卻最終大敗而歸。

朱棣為人深謀遠慮,他深知李景隆的實力,因此在得知對方戰略部署時便心生暗喜,懂得以守為進,守株待兔最終攻其不備,一舉擊潰。其實朱允炆的戰敗是必然的,並不能完全歸咎於李景隆,李景隆只是導致戰敗的直接因素,由於先帝誅殺功臣,此時朝中已無可用之將,因此朱允炆的不具識人眼力屬無奈之舉,但換下耿炳文也是戰敗原因之一。

但想必李景隆定然不是什麼臥底,他不過是實實在在的純廢柴,既無智謀也不驍勇,不善帶兵打仗又膽小怕事,因此使得燕軍幾乎不費什麼吹灰之力就取得了成功。

李景隆父親

李景隆的父親李文忠,明代功臣位列第三的大將,雖然李景隆為人狂妄自大又膽小無用,但他的父親卻是歷史上幫朱元璋打下江山的著名將軍。

李文忠畫像

李文忠的母親是朱元璋的姐姐,朱家舊時十分貧寒,常靠李家救濟,對此十分感激。李文忠十二歲時,家鄉旱災與瘟疫並襲,隨父親前去滁州投奔。朱元璋將他收為義子留在身邊。朱元璋還請人指導文忠的學習,他天資聰慧學得很快,通曉詩書,能文善武。

文忠成年後隨朱元璋出軍池州,首戰便立功,從此開啟了他的戎馬生涯。李文忠從軍後立下屢屢戰功,跟隨在舅舅朱元璋身邊,鞠躬盡瘁忠心耿耿,官升至大夫、平章事,後將姓氏改回李。明朝建國後,李文忠被封為曹國公,掌管大都督府與國子監。

1380年朱元璋處死宰相,一併牽連出近萬群臣,朝中大亂。李文忠對此十分憂慮,兩次上書進言,勸朱元璋在政務上切莫完全聽信宦官,並指出其處殺官員造成朝廷動亂會導致以後如若遇敵便無人可用。

但這兩份奏章都被擱置,李文忠唯恐其殘殺功臣的行為會使其喪失民心導致政權不穩,於是反覆思慮之下決定冒死第三次進諫,他徹夜未眠寫奏章,做好了此去赴死的準備。果然在朝上令明太祖大發雷霆,怒斥其潑天大膽,將其罷官留家。

朱元璋對此事雖責罰他,但文忠在太祖心中的功臣地位從未減輕,李文忠死後,明太祖還對他加封諡號,李景隆世襲曹公之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fengyun/x9gz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