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生活科普幫 >

歷史 >歷史解密 >

戰史之謎:哪兩支部隊成建制從南京保衛戰突圍?

戰史之謎:哪兩支部隊成建制從南京保衛戰突圍?

1937年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的南京戰役,中國當時有最精銳的四支德械部隊 – 八十七師,八十八師,三十六師和教導總隊參戰,此戰除三十六師因為比較靠近後方儲存了部分部隊以外,其他基本損失殆盡。此戰,中國軍隊數量基本等同於日軍 (以當時裝備和部隊素質,其戰鬥力應只有日軍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而且多為淞滬戰場下來的疲憊之師,以八十八師為例,已經補充了五次,人員素質下降很 大,而日軍為了攻佔中國的首都已經殺紅了眼。這樣,戰敗不算意外,但很多部隊的損失並不在戰場上,是很可惜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負責防守渡江撤退通道挹江門 的三十六師沒有接到撤退命令,因此對到達防地的友軍一律視作逃兵。唐生智所在的南京衛戍司令部上午還在命令堅守,下午忽然又下令總撤退,而且命令傳達極為 倉促,有些主官如87師師長沈發藻(一二八時候也是一員虎將)乾脆逃跑了。許多機關和部隊根本沒接到撤退命令,發現情況不對,紛紛蜂擁渡江,是南京各部在 撤退中損失慘重的重要原因。三十六師和其他部隊甚至相互射擊,自相踐踏,造成更大的混亂和無謂的傷亡,出城後的部隊也完全失去建制,撤退到下關的部隊,大 部分損失掉了。

戰史之謎:哪兩支部隊成建制從南京保衛戰突圍?

但是,這次撤退中,卻有兩支部隊得以較為成功地突圍。

第一支,是鄧龍光的八十三軍(附葉肇六十六軍一部),按照撤退的計劃,各部主力應該向東方日軍來犯方向突圍,而這支廣東部隊奉命打掩護,在最後從下關方向 撤退。但是,軍長鄧龍光看到各部已經混亂不堪,自己的部隊根本不可能到達掩護陣地,到了也無從掩護,於是果斷率部向東按總計劃突圍。

應該說唐生智畢竟是保定軍官學校的高材生,在他沒有失去勇氣和理智的時候,指揮制定的計劃還是比較有水平的。日軍當時對南京是鉗形攻勢,東方除了雨花臺等強攻的點上以外,空隙很多,從這裡突圍,的確有出其不意的效果,鄧龍光按照這個計劃突圍,大約是當時最好的選擇了。

值得一提的是,鄧龍光是個典型的老廣,打仗很有閒情逸致的(或者說是FB得很),在前線還要用高麗蔘煲湯,給自己喝補身子,也給大家喝 – 他156師的老部下回憶,鄧龍光部到淞滬的時候,戰局已經很不好,剛到陣地就遭到日軍猛攻,鄧部署防禦,然後說明,已經在給大家煲湯,湯好就送到陣地上, 一時軍心大振。-- 老實說這個軍長滑頭得很,廣佬煲湯,沒有七八個鐘頭不算靚,這七八個鐘頭守下來,日軍的攻勢,也該再而衰,三而竭了吧。

但是此戰他很清醒,認識到關鍵時刻來了,有部下看到鄧軍長出發前把泡到一半的人蔘酒都給扔了。

雖然戰術對頭,還是和日軍展開了多次激戰,83軍才得以突出重圍,到達安徽屯溪休整,這支廣東部隊,後來成為萬家嶺大捷的主力之一。此戰,鄧所部突圍部隊 中僅僅將級軍官就陣亡了三名,分別是159師少將師長羅策群,第160師少將參謀長司徒非、第156師少將參謀長姚中英。其中,羅策群師長是在突破日軍戰 線時率先衝鋒戰死的,衝鋒時對部下高呼:“弟兄們,跟我來,勿要做衰仔呀!”是為最後的遺言。

鄧龍光部突圍,是在12月12日夜間。一般的說法,認為鄧龍光部是為南京守軍中最後能夠成建制突出重圍的部隊。

但是,從日文史料中,我們發現,當時能夠成功突圍的,還有另一支部隊,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虎賁 – 第七十四軍(也就是張靈甫整編第七十四師的前身)。

關於七十四師的突圍,中國方面的記載比較簡單,只是提到該軍的兩個師中,58師一部大約是12日下午隨軍長俞濟時渡江撤離的,51師則是王耀武率領經過一 夜搶渡,撤出了約5000人,武器損失殆盡。然而,在日軍紀錄中,留在包圍圈中的74軍殘部,並沒有坐以待斃,該部殘存的六千餘部隊,在第二天向西側突 圍,與日軍展開激戰後,終於得以突圍成功。

這段史實並非孤證,可見於日本戰史學家兒島襄的《日中戰爭-南京到武漢》,以及崗綺溪子的《日中戰爭問題點檢證》第69節“南京戰”。

兒島襄的著作中是這樣描述的 – “陷入包圍的中國軍隊反應各不相同,但基本已經喪失戰鬥能力,幕府山中有大約一萬名中國潰兵,沒有食物也沒有鬥志,日本軍隊只派一個聯隊就輕易地解決了他 們的武裝。。。令人吃驚的是13日夜間,一支大約五千人的中國軍隊向西強行突圍,丟棄了大量輜重後衝過日本軍的防線。阻擋其前進的一箇中隊頑強戰鬥,不幸‘全滅’,經過調查,這是中國軍最為能戰的七十四軍所部。追擊的部隊錯誤地向西尋找,卻因為該部突圍後即轉向南方而失去蹤跡。”

崗綺溪子的文章中,則是這樣描述:“12月13日は濃霧の朝であった。西側を脫出南 下する支那軍第74軍と退路遮斷のために北上する第六師団45連隊主力との交戦で始まった。深夜のうちに南京城內にすでに日本軍は入城しており、勝ちは決 しているが、脫出する6千人の攻撃は熾烈である。第11中隊が撃破すると將兵はちりぢりに逃走した。”(12月13日早晨,濃霧瀰漫,向西側突圍轉而南下的中國軍隊第七十四軍與為迂迴切斷敵退路北上的第六師團45聯隊主力爆發戰鬥。深夜時分,日本軍已經佔領了南京城的大半,可說勝負已分,但是這支突圍的約6000人的部隊攻擊依然炙烈,擊潰第十一中隊的陣地後匆匆逃走。)

儘管時間一個講13日夜間,一個是講13日拂曉,但戰鬥的經過大體一致。因此,七十四軍部隊13日突圍併成功,似乎應該是南京守軍的最後戰鬥。而且,由於 它選擇突圍的西方,正是日軍重兵所在,戰鬥一定更加慘烈,失去指揮,面對一個聯隊強敵,敗軍陣中依然能團結殺出重圍,還順手消滅日軍一箇中隊,這般打法,充分說明了七十四軍 的戰鬥素養,不愧虎賁之名。

只是,這次戰鬥中,中國軍隊的指揮官究竟是誰,這支突圍後的部隊何時何地返回建制,則是中方資料中無法查到的。這是此後多年戰亂檔案遺失造成的遺憾,還是戰時混亂導致未能清楚記載,則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shkpb.com/lishi/jiemi/3o4639.html