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探祕常遇春為何愛屠城 徐達常遇春為何命運不同

探祕常遇春為何愛屠城 徐達常遇春為何命運不同

明朝名將常遇春英年早逝,後世對他的評價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常遇春的早逝是一種天譴與報應。雖說這種因果論不能全然讓人信服,但常遇春的殺降與屠城卻是鐵一般的事實。

探祕常遇春為何愛屠城 徐達常遇春為何命運不同

元至正十八年九月,常遇春與陳友諒大戰,活埋投降士兵4000人。洪武元年,常遇春收取泰州後屠城。帶病北上滅元時,下令將魯中重鎮濰縣的全部元軍及大部分城內居民殺死,又在北伐時,東昌屠城,城內和附近村莊幾近斷絕人煙。1369年,征討平饒,血腥屠城。

如此行徑在常遇春行軍途中大量發生,不勝列舉。常遇春殺降屠城也成為人所周知的一件事,連朱元璋也常常叮囑他不要嗜殺。

古語言之,殺降不詳。然而一代名將卻為何對“殺降屠城”情有獨鍾?一方面,對於放棄自己陣營轉而投靠自己的士卒,常遇春的心中有一種疑慮,認為可能是詐降。為了免除後患,便一氣殺死。此外,某些城池久攻不下,損失了常遇春大量的士兵,也極大的激怒了常遇春,破城之時便是洩憤之時。還有一種說法是,降兵亦要大量糧草養活,且收服不易,為了不給敵人留下翻盤的機會,常遇春選擇將降兵殺掉。

不過即使身後白骨累累,也不能否定常遇春的赫赫戰功,他永遠是亂世用兵如神的一代名將,是朱元璋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亦是明朝軍功卓卓的開國功臣。

徐達常遇春為何命運不同

徐達、常遇春二人跟隨朱元璋數十載,分別列於明朝開國功臣的一、二名。歷史上對於這二人的英雄事蹟流傳甚多,據瞭解,徐達用兵如神,多有謀略,常遇春驍勇善戰,彷彿生於沙場。兩人都被封王,但結局卻大有不同。

常遇春性情孤傲,且嗜好殺戮,在沙場上戰無不勝,卻常常殺降,即殺掉投降過來的士兵。後世對他的這一行為頗有微辭,古有云“殺降不詳”。繼而常遇春英年早逝,其大兒子常茂死於龍州,二兒子常升在朱棣靖難之時戰死沙場,三兒子常森也不知所蹤,常遇春戎馬一生,在勝利即將到來的前夕,死於歸途,其子孫也未能享受到開國功臣該享受的榮譽。

與常遇春恰恰相反,作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不僅驍勇善戰、治軍嚴明,還足智多謀,善於學習,懂得采納不同意見,擁有大局觀。徐達不僅得到朱元璋的重賞,富貴一生,其子孫後代也在徐達的庇廕下,享受了無上的榮耀。史載,長子徐輝祖襲魏國公,並世代沿襲;次子徐添福早年就死了;三子徐膺緒世襲指揮使;四子徐增壽靖難之變時暗助朱棣,為建文帝所殺,後代世襲定國公;長女後來也成了明成祖皇后。

常遇春小說有哪些

中國古代較有代表性的歷史人物,都會在很多作家的文學作品中出現。常遇春作為明朝一代猛將,單以他為主角的小說卻相對較少。其中較有名氣的,當屬歷史長篇小說《常遇春傳》。此外,小說《倚天屠龍記》《大明英烈傳》中,也有常遇春的人物形象。

《常遇春傳》這本文學作品出版年代比較久遠,在網上也鮮有賣的商家。這本書詳細的講解了常遇春的生平以及常遇春後代的一些情況。但因為是文言文版,比較晦澀難懂,所以看的人也比較少。歷史上的常遇春,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大將,戎馬一生,戰無不勝,雖然英年早逝,卻似煙花般,絢爛一生。

長篇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也有關於常遇春這個人物的刻畫,倚天屠龍記中的常遇春,以歷史人物常遇春為原型,刻畫了一個性格色彩更加鮮明的人物形象。在倚天屠龍記中,常遇春是明教的一員,對人忠肝義膽,重情重義。在張無忌的危難時刻,常遇春把自己獲救的機會讓給了張無忌,最終導致自己折陽壽四十年也不後悔。

古典名著《大明英烈傳》主要講述了朱元璋的傳奇一生。常遇春作為朱元璋沙場上的左膀右臂。為朱元璋建立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常遇春與元軍以及南漢王陳友諒的幾場血戰,也成為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關鍵性戰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24pv4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